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大要闻

山大要闻

文武兼修 传承国粹展风采 ——山西省“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纪实

2022-04-02 信息来源: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 形意文化教育传承基地 文字:邵建功 图片:邵建功 编辑:刘莹

在山西大学形意拳研究基地里,常常可以看到青年学子们一遍遍练习拳法的身影,出拳、踢腿、后撤、前进,他们时而迈步如行犁,时而落脚若生根,一招一式间尽显功底。


d6adc7c026ee42f7a792a2ec9e2ebd3c.png


2019年,为了弘扬民族国粹,传承山西地方特色拳种,打造山西形意文化名片,山西大学体育学院申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9月20日,山西省教育厅公布第二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名单,我校获批成立山西省“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这是山西省高校第一个武术文化传承教育基地。

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武术拳种代表之一,形意拳以三体势为基本桩功,以五行拳为核心技法,以十二形拳为基本练习形式,有进退连环、四把、八式、杂式捶等徒手套路,和麟角刀、龙形剑、六合枪、九州棍等器械,以及安身炮、五花炮、九套环等对练套路,还有内功功法。体系完备,特点鲜明,具有强健体魄、防身御敌等明显作用。这一基地的建立对于传承与保护形意拳,加大对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力度起到了正向引导作用。随着宣传的不断扩大,这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不仅吸引着众多国内学子传承与学习,在留学生群体间也蔚然成风。


3c33320966d444d0bf1ba49ebc3d83f0.png


基地背景

形意拳祖根在山西。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今永济)姬际可(1602—1680年)开创了中国心意拳(形意拳)的先河,至清中叶,在晋商推波助澜下,形意拳名震天下。清末山西太谷人车毅斋(1833—1914年),碑载“清花翎五品军功”(军功显赫的人经过皇帝特许授予),更将中国形意拳推向巅峰。自此,形意拳自山西太谷向周边及国内外绵延传播,为中国形意拳繁荣之肇始。

开中国高校武术教育之先河。20世纪 50年代,山西大学始建体育科(系)。新中国武术奠基人、著名武术家陈盛甫(1902-1996)先生任体育系主任。他大力发展高校武术事业,并在全国率先发展武术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众多高级武术专业人才。1985 年,国家教委在全国高校设立的唯一一所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机构——山西大学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所正式创办,体育系主任董安生兼任所长,陈盛甫任名誉所长。1991年杜新镜任所长,赵仲毅为副所长,毛明春为专职研究员。山西大学民传所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培训武术、保健气功等民族传统体育教师的基地。


0e0c92bc40b143709b143c16043c9360.png7973b9ad93dd44b48d8d2519beb2bb0d.png


20 世纪 80 年代,在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武术挖掘整理、中国形意拳传承和发扬、山西特色拳种——鞭杆拳的继承和推广等武术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山西大学引领了中国高校武术教育。

体育学院与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协作共建。2007年,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研究中心原主任杜振远创办“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并任主席。多年来,体育学院武术研究中心与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协作共建,在形意拳教学训练、运动竞赛、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的创建与工作开展中发挥了山西大学综合型大学的优势。

山西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成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基于山西大学研究综合型大学平台,经过体育学院几代领导人的努力与付出,现拥有本硕博、博士后流动站一条龙培养体系及科研、教学、运动训练、竞赛、服务社会一体化发展理念。体育学院领导对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建设与发展予以了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2020年“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申报获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基地概况

“山西大学 ——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的设立及工作开展,源于山西大学厚重人文历史、多学科支撑,是在几代山大武术人的辛勤耕耘,尤其是校、院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下获得的。为了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发挥高校作用,体育学院武术研究中心与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协作共建,于2019年申报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同年9月20日,“山西大学 —形意拳”获批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晋教体函〔2019〕50号)。

基地设在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武术教研室),民传系专业教师 12人为基地骨干成员,其中教授 2人,副教授 4人,博士 6人,硕士 6人。基地工作室面积约 20平方米,器材实验室面积约 40平方米。基地辅助工作人员由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本科生、研究生 20余人组成。


基地工作及成果

在山西大学形意拳传承基地,形意拳传人、青年学子们习练形意拳,高校教师们以研促学、研讨形意理论,规划形意武术发展,创新形意文化品牌,多年来在形意拳教学训练、运动竞赛、学术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丰硕。

加强教学训练,扩大形意拳基地辐射引领。作为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武术专项学习,均学练形意拳,包括徒手、器械等项目。在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形意拳田野调查、民间采风、动手创新等均被设为必修内容。近年来,在形意拳研究基地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武术专业在全国高校健身气功比赛、“中远威”杯、“启航”杯等国际形意拳交流大会及山西省传统武术锦标赛、山西省大、中学生武术锦标赛、太原市第十、十一、十二届运动会形意拳锦标赛等国内外形意拳大赛上斩获金银铜牌多枚。


ddf01052b54547cc93fef98edc90e463.png222af3bc28cf487caea9cd25c68dc31c.png


以研促学、全方位建设形意品牌。为了探索优秀文化传承新形式,团队依托我校现有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体育发展研究中心)投入专项资金,组建专门队伍,开展形意拳文化发掘、整理、记录和保护工作,形成山西形意拳研究高地。在教学方面,目前山西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团队著有《形意拳四象五行精义》(毛明春),研发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短棍》(毛明春、邵建功);影像制品《形意拳》《短棍(DVD)》(毛明春)等。


