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5
五年来,山西大学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的“定海神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擦亮品牌打造亮点
山西大学坚持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加快形成“大思政”工作格局。
用“1+7”工作体系打开思政新局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条主线,实施216条举措,全力构建由理论武装、学科教学、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安全稳定、队伍建设、评估督导等七个子体系组成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
五年来,以培根铸魂为核心,通过主题党日、微党课、第二课堂等形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起理论武装体系。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强化哲学社会科学学科育人作用,不断丰富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构建起学科教学体系。以日常教育为抓手,开展“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时代新人话初心”等实践育人活动,打造“祝福祖国”百花奖文艺汇演、“一院一品”等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君宇网、易班等大学生网络阵地建设,举办“心之光”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等活动,每年进行学生心理普查,构建起日常教育体系。以管理服务为支撑,构建起管理服务育人体系。以安全稳定为保障,构建起安全稳定体系。以队伍建设为关键,打造高素质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务工作队伍,夯实人才基础,构建起队伍体系。以评估督导为依托,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工作台账,明确了牵头单位,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构建起评估督导体系。
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催生思政新动能。以新思政观引领思政工作改革创新,把“三全育人”理念贯穿到办学治校的各领域,积极整合各方育人资源,在全校推进实施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等十大育人工程,遴选10个学院试点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山西大学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作为加强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提升思政课育人实效,重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关联性,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努力提升育人实效。
打造思政“金课”,让学生爱上“真理的味道”。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全省率先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校领导带头讲思政课。创办“文瀛思政大课堂”。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
坚持集体备课制度,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30余所兄弟院校共同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围绕“融什么”“往哪融”“怎么融”,积极探索问题引导式、案例解析式、课题研讨式、情景模拟式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由传统模式向师生互动、全员参与转变。学校“思政引领晋步”集体备课行动入选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课”集体行动任务。
在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同时,还注重把课堂教学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组织学生开展讲党史、拍摄微电影、实践作品展示等各种主题活动。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于无声处讲思政。帽翅功、挥水袖、耍花枪、唱选段……山西大学晋剧鉴赏课上,与晋剧演员近距离接触、学习,在课堂中切身体验晋剧的动作、服饰、唱腔,这种“沉浸式”的晋剧鉴赏课在学校受到了一大批学生的欢迎。搞好思政教育,决不能只有思政课唱“独角戏”,必须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奏响育人“合奏曲”,努力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
“大思政课”培根铸魂
山西大学深化实践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开展有画面的思政教育,通过网络云端把育人工作“做到家”,让思政教育成效“入心田”,努力把“大思政课”讲得更生动立体,引导学生在回望历史、观照现实、开创未来中成长成才。
在社会“大熔炉”中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组织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组建理论宣讲、国情观察、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实践团队,把“大思政”课堂搬到田间、摆进现场,引导学生在祖国大地上书写青春华章。
近几年,山西大学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队遍及省内90多个县,写出300多万字实践报告,编写27万字红色家史,荣获“教育部全国百佳优秀范例”“团中央全国优秀社会实践团队”。“红色精神寻访实践项目”入选教育部优秀推广成果。
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工作已经开展了二十年,至今已有200余名硕士研究生奔赴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大同市广灵县、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支教服务,积极将所学专业与当地实际相结合,赢得了广泛赞誉。
作为教育部网络文化建设示范高校,山西大学持续加强网络思政工作,努力打造有时代热度、人文温度、思想深度、情感厚度的网络育人阵地。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培育优秀网络学生社团,成立12家网络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构建校院两级网络体系,形成网络矩阵,努力提升网络育人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相关链接: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