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光明网 |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问题

2022-01-28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问题

——国际刊物《科学文化》聚焦人工智能哲学和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始终不断吸收时代精华、紧随时代步伐、结合时代特征、回答时代问题、引领时代发展。人工智能已经、正在并将继续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改变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带来的变化,是当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必须重视的时代性课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战略研究院主办、英国Sage出版公司近日出版的英文国际学术刊物《科学文化》(Cultures of Science)用2021年第3期整期的篇幅,发表了山西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6篇论文和1篇评论,系统回顾和前瞻人工智能的哲学和社会问题。


3cc3a89649594e59b5b44614012a8939.jpg


6篇论文中,周振华、谢建华和王敬的3篇论文从涉身智能与机器智能的关系上,分别前瞻了机器智能及其道德和理解力的未来发展问题。周振华提出,只有在人工智能具有某种类似于人类的情感表征能力和行为的时候,真正接近人类意识的人工智能才会成为可能。谢建华认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并不具备道德地位,未来有可能拥有与人类相同的道德地位。王敬则认为,人工智能无法具备像人一样的理解力,理由是人工智能缺乏自我反思能力、没有人的理解“前结构”、没有历史感,而这三者都是人的智能所独有的。

另外3篇论文,着眼于人工智能应用中的负面效应和规约。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可能意味着智能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发挥人工智能的长处推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要预见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邓韬和侯红霞的论文前瞻性地提出控制负面效果的设想和原则。邓韬基于农业的智能系统结构,分析了我国智能农业5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4条改进建议。侯红霞着眼于如何规约这种新的社会形式可能给人带来的负面作用,提出了对未来智能社会的约束主张,同时也呼应了其他学者提出的加强中国当下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观点。此外,宋洁的论文,更是讨论了现代技术的伦理调适与法律规约问题,这对于思考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也具有启发性。

本期《科学文化》特邀主编、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定成教授在评论文章中,分析了科学从追求去主观性到把热认知和涉身认知纳入研究对象的过程,以此为基础介绍了本期论文的背景,点评了每篇文章的主要见解。他特别指出,智能社会已见端倪,及早思考和研究智能社会的形态、特点、运行方式和机制,以及它与非智能社会的交替、过渡和衔接,将是十分有吸引力的话题。

相关链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探究人工智能问题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