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8 信息来源:外国语学院
9月15日至17日,“首届话语研究与国际传播高端论坛”在我校召开。会议由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联袂举办。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20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言,来自全国56所高校的116名外语教师、学者和研究生参会学习。山西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悦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振华教授和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耀平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论坛旨在推进话语分析和国际传播研究内部各理论、各流派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站在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探讨如何更好地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用有力量、有深度、有广度的话语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为我国突破西方话语体系障碍,努力在国际舆论场形成中国修辞、中国表达,引导国际社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指明方向。
会议主旨发言分为三大板块:话语与国际传播理论建构、话语与国际传播实证探索和话语与国际传播新方法应用。在理论建构板块,上海大学傅敬民教授做了题为“国际传播视域下的应用翻译研究新趋势”的报告,提出国际传播领域的应用翻译研究呈现研究中心的转移、理论视野的借鉴、研究方法的拓展和研究选题的弥散等特点。上海外国语大学胡开宝教授讨论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话语传播研究的议题,分析了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并展望该领域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上海交通大学王振华教授探讨人-言-事在话语传播中的意义。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的报告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心理学基础。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术副院长刘琛教授对如何应对新的时代条件给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与外译提出的挑战提出了核心观点。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范宏雅博士对网络话语虚拟身份建构研究的内容和路径提出构想,倡导关注民语,研以致用。在实证探索板块,上海大学唐青叶教授介绍了中国扶贫学术话语国际传播研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吉林大学姜峰教授通过对学生三分钟学术演讲中修辞手法的质性和量化分析,探讨学生参与科技知识传播的人际互动过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董敏教授基于中英媒体语篇的语料库分析,探索了元话语名词标记语的语篇互动模式。在新方法应用板块,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从互文语篇路径出发,揭示了ChatGPT语篇实现基于统计频率同质性的互文路径。天津外国语大学的朱华老师现场演示了ChatGPT助力话语分析和传播研究的具体方法。
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学人共商新时代话语研究和话语传播大计,积极探讨中国对外话语体系服务国家战略的研究路径,为在话语传播中实现中国话语的可对话性、可理解性和可接受性,用我们的话语自信和话语优势阐释中国的价值观念、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论坛期间,外国语学院与参与专家和学者围绕如何在国际传播的大背景下做好话语研究,如何做好“既顶天又立地”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大家高度肯定了山西大学主办此次论坛的重大意义,并一致表示,今后将借助“话语研究与国际传播论坛”这一平台,各高校将持续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话语研究与国际传播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