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2
“当我们真正触摸脚下的土地,才知道什么是朴素与善良。”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这个假期,祖国各地烈日炎炎,山大学子热情似火,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张梓浩同学在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前行力量;张卓然同学在乡村社区为普通话推广工作出谋划策;宁卓琪同学在基层一线服务广大群众;郭嘉祺同学报名医院引导为患者保驾护航;郜聪瑞同学为家乡创建文明城市做出贡献;王家铭同学参与暑期照料工作呵护孩童健康成长……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彰显不平凡的青年力量。
以青春之名,应时代号召,无数同学奔赴“返家乡”“三下乡”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一线,深入家乡,扎根基层,愿做星火照万家。他们在实践中见社会,见众生,努力使个人青春与祖国需要同频共振,汇聚磅礴伟力,彰显山大风采。
学以致用 砥砺向前
感悟科学精神,投身社会实践。物理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的张梓浩同学积极响应团委号召,参加“三下乡”和“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担任晋中市灵石县“三下乡”活动的队长和“返家乡”活动的办公室助理一职。
发挥专业特长,服务家乡建设。张梓浩是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团委新闻媒体中心负责人,在本次实践工作期间,他负责活动策划、推文宣传、运营团县委抖音号“灵石共青团”等工作。“实践队伍是一个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团队,与他们一起工作,青年学子一起在工作中服务家乡,奉献家乡。”张梓浩非常感谢团县委提供这个优秀的平台,号召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使得大家受益匪浅。
“一方面我应该肩负起建设家乡的责任,另一方面我也可以利用手中资源给其他返乡的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张梓浩心系家乡发展,连续多年投身家乡团委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张梓浩负责联系当地团委和学院团委,统筹规划好队员们的吃住问题。“如何做好‘中间人’,是我在活动中遇到最大的困难。”面对困难,张梓浩未雨绸缪,积极听取老师与队员们的意见。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他不仅收获了众多志同道合的工作伙伴,还提高了自己带领团队、人际交往的能力。
这个假期,张梓浩与团队成员一道前往山西鑫奥特农业公司,参观由废弃露天煤矿改造的万亩高标准农田,看到了山西转型发展和学科知识的结合点,“只有将专业学习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大的时代价值。”在参观灵石籍核物理学家何泽慧的纪念馆后,何院士一心科研报国的精神令张梓浩热血沸腾,“不空喊爱国口号,立足常规,着眼新奇”的科学家追求与山西大学物理学科“爱国、攀登、奉献”的坚守相互映射,鼓励他在物理学中砥砺前行。
张梓浩在实践中学习科学家精神,为专业学习增添动力。与此同时,文学院20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张卓然作为文渊推普实践队第三小组的一员,利用暑期时间同其他实践队员一道出谋划策,撰写普通话推广活动计划,为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一话一音,一字一句。无论是日常生活的需求,还是传承文化的过程,普通话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暑期“三下乡”活动主题多样,张卓然一开始便选择了推普主题,“这些实践活动都很有吸引力,但我更想学以致用,检验自己一年所学的知识。”实践队工作内容包括了解各地普通话使用情况、开展普通话推广工作、宣传“传统文化乡村行”主题活动三部分。推普过程中,成员们走出家门,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欣赏各地的山川美景,品味独具特色的文化魅力。这些工作日常让张卓然感觉“真正在服务这个社会”,也让她看到了一个朝气蓬勃的自我。
团队成员们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领略语言的美好。张卓然在工作中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实地考察、张贴海报、拍摄推广视频等手段,将普通话送到千家万户。“我们真切地了解到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普通话使用情况,摸清了村里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困难与瓶颈。通过这些收集来的数据,我和伙伴们就可以一起完成报告,为家乡的普通话推广工作提出合理建议。”
“办法总比困难多。”乡村地区是推普的重点和难点,张卓然团队在工作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但大家都积极面对困难。前期策划时,由于队员们缺乏经验,动员工作做得不够充分,所以活动一开始便遭到了一些村民的婉拒,影响了调查工作的进度。“我们尝试与村委联系,努力用方言与村民沟通,大家知晓实践队员们的来意后,都非常支持推普工作。”在采访过程中,当地的一位干部主动找到张卓然,对推普工作提供了宝贵建议,叮嘱大家要好好开展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助力乡村振兴。乡亲们的肯定与鼓励,成为实践者源源不断的动力。
真心付出,终有所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团队成员向村民散发调查问卷,在回答“你觉得国家推普重要吗?”这一问题时,大多数村民都选择了“非常重要”。团队成员感受到了个体微小的努力也有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四声参差之下,音调变化之间,每一个字音的相遇,每一处恰到好处的停顿,都掩藏着普通话之底蕴与美好。张卓然与其他团队成员一道,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到很多因为话语不通而产生的交流难题,也看到了孩子们眼眸中对知识的渴望。在未来她仍然会扛起时代落在肩上的责任,在新时代的坐标上推广好普通话,利用更多的实践机会,将小我融入大我,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基层之中 微茫不朽
人们热爱自己的家乡,首先要了解家乡。唯有对家乡知之甚深,才能爱之愈切。新闻学院2020级宁卓琪同学暑期响应“团员青年行动起来,请向社区报道”号召,投入家乡忻州市公园东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会实践中。
