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生命科学学院举办第三十三期生命科学交叉学科青年学术沙龙

2022-12-15 信息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第33期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学术沙龙于12月14日在线上举行。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陈佺教授和我校应用生物研究所张敏教授分别以“线粒体稳态调控的分子机制”和“昆虫卵内结构不同表皮形成机制研究”为题作学术报告。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中心,也是细胞凋亡调控中心,它的质量和数量需受到严格控制,线粒体自噬通常被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陈佺教授长期致力于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控中的关键作用和线粒体自噬的分子调节、线粒体功能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和帕金森综合征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研究。陈佺结合多年来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一种新的线粒体自噬分子调控机制,即线粒体外膜蛋白-Fundc1通过特有的LIR保守结构域与自噬关键分子LC3相互作用来介导线粒体自噬;同时,还介绍了Fundc1蛋白在线粒体生物发生与自噬之间的稳态平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线粒体自噬在应激及病理生理条件下的重要功能。这些研究成果为线粒体自噬在线粒体质量和数量控制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认知,并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自噬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解释。


昆虫卵期胚胎的发育过程存在多次表皮的形成与降解过程,包括由浆膜及其分泌的浆膜表皮以及胚胎表皮,这些保护结构的产生促进了卵适应陆地干燥环境,对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张敏教授主要从事胚胎表皮发育与进化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她的此次报告聚焦于飞蝗和双斑蟋浆膜表皮以及飞蝗预若虫表皮的形成、排布机制及其对胚胎生态适应性影响,详细介绍了上述表皮的形成以及结构差异,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了探索,进一步证明了昆虫卵期表皮对发育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对表皮排布机制的理解,为昆虫卵期害虫防治提供了新见解。

生命科学学院一院三所的教师、在读学生16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两个报告引起了学院师生的极大兴趣,大家踊跃提问,两位主讲人耐心细致地回答了大家的问题。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