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来我校开展系列学术活动

2018-05-16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受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行龙教授邀请,2018年5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罗志田应邀来我校历史文化学院、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进行学术演讲,并开展相关学术活动。

       

        上午,罗志田教授做客历史文化学院河汾讲堂,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意想之象:让记忆鲜活的历史想象》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郝平教授主持。

 

 

 

        罗教授首先从英国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一书后论中“历史的想象”这一节谈起,回溯了“想象”一词的词源,认为“历史想象”就是史学家根据有限的知识臆想或构建一个其想要了解的历史现象,由于我们研究的历史已经逝去,因此,史学依赖想象的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同时他也强调历史想象的过程一定存在着误差。罗教授认为历史想象一方面可以让隐去的过去重新复活,另一方面可以看上去割断的部分再现出来。针对当下大学生想象力不足这一现象,罗教授指出“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学生的想象力装上翅膀,可以翱翔于学术、知识和思想的宇宙之中。”罗教授引用和列举了包括胡适、傅斯年、陈寅恪、梁启超等在内的这些通人关于史学与想象力关系的见解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将割断的历史连接起来。

 

 

 

 

 

        罗教授强调,史学研究切忌“以不知为不有”,“不能因为史无明文,便以为实无其事。作曲者可以于无声处表意,画家可以不着笔墨而传神,史家亦然。若因史料的空缺而主动‘湮没’一段历史,历史就真正被割断了。”

 

        在提问互动环节,对于大家提出的“如何区别历史想象和文学想象”、“青年史学工作者如何在现行体制下激发和保持自己的想象力”等问题,罗教授也作出了精彩的回答。

 

         当天下午,罗志田教授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作了《近代天下崩解后的国退民进》的主题学术演讲,中心全体师生及校内外众多听会者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讲座由中心主任行龙教授主持。他介绍了罗志田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贡献,对罗志田教授早年利用乔志强先生点校的《退想斋日记》开展研究,推动《退想斋日记》走向世界予以高度评价。

 

        罗教授指出“天下”崩解后产生了一系列影响深刻的后果,引发的后果之一就是国进民退,国家的功能、责任大幅度扩展,民间的功能、责任大幅度缩短。针对这样的国进民退的现象,罗教授从三个层面对此展开了论述:第一个层面:清末从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天下崩解之后出现很多有歧义的新的概念,如“国家”“民主”“社会”等词,形成了诸多矛盾;第二层面:帝国主义入侵之后,清政府要想与之抗衡,必须变成大政府,“富强”成为国家的目标。清政府通过“立宪”的方式实现了从小政府向大政府的转变。在这里,罗教授重点界定了大、小政府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新政采取“清理公产”的措施,使得国家责任和政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换言之,以前需要民间做的事情,现在都需要政府来做,这是民间和国家之间矛盾爆发的导火索。第三层面,读书人是“国进”的鼓吹者、倡导者。罗教授以晚清“毁学”为案例,指出了国进民退这一潮流中,士绅在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地位逐渐丧失。最后得出了“民退不是国进的目的,但是它在客观上,国进造成民退”的结论。

 

        在互动环节,针对如何看待清政府通过立宪向大政府转变的问题;西方出现小政府向大政府转变的原因;史料如何与历史想象力相结合等问题,罗教授都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