社区工作内容繁杂,基层日常任务艰巨。宁卓琪在工作期间需要对现有的基层档案进行电子化处理,整理人口普查信息和社区居民个人信息,有时还需要投身到防疫工作中去。社区安排实践同学轮流前往忻州火车站执勤,每次轮到宁卓琪,他需要凌晨六点从家里出发。基层工作中也有不少令人难忘的时刻。一次宁卓琪与其他大学生志愿者在车站值班,当地突降暴雨,导致很多列车晚点。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仍有一部分乘客不配合工作,同学们还是很耐心地与他们沟通交流,虽然过程很艰辛,但雨过天晴时,每个人心中充满的是喜悦与满足。
宁卓琪说,我从这些工作人员身上学到了许多,其中责任感最为重要。当他因为劳累想要申请换岗时,看到同行的工作人员每天从早上六点一直工作到深夜两点毫无怨言,宁卓琪选择了继续坚守。他表示: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一定要牢记嘱托,不忘初心,让青春在不懈奋斗中绽放绚烂光芒,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大的困难其实还是工作中的不确定性。”有很多问题大家都是首次遇到,有很多技能也需要现场学习。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宁卓琪与基层工作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宁卓琪收获满满。他不仅结识了许多新朋友,对基层的工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场特别的实践经历让宁卓琪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说:“基层一线有千千万万的工作者在进行着普通但并不平凡的工作。正是这样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支撑起了社会的运行。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和家国。我爱我的家乡,家乡需要我,希望未来我的青春能够在家乡绽放绚丽之花。”
在“返家乡”的道路上,宁卓琪在基层工作中看到了平凡工作中的熠熠光辉,而2021级初民学院文史哲实验班郭嘉祺则体悟到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她在暑期积极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前往家乡运城市中心医院报到,成为一名志愿者。
平凡与平凡相加,就变成了不平凡。在一个月的工作中,郭嘉祺每个工作日都需要在岗维持就诊秩序,帮助患者预约挂号。烦琐细碎的日常似乎与少年心中“轰轰烈烈”的工作预期大相径庭,但随着工作的开展,郭嘉祺目睹了许多或大或小、或急或缓的问诊情况,形形色色的患者与家属每日如潮水般涌向医院,医务工作者因为天然承担着“救死扶伤、解除病痛”的使命而被患者给予厚望。“我的任务就是快速联结患者和医生,让患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为有效的诊治。”为了更好完成这一神圣的任务,她认真听取富有经验的老医生介绍,熟悉医院各部门的职责和各方工作联系,了解详细的工作流程,以便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作为就医看诊的第一步,我渐渐明白了原来小岗位也有着大责任。”
古代名医孙思邈曾讲过,“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在郭嘉祺的实践过程中,每位医护⼈员真诚的笑容,对病⼈和家属亲切的问候,都在她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面对因为疾病缠身而心情失控的患者,医务工作人员也始终笑脸相迎,他们告诉郭嘉祺:“病患也许并非有意,这只是他们在疾病重压下的无奈之举。”
医者仁心,他们滚烫的心从未荒芜。即便每天见惯生死,医务人员却仍然保持着敏感的内心,保持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推己及人的同理心。在医院忙碌却充实的工作中,郭嘉祺学会了如何与琐碎和解,如何与平凡共处,如何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工作日常中保持对任何事物的感知能力。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很快画上句号,郭嘉祺看到在自己的帮助下,各方及时对接,患者的病痛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根治,她感到由衷的快乐,因为“患者脸上的笑容是对我最大的嘉奖”。
携手共进 建设家乡
2021级电力与建筑学院郜聪瑞同学暑期参与“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临汾团市委社会实践团成员,他参与“喜迎二十大”主题宣传活动,重温当地红色奋斗历程,为家乡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贡献力量。郜聪瑞与其他返乡青年学子一道,在活动中助力家乡建设,在实践中绽放青春风采。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校期间,郜聪瑞作为学院团委的学生干事,积极参与团学工作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也由此萌生了有机会一定要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播撒青春与希望的种子的想法。在暑期,郜聪瑞选择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为未来发展强基赋能。
青年人聚在一起总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郜聪瑞所在的实践团队由临汾籍返乡大学生组成,他们成立临时团支部,一同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各司其职完成组织交付的任务。作为第二批入队的成员,郜聪瑞被分派到基层组织部。在他看来,“这里的每一项工作都充满乐趣”,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
在岗期间,郜聪瑞花费大量时间摸排市区茶吧、酒吧、民宿等休闲娱乐场所的改造情况,将工作内容撰写成稿件、编辑排版,发布在“临汾青年”公众号上;为了解当地文旅产业的发展状况,他与团队成员一道,深入二手房交易公司、商铺,与经济专业的同学计算投入产出比;为高质量完成“创建文明城市”系列宣传片,他在快餐店守到凌晨三点,只为等待拍摄延时日出的镜头。实践过程中,郜聪瑞看到了家乡的多个侧面,而他的努力也造就了一个更美好的家乡。
走进基层、深入基层,通过这次实践经历,郜聪瑞看到了家乡发展与自身成长的更多可能。通过与多个专业同学的交流,他学习到了视频拍摄与剪辑等许多实用的技能。他还与其他团队成员一道,根据调研结果撰写出一份实践报告,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他表示:“我了解到家乡文旅产业发展的前景,还认识了不同专业的朋友,我们想以此为基础,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将家乡推介出去。”心系家乡,胸怀理想,这群青年学子正在织就一幅靓丽城市新画卷。
