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1 信息来源:音乐学院
11月16日,由山西大学艺术学研究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和文学院联合主办的“艺术学2022级博士研究生论坛”在会议中心举办。论坛邀请了国务院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龙迪勇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蒋兆和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尹成君教授,山西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维东教授,音乐学院副院长梁晓萍教授,以及文学院副院长卫才华教授担任评议嘉宾。2022级的8位艺术学博士研究生依次进行了学术汇报,展示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考。
报告会上,牛宏程博士以《陕北民歌〈东方红〉的演变传播与国家认同研究》为题,详细探讨了民间立场与政治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分析了《东方红》在国家认同形成与表征路径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文化意义,展现了这一红色经典在历史与现实中的多重维度。曹伟博士以《镜语为媒——中国古典书画的数智化再生及审美转向》为题,从中国古典书画的媒介迁移、数字再生与审美转向等议题入手,对中国古典书画在数智化背景下的再生路径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阐释了中国古典书画镜语新形态的审美特征,并详细探讨了数智媒介如何赋能传统书画艺术。张冉博士以《特效即叙事:时间的可塑性与电影中的存在哲学》为题,以电影特效为研究核心,探讨了从线性时间的解构到虚拟现实与存在哲学叙事表达的多重路径,并进一步分析了特效叙事的哲学转向及其对电影语言的重构作用。张茹博士的汇报题目为《从“立杆观天”看墓葬天象图式表达的文化逻辑》,聚焦于中国古人描绘的“天人关系”天象图式,从“天”与“人”的哲学关系入手,探讨其生成原因与文化脉络。翟晓多博士以《古戏台喇叭墙研究》为题,以介休后土庙戏台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三清楼的历史背景,并深入分析了戏台喇叭墙的独特声学效果,揭示了传统戏台建筑在声学设计上的智慧与科学性。李雪峰博士汇报的题目是《歌唱发声机制重释:实践、生理与声学的多维度探索》,从歌唱理论、实践经验、嗓音生理机制及声学机制四个维度详细阐述了声源系统与声带机制,深入解析了歌唱理论与声音音响特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孙杰博士汇报的题目是《重塑北宗:清代碑学对卫书门派的建构》,以书学理论的传承为主线,系统梳理了“卫门书派”的构建历程,分析了清代碑学在卫门书派形成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其在书法话语体系中的地位。张玉娜博士汇报的题目是《虚像空间的表达——以佛像故事图像为中心》,研究聚焦于佛传故事题材壁画中梦境呈现的构图手法,深入挖掘了这些图像背后的隐喻,揭示出其所建构的一个区别于现实但又与之紧密相连的宇宙空间。
评议专家肯定了8位博士生的研究成果,并为每位博士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他们表示,艺术学理论研究不仅要关注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更需在概念的精确性和逻辑的严密性方面持续发力。艺术学理论的研究应建立在艺术实践本体的分析之上,注重从实践中提炼学术观点。研究中应多追问“为什么”,不仅停留于现象与表象的描述,更要深入探寻其背后的规律与本质。理论研究不能如盲人摸象,以偏概全,而是要通过辩证分析,实现对研究对象的全面和客观把握。博士生应树立明确的学科本位意识,在材料发现、观点创新与方法推进等方面寻求实质性收获。五位专家的点评兼具宏观指导与具体分析,为博士生们的学术表达和科研规范提供了清晰的改进方向,深化课题中的核心问题意识,也为大家的学术路径拓宽了视野。
责编 | 瑄 瑄
二审 | 范艳华
三审 | 张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