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历史学专业特点与育人特色

2022-06-08 信息来源:历史文化学院 教务处

一、专业传承与发展

历史学专业植根于山西大学百廿办学传统,早在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伊始,中国史、西洋史就是中西两斋的必修课程。百廿间,一代又一代“历史人”薪火相继,使其根深蒂固、枝繁叶茂。1936年,随着史学系的设立,历史学专业正式创建。1981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世界史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中国近现代史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中国近现代史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历史学学科目录调整后,中国史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世界史成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2012年,中国史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本专业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5年)、国家级特色专业(2010年)、山西省优势专业(2016年)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是全国知名的史学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


图1 历史学专业传承与发展

二、专业定位和专业特色

专业定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文素养深厚,综合素质突出”为目标,培养具有时空思维,掌握人类历史演进脉络、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等史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史学教育、史学研究和史学著述等专业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专业特色: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形成以教学促科研和以科研带教学的“教研相长”教育新模式;坚持“走向田野与社会”办学理念,开辟“校园—田野”两个课堂,实现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新模式;在坚持完善通史等主干课程之外,注重以民间历史文献为基础的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等专门史课程建设,构建了“整体历史”的新课程体系;利用“河汾讲堂”“鉴知论坛”“鉴知名家讲堂”“鉴知青年工作坊”“山西省大学生史学论坛”等学术平台,联通校内外学术资源,建立了多层次交流体系。

图2 历史学专业定位和特色

三、师资力量和教研平台

历史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53人,包括教授17人(其中二级教授4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占62.3%,所有教师均有博士学位。教师中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国家级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3人,山西省各类人才称号30余人,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教风严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图3 历史学专业师资力量


近五年来,本专业教师在国家级核心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部;承担纵横向科研项目110余项,总经费达8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青年项目等3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5项。在区域社会史理论建设、民间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山西商人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变迁、抗日根据地、集体化时代农村社会、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融合等领域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图4 历史学专业近五年科研情况


历史学专业在“校园—田野”两个课堂分别设有多个教学平台,现有1个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永济市)、1个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综合展)、1个教学实验室(地方文献传承与保护教学实验室)和6个教学实践基地。以历史学专业为依托,设有2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长城文化生态研究院。


图5 历史学专业教学和科研平台

四、人才培养

历史学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区域社会史导论”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区域社会史导论》入选国家级精品课程,《区域社会史导论》《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题》2门课程入选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中国近代社会史概论》被列为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近代社会史》《世界经济与政治》两门课程教材被评为教育部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获批省级教改项目13项,其中指令性课题2项;获批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4门。


表1 历史学专业教学成果和课程建设情况


本专业重视良好学风建设和学生综合素质养成,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近五年,4人次获国家级表彰,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1项、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铜奖1项、山西省第十七届“兴晋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项、山西省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本专业考研率多年保持在35%以上,就业率8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表2 历史学专业学生竞赛获奖情况


面向未来,山西大学历史学专业将以国家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继续深化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坚定不移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等各项事业培养更多优秀史学人才。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