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抗击疫情不松懈 学术交流不停歇

2022-04-24 文字:陈潇 陈托

4月3日太原疫情突发以来,东山校区各学院重点部署,把疫情防控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同时积极动员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开展类型丰富的线上学术活动,为疫情期间封闭在宿舍和家属区的师生提供学术大餐,让广大师生既快速适应了疫情防控,又活跃了学术氛围,开阔了学术视野。

“导师有约”和学术沙龙,增加抗击疫情特别板块

庆祝建校120周年之“导师有约”活动自四月启动以来,贯彻办“好的教育”,做“有用的学术”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导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责任人的作用,搭建良好的导学互动交流平台。疫情期间,各学院主动将活动调整为线上,增加抗击疫情特别板块。

法学院的史凤林教授为东山校区的师生们带来了《类型化思维在法学中的应用研究》,从类型化思维的内涵解析、类型化思维的理论渊源、类型化思维的法学价值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解读,讲座最后自题一首《五言·校园抗疫感悟》,增强同学们在抗疫期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和科研热情。

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乔明强教授与同学们相聚线上,围绕远大志向、个人兴趣、专业方向、职业生涯四个方面加以阐述,全面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勉励大家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勤勉求真,创新卓越,表达了与大家携手抗疫,共同渡过难关的决心和信心。

生命科学学院如期举行第二十三期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学术沙龙,但因为疫情而转移到云端,成为抗击疫情特别板块。上海科技大学张璐教授和山西大学石亚伟教授分别作了题为“抗结核一线药物乙胺丁醇靶向结核分枝杆菌细胞壁组装的分子机制”和“植物中天然降糖肽的研究”的报告。报告引起了师生的极大兴趣,近200人线上参加了此次活动,线上讨论热烈。

校内校外联动,学术科普讲座受追捧

在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刻,研究生院和教务处相继发布《致山西大学全体研究生导师的一封信》《致全校本科生导师的一封信》,学校上下号召导师们“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用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远程指导,开展“云组会”“云课堂”“云讲座”,保证学术活动的有序开展。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邀请复旦大学贺东航教授、华东政法大学高奇琦教授、清华大学孟天广副教授,为同学开展“现代国家成长的中国路径”“数字革命与数字治理现代化研究”“信息与治理:信息政治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等线上讲座,院内外师生近五百人聆听。

经济与管理学院特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段宇锋教授开展主题为“我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的发展与建设”的学术报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相关专业全体教师、研究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百余人线上参会。

环境与资源学院联合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分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学任洪强教授和北京工业大学安全福教授,开展了题为“双碳背景下水污染防治产业与科技创新的思考”“面向节能与碳捕集的高性能分离膜”的两期“黄河大讲堂”。

实施封控管理的3天中,生命科学学院的郭东龙教授和谢淑莲教授响应号召,开展了“生命的色彩”“花卉点滴”两期云端科普讲座,深受广大同学们的欢迎,参与达440余人次。

此外生命科学学院组织“请党放心,抗疫有我”思政教育活动,生物医学研究院党支部举办科普讲座“我的新冠病毒研究经历与心得”,李建国副教授讲述自己奋战在对抗新冠的科研一线故事。研究生第二党支部策划举办“抗击疫情,科研不停”主题直播活动,展现疫情之下生科研究生勤奋拼搏的精神面貌,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疫情无情学有情,学术+思政更显担当。

东山校区各学院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积极开展抗击疫情特别活动,广大学子们身具家国情怀,积极参与,砥砺前行,共同努力做到了读书不停歇、学习不止步、科研不断线,以奋斗姿态和良好心态,书写了封控期间持续开展学术科研活动的动人篇章。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