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语
姓名:甘学明
生日:1955年
职业:体育老师
○祝福语
“栋梁杯”传承的是一种体育精神,也希望山大能够继续将其发扬光大。
这个周五,第34届山大“栋梁杯”足球赛结束了,而我离退休也不远了。不知不觉,34年就过去了,我的一辈子都放在这里了。随着比赛一届一届地进行,我的学生也一茬一茬地换,我总觉得应该说点什么,毕竟这也是我退休前的最后一届“栋梁杯”了。
我的老师叫沈如虎,他那时刚从广西调回来,是他提出办一个足球比赛的构想。我原本就是山大体育系毕业,26岁分到公共体育部工作,和沈如虎一起工作。后来公共体育部和体育学院分开,组织和策划的任务就完全落在了我的肩上。从那一天起,“栋梁杯”就一直陪伴在我身边。
如今回想起当年比赛的场景,依旧历历在目。1982年那会儿,人们精神生活匮乏,平日里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栋梁杯”可能就是很多人喜闻乐见的,以至于不仅仅是学生老师爱看,连周围的居民也都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比赛,那热闹劲儿甚至和赶集没啥区别。
每次一搞比赛就是人山人海,跳高用的那种长竹竿都断了好几根。也许有的人不知道,当时人们急着看比赛都一个劲儿地往前涌,为了管理现场不干扰比赛,我们不得不靠竹竿来弥补人手的不足——横着拿竹竿挡人,人群挤来挤去就弄断了不少竹竿。可是,现在不行了,再也没有当年的盛况了。不过依旧是山大34年来一直保持下来的传统项目,除了田径运动会外,就是“栋梁杯”足球赛和“希望杯”篮球赛。
我一直在山大教体育不太了解外面的情况,不过听我的学生说,即使是在北上广,也见不到这个景儿。凡是干体育的绝对都是爱体育的,就拿我来说,“栋梁杯”办了34年,我就干了34年,这一辈子都在这了。以至于不少人都说,这“栋梁杯”是我老甘的。反正,在山西省要报考体育专业,来山大就绝对错不了。
这34年说过就过去了,然而想要“栋梁杯”34年不间断地办下去,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最一开始学校也支持,在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包括奖品、工作人员补贴等就要1000元。但后来情况变了,领导不支持,基本上就没什么资金。我不甘心比赛就这么算了,硬是缩减了成本,让上个赛季的前四支球队举办了一个四强赛。
再到后来,第一批参加“栋梁杯”的这些孩子成长为领导层了,他们都有“栋梁杯”的情怀,他们也都经历过“栋梁杯”的热闹,因而更重视“栋梁杯”,也希望比赛能够一届一届地举办下去。在他们的支持下,比赛才能一办就是34年。
1981-1998年的这段时间里,“栋梁杯”选拔出的山大代表队取得了9次山西省大学生足球比赛的冠军。不过在1998年之后,球队进入了低谷。为了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栋梁杯”组委会特意设置了甲乙两级梯队,一经实施,效果也不错,队伍之间为了升甲也开始积极训练。
不过2002年到2014年,都没有山大代表队。直到去年,我听说有“特步杯”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10月8日才开始组队。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球队,但学校的足球基础还是很深厚的,很快就召集了30多人,只训练了半个月就获得了第三名的成绩。
对了,或许有人还不知道:以前比赛是在每年11月份举办,直到4年前才改到了3月份。秋冬实在不是个踢足球的好季节,以至于大家都开玩笑说:“栋梁杯”真是又冻又凉。好在现在这种情况不存在了,大家都是在春暖花开的时候踢球,心情也好多了。
至于为什么坚持办比赛,现在想来,我似乎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或许是因为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吧。看着我的坚持,给一代代学生带来了乐趣,我感到非常满足。“栋梁杯”是我的孩子,你们更是我的孩子。我是一个普通老师,我的学生就是我最值得骄傲的资本。
看着你们因为足球而获得了好心情、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人格,我真的很开心。不少毕业了很久的学生也跟我说,在潜移默化下,这种阳光、平等、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影响了他们很多很多。每一届球队都有自己的优秀球员,有了足球的光环,这些孩子们也成为校园里的明星,不少男孩子都找到了不错的女朋友,我看着也高兴。
回想这34年,有过胜利的欢笑和狂喜,也有过失败的泪水和低落,这些都成为我们共同珍贵的回忆。虽然我已经记不清所有的队员,但不可否认的是,“栋梁杯”把我们牵到了一起。同学们,有工夫了再回学校来踢踢球吧,告诉我你们和足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