作为一名智慧建筑与建造专业方向的学生,郜聪瑞秉承“先了解城市,再谋划发展”的独特理念,关注家乡建设,推动城市发展;而2021级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王家铭同学暑期则尽己所能,关注家乡儿童教育,为孩子们搭建了爱的港湾。
王家铭来自山西省晋城市,他暑假期间参加了家乡有关部门举办的“七彩假期”主题志愿活动,负责以武术操、竹竿舞、空竹、素质拓展等主题的孩童陪伴课程,帮助家乡的孩子们在趣味活动中锻炼身体,健康成长,受到了家长朋友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他用行动证明了青年志愿者的时代担当与青春底色。
暑期刚刚开始,王家铭便重新踏入校园,担任起了孩子们的“大哥哥”“小老师”。在陪伴孩子们的过程中,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童时光,每天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想要得到解答。对于志愿者的日常,王家铭如数家珍,伴着清晨的阳光,志愿者们开始陪伴孩子们完成日常课业,下午协同其他老师开展户外拓展活动,有时组织大家观影、读书,有时介绍剪纸、戏剧等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下午放学时再与家长们一一对接。当所有孩子离开后,志愿者们还要开会总结当天工作,做好次日工作安排。每日长时间的志愿工作不免使得王家铭感到疲惫,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笑容和充满童趣的言行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
“每一位孩子都是花的种子,陪伴、呵护、共度阳光风雨也是一种幸福。”在与小朋友们的沟通过程中,协调双方关系成为志愿者工作的一大难点。孩子们天性活泼好动,免不了打闹和贪玩。志愿者们在组织排队用餐、维持午休纪律以及解决矛盾争端时下足了功夫。“这边在哭,那边在闹”,在这种环境下,王家铭始终坚信保持耐心和传递温暖是守护孩子童真的重要法宝。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状态,引导大家真正做到知行明理,举止有度,呵护孩子们在暑期也能茁壮成长。
“孩子们身上有着自己年少时的身影,当下孩子们身上正发生着的巨大变化。”王家铭谈道:“我小时候缺乏对历史的了解,但是现在有的孩子会在午休前捧着一本《史记》阅读。”这次实践机会让他真正了解到现今青少年们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他也会反思自己身上所缺乏的东西,对他而言这也是一种成长。
追寻足迹 感悟初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度赴山西考察调研。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省兴县蔡家崖村,向晋绥边区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瞻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参观晋绥边区政府、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大同市云州区考察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时强调,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习近平总书记还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他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山西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一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将思政课融入祖国的大地上。
7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第一分队来到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在晋绥军区司令部旧址拜访了晋绥边区老战士。通过学习了解晋绥边区的革命历史,瞻仰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实践团成员学习领会了吕梁精神的深刻内涵。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菁娜表示:“通过这次参观学习 我认识到吕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过程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吕梁精神,始终做吕梁精神的坚定传承者、自觉弘扬者、忠实实践者”。
8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第二、第三分队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分别前往大同市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与云冈石窟。在大同市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的黄花主题公园,实践团第二分队的同学们漫步乡野间,体验采摘黄花的乐趣,参观黄花烘干过程,帮助合作社村民将黄花装筐。2020级硕士研究生毕凯说:“我在深刻体会广大村民昼夜忙碌艰辛的同时,也更加明白了‘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重要意义”。在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社会实践团第三分队通过零距离感受云岗之美,亲近文物,感受文化,触摸历史,深切体会到了云冈石窟的宏伟壮观,体会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2020级硕士研究生郝倩同学说:“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地述说着过去,也正在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是我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保护好文化遗产,并以其为载体,世代传扬中华文化、深入培植文化自信”。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这个骄阳似火的夏天,山大学子用实际行动在各自的赛道上努力奔跑,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时代为青年奏响华丽的乐章,青年在时代潮流中奔赴未来广阔的原野。山大学子经过各类实践活动的洗礼,未来必将以俯首耕耘之姿,精神如炬,信念如磐,继续在青春逐梦的道路上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