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信息来源:语言科学研究所
9月20日上午,应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乔全生教授的邀请,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会常务理事、语保工程核心专家林亦教授莅临我校,在语言科学研究所作了题为“平话的分立与学界的分歧”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乔全生教授主持。文学院、语言科学研究所教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林亦教授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治学经验,就平话的分立以及学界就此引发的争论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述评。首先,她介绍了广西粤方言的分布情况,指出粤方言勾漏片在广西分布最广,作为粤语优势方言的广州话,对勾漏片方言的影响有限。其次,她强调划分平话的语音标准——“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今读不送气清塞音或清塞擦音”在粤方言区缺乏足够的排他性,且以一条标准给大方言区定性的作法过于片面。她认为经济文化发达的大都市方言一般都成为区域的权威方言,但这种权威方言并非研究大方言区方言史的唯一参照。由于受强势方言的影响,加之人口接触日益频繁,城市方言很难反映一个方言区的实际面貌。再次,林亦教授阐释了学界关于平话归属分歧的原因。她认为方言选点不当、语言材料不足、对粤语理解的差异、人文历史考察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界对平话的归属有不同的看法。她强调,从语言归属感上看,主张平话归属粤语的基本上是两广的学者,他们或是母语是粤方言,或是身处两广地区,既有语感,也有长期研究的积累,他们的看法更为客观。最后,林亦教授在比较了粤语与平话的九个共同特点后,指出平话入声的保留、鼻韵尾或鼻化音的保留是平话与周边壮侗语接触,相互影响的结果。在交际可懂度和大众认同感上,平话民系与粤语民系的密切关系远在与其他方言区之上,并提出“平话更应看作是粤方言的一个次方言,可称粤方言平话片”的结论。
林亦教授对广西方言的历史和现状如数家珍,报告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使大家对平话的研究有了更加清晰、深刻的认识。报告会后,与会师生就语言的区域特征、汉语声调的辩义作用等问题向林亦教授请教。
相关链接:
林亦: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韵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核心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平话和汉壮比较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项。著述颇丰,代表作有《百年来的东南方音史研究》(被著名语言学家鲁国尧教授誉为“射向林间的第一支响箭”)《广西平话研究》等。在《语言研究》、《民族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