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信息来源:生命科学学院
5月25日,第26期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学术沙龙在云端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教育部青年特聘专家、南方科技大学杨亮教授和山西大学邢树平教授,分别以“病原菌在慢性感染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和“植物雄性器官形成发育的分子机制”为题作了报告。
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是引发院内感染和慢性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杨亮教授课题组近10年来专注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感染中的适应性进化机制研究。他在报告中围绕生物被膜形成机理、生物被膜中细菌和细菌之间的信号交流、以及生物被膜防控三个方面,介绍了他们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其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Lancet、Nature Communications等主流期刊,论文被引用超过5000多次。
植物雄性器官是植物产生雄配子的重要器官。揭示植物雄性器官发生发育的遗传机制和分子基础,对理解植物雄性不育机理和创制雄性不育系,并将其应用于杂交育种、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邢树平教授一直聚焦于花、花药花粉发育及花粉管生长和细胞内蛋白合成后转运途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报告中,他围绕“影响花药早期发育的关键基因”“性器官特征基因AG是否参与花药的发育”“孢原细胞的特化决定因素”等方面,介绍了课题组的研究进展和取得的研究成果。相关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花药发育的分子网络,并可为创制雄性不育系、为杂交育种提供更多的基因资源。
两位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在线师生讨论热烈。生命科学学院一院三所的教师、在读学生130多人在线参加了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