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5
山西大学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教育强国奋斗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用改革精神和创新思维,认真做好“三个融合”文章,推动党建工作和事业发展同向共进、同频共振,引领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崛起持续开拓新局。
一、坚持政治引领,把准发展融合主线
一是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学校党委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指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融合发展。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创新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开展形式,构建“班子领学、专家辅学、联组共学、支部比学、实践研学”五学范式,推动“四个以学”常态长效。实施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全国重点马院建设,制定《山西大学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年)》,健全党员、干部基本培训机制,近3年学校集中培训党员干部4500余人次。
山西大学师生党员聚焦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开展实践研学活动
二是强化落实“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聚焦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改革任务,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强化政治忠诚,以实际行动做到“两个维护”。学校整合校内外学科资源,先后成立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全国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山西北大碳基薄膜电子研究院、山西省黄河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推动哲学、物理学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实现提档升级,服务国家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三是强化党组织领导把关作用。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强化“抓好党建就是最大政绩”的主动意识,明确“一融双高”的总体思路和“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分类细化学院党委会会议、党政联席会议94项议事决策事项清单,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学院工作机制,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主体责任落实落地。
二、坚持守正创新,提升系统融合成效
一是创新组织设置,夯实融合基础。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攻关等重点任务,以基层党组织换届调整为契机,单独设立考古文博学院党委、初民学院党委,面向学科团队、重大项目组、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等成立师生混合党支部,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组织探索设立功能型党组织,扩大党建工作覆盖面。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实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近3年举办5期党支部工作专业化能力提升班,培训覆盖1600余人次。
二是创新载体平台,激发融合活力。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及“寻找习近平总书记足迹”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抓手,促进党建思政工作深度融合,构建“政治教育、专业教育、素质教育、通识教育、理论宣讲、文化浸润”多元育人模式。荣获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思政工作精品项目。深化政产学研科教合作,以共建学生实践实训基地、校企联合研发基地、协同创新中心和特色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党建联合体建设,引导广大师生党员扎根三晋大地、提升服务贡献。实施党员先锋行动,常态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志愿服务、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设立党员示范岗459个,引导广大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岗位争创一流业绩。近3年在学校取得的国家级荣誉奖励和标志性成果中,党员占比超过85%。
三是创新方法路径,拓展融合成效。强化典型引领、雁阵推进,深入推进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健全“国家-省-校”三级联创体系。培育创建10个国家级、19个省级、74个校级党建“双创”项目,入选5个国家级、1个省级“强国行”教师党支部书记专项行动团队。强化品牌凝练、辐射推广,精心打造“党课开讲啦”“党建大讲堂”“青年干部俊良论坛”等党建活动品牌,广泛开展“一党委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创建活动,组织师生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教学科研基地、田间地头、车间厂房等,接受思想教育,激发奋进力量。学校系列党建工作经验在《光明日报》、“学习强国”平台、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等国家级媒体平台发表,入选全国首批新时代“枫桥经验”等12个国家级、省级党建创新案例。
山西大学“党课开讲啦”示范活动走进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坚持协同联动,健全机制融合体系
一是健全统筹推进机制。加强党委统筹谋划,实施政治建设领航行动、思政教育铸魂行动,将其纳入学校“双一流”建设行动方案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做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健全“四个一”推进落实机制,校党委每年年初明确一份重点任务清单,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研判,每月开展一次任务调度,每年年底开展一次考核评估,推动党建工作层层抓实见效。
二是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校院两级党组织抓基层党建工作年度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制定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考核标准,将“一融双高”成效纳入中层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年度考核、校党委校内巡察的重要内容。完善成果激励机制,将党建工作考核结果与二级党委书记、中层领导班子的年度评优、绩效奖励直接挂钩;制定党建思政工作标志性成果清单并给予专项奖励,以政策“组合拳”保障党建事业融合有力有效。
三是健全保障落实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将专职党务工作者、专职辅导员、专职组织员、党支部书记,纳入学校整体干部队伍统筹规划和建设,作为学校中层干部选任的重要来源;创新开设高等教育研究员职称系列,单列晋升指标、单独制定评审标准,持续拓宽党建工作队伍职业发展通道。设立党建思政工作专项经费,向二级党委、党支部每年给予专门经费支持,为党建工作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