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我校举办2024第三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创新发展论坛

2024-04-02 信息来源:电力与建筑学院

为推进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背景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理论及工程应用的创新发展,3月28至30日,由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山西大学电力与建筑学院、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中国循环流化床发电网和《电力学报》编辑部联合举办,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三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与工程应用创新发展论坛在太原召开。副校长程芳琴、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冀明德、山西省电力行业协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礼田、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成亮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高校、行业协会和能源部门的100余名领导、专家和老师参加此次论坛。论坛以主旨报告和专题技术研讨交流的形式进行。



程芳琴代表主办方致辞,向莅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和感谢。她表示,山西是全国首个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将引领“双碳”战略下的新一代先进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受风、光等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在运行灵活性、燃料灵活性、深度低负荷、快速变负荷及污染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本次论坛为各位行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搭建一个交流的桥梁,围绕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创新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度交流研讨,一同为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冀明德表示,山西是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装机最多、单机容量最大的省份,希望各位参会的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推动我省乃至全国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创新发展、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柳成亮表示,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共识,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新方向,深度灵活调峰也成为火电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祝愿会议圆满召开,围绕这些新共识、新方向和新路径集思广益,为我国传统燃煤发电企业转型发展建言献智。



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杨海瑞以“基于电石渣热化学流态储能工艺及电厂应用”为题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新能源+火电+储能”三位一体是实现协同保供的重要技术路线,采用电石渣热化学流态储热是一种兼具生态效益和成本效益的大规模储能技术,未来的研究中应重点研究电石渣储/放热反应器及相应的储热工艺系统与现有燃煤发电系统之间的耦合,开展动态工艺流程模拟和优化研究,推动工艺落地。重庆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卢啸风则以“快速变负荷状态下电站CFB锅炉运行特性探讨”为题作报告,表示CFB机组快速调峰运行时,炉内床料、耐火材料蓄热效应、给煤的延迟问题等都会对锅炉的安全、稳定和环保运行造成重要影响。推广基于M循环的火电厂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节能改造,是进一步降低发电煤耗的有益探索。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段钰锋以“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喷射脱氯废水减量技术”为题,指出在超低排放和“双碳”战略背景下,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减量势在必行。我校特聘教授张培华以“AI+光学检测提升煤电机组清洁高效发电水平”为题,分析了在煤电机组灵活调峰背景下,入炉煤在线监测和炉前燃料可视化探索的重要性,以及人工智能结合光学检测技术在实现燃料和灰渣中有机/无机组分的在线实时监测,助力CFB发电机组高效、稳定和清洁发展中的作用。我校电力与建筑学院教授郑立星以“火电耦合压缩CO2储能系统优化与调峰性能研究”为题分析了压缩CO2储能技术,表示未来压缩CO2储能技术应朝着高性能、低成本、规模化和多应用场景的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宋国良以“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灵活调峰创新技术研发及进展”为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提出的循环流化床高温预热灵活调峰技术为未来CFB锅炉深度灵活调峰提供新的技术路径。我校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郭彦霞以“双碳背景下工业固废的规模高值利用探索与实践”为题,介绍了围绕煤炭开采、煤焦冶电、煤化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开展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研究,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对于支撑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会上,来自国网山西电力公司、山西格盟国际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国锦煤电有限公司、山西京能吕临发电有限公司、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多位行业和能源管理部门专家就煤电容量电价和市场交易机制政策进行了深入解读和研讨,并针对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发展、机组运行管理、深度调峰、灵活运行、储能、节能降碳、灰渣利用、生物质及有机固废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技术交流。会议期间还参观了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成果展览。



本次论坛针对新形势下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与工程应用创新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明确了新形势、新要求下循环流化床技术的创新发展方式和实现路径,开创了能源转型和“双碳”背景下循环流化床技术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