6df3ddda5a33412eb2d4c72445f70a62.png


为了强化理论研究,山西大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团队还先后主持立项完成 2019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三晋武术文化体系与事业模式研究”“山西传统形意拳现状与体系化发展研究”等国家级课题以及2020山西省体育局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山西民族传统体育国际传播研究”等省级课题。其中,“山西传统形意拳现状与体系化发展研究” 获优秀课题。此外,团队目前还立项进行“明代武状元杨俊卿武学研究”“太原市形意拳协会发展内因研究”等。在体育类核心期刊与国家级期刊上,相继发表了《拳经秘籍<九要论>研究》《十大要论研究》《陈长兴<太极拳十大要>论辨析》《拳经<十法摘要>探析——兼与<九要论>比较分析》等形意拳理论研究的系列文章。在“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基地成员服务于山西省传统武术竞赛发展与促进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断创新实用研究,并申报获批了 2020、2021年实用新型专利 6项:便携式掌棍、掌棍、武术护具、带有防护功能的鸳鸯钺、用于训练改良结构的链子枪、可拆卸式武术健身铁尺等,这些实用型专利的创新在强化武术训练的同时提高了训练的安全性。

服务社会,与时俱进发挥传承作用。 出于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团队紧跟时势,借助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春风,通过与各协会有组织地展开活动,多渠道、多方面提升形意拳社会影响,进一步扩大形意拳的群众基础。


54ac26d4e1724ea28242a0c6e5f53864.pngab9e9c33c8f2494489fe370fd13fe319.png


自2007年至今,以“形意拳”为核心,太原市形意拳协会举办了 13届“形意拳广场迎春展演”,参与人数累计达 10000多人次。活动以“体育拜年、健身过年、强健体魄、阳光生活”为主题,吸引了太原市各区县会员单位、形意拳爱好者。大家身着武术表演服,云集在五一广场。上至80岁高龄的老拳师,下至七八岁的小武迷,无论男女老幼,个个精神抖擞。他们或单人表演招式功法,或多人对练,有大刀、枪、棍、鞭杆、双刀、麟角刀等器械,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近百项形意拳表演,充分体现太原市形意拳运动后继有人,龙城全民健身、形意闹春的盛景。这一活动在活跃了城乡群众文娱生活的同时为传承山西形意武术文化,宣传、推广太原市形意拳运动健身、振奋民族精神,起到了积极效应。

此外,为了服务校园形意拳文化传承,协会还以“武术进校园、推广形意拳”为主题,分别在东方红俱乐部、山西大学、晋祠龙兴学校举办了 5 届(含太原市第十、十一、十二届运动会)3000 多人的“太原市运会暨省城全民健身节·形意拳锦标赛”,太原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 2021形意拳锦标赛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 100周年,充分展示了省城全民健身、健康山西、阳光生活的体育引领意义和文化先导价值。


99bf5a9ead1a450991560d70fbe64fb1.jpg48f5ec920dcb4653819bce51750572f3.png


积极组建形意拳传习堂,促进中外交流。在山西大学历次中欧体育文化交流、中美高校互访、国际孔子学院中国文化展示,以及历年山西大学校庆、校运会开幕式武术表演中,山大武术师生,尽显形意风采。在服务中国体育双博会、山西大学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中,形意武术唱主角,既宣传了山西大学又弘扬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在品牌建设方面,2010年至今,先后创立了“演武堂”“讲武堂”两个山西形意武术文化品牌。演武堂,聚贤弘武,维扬形意,着重表演形意拳。至今已举办 5届、累计 2000多人参加的“形意拳精英演示交流大会”。大会上高手云集,无论徒手、器械、对练,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字辈,表演者个个精神抖擞。老师傅雄风犹在,大铁铲、三节棍舞动起来呼呼生风;青年人锐气难挡,进退、四把,动作迅捷、发力遒劲;少年郎英气逼人,倒立走、八仙剑,精彩纷呈。


ff808a8004904af5b238f59936906c93.png685ea73aba8e41bfb2c3324dad41e26a.png


讲武堂讲武论道,研习武学,着重形意理论讲解。在山西大学已举办了 30多场次,先后累计 5000多人参与。邀请太原市及周边地市形意拳大师、形意拳传人进行形意拳技法原理、形意拳实用技击分析、形意拳历史探源、形意拳文化传承等专题学术报告。


d5e51b85b98f4636be70173022c9edb8.jpg82941d4485ac4c1d93807ffd85349c24.jpg


这些名家及传人在为学生们做理论解答的同时亦会现场进行技法指导,既为形意拳爱好者奉献了生动的理论讲演,也为山西大学师生在形意拳教学技法提高与理论研究探索提供了教学范例与实践参考。

以研促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面,体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先后培养了 300 余名武术专业本科生、30 余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5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博士研究生;在推动山西武术发展与增强社会服务方面,成立了“山西盛甫武术研究院”“明春武术俱乐部”等。下一步,团队旨在升级人才培养模式,计划筹建“形意拳文化产业大学生创业孵化工作室”,使学生在传承形意拳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获得自我发展。


987b784cf4de418ea155f4492ecc5bb2.png


基地展望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文,一方人文积淀一方底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建设活动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的重要举措。山西大学形意拳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的建成对于发掘、继承形意拳这一传统武术遗产,促进各派武术的相互学习、交流以及扩大武术推广、完善理论研究均有积极建树。

从课堂到课外,从民间到高校,基地将一大批热爱形意拳的学子自愿组合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传统文化艺术薪火相传的重要力量。风潮正平,须得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基地将继续推进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系与太原市形意拳协会的深度协作共建,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合力打造山西形意武术文化名片,为建设健康山西、幸福山西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