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26
在丁香花馥郁芳菲的山西大学校园中,“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校训静静矗立,观时代变幻,看坚守担当。
百年涵蕴,哺育英才,山西大学大师辈出,学者声名蜚声遐迩。风雨沧桑,砥砺共进。近年来,山西大学在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收获硕果与希望;该校工会在激励教职工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的征途中赢得喝彩和荣光——
山西大学及其工会组织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工会组织”“全国模范职工小家”“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山西省民主管理示范学校”“山西省五星级职代会”“山西省五星级基层工会”“山西省模范职工之家”,被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集体一等功”等荣誉。
盛世谱华章。近年来,该校工会以服务立会,以实干兴会,在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彰显了工会组织的新风采、新作为。
民主管理:风物长宜放眼量
2016年11月12日,山西大学第五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八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本次大会是在该校全校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部署、开启“十三五”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一次承前启后、昭示未来的大会。大会充分发扬了“议大事、话改革、谋发展”的优良传统,作为该校教职工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倍受广大教职工的热切关注和积极参与。
根本固者,华实必茂。
山西大学自1990年开始实施教代会制度以来,始终坚持把教代会作为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不断探索和完善工作机制,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2006年山西省学校民主管理经验交流会在该校召开,2012年在全省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经验交流会暨五星级职代会表彰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发言。
探索创新,二级教代会进一步规范化。该校自2002年在全省率先推行二级教代会制度以来,基层民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本报曾作了题为“山西大学把二级教代会制度推向纵深”的报道,该校成为了山西省高校推行二级教代会的典范。2013年,该校确立了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数学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后勤管理处等5个示范单位,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发掘经验和特色,逐步形成了“分党委领导、院行政支持、分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的二级教代会运行机制。特别是2014年在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该校后,采取“分类指导、逐步规范”的思路,鼓励和指导大东关校区的1院7系召开二级教代会。这些举措极大的推动了基层单位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和常态化。
共谋发展,教代会代表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化。从2013年8月份开始,凡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校长办公会议均邀请部分教代会代表列席。这是该校贯彻以人为本、扩大民主治校、优化决策机制和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举措。该项举措贴近实际、贴近教职工,传递了团结凝聚的正能量,建立起了教职工与学校决策层的信息沟通交流平台和教职工源头参与的重要渠道,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进一步凸显。本报曾以“山西大学民主管理拓新路”为题作了报道。
民主治校,教代会闭会期间代表作用发挥常态化。一是充分发挥常设主席团在闭会期间的职能,召开了第四届教代会第四次主席团会议,通过了《山西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二是召开了《山西大学章程》和“智达实验小学合作办学事项”教代会代表征求意见会,为学校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三是召开了山西大学教职工代表大会专题会议,讨论和审议了《中共山西大学委员会、山西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山西大学章程〉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山西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表决通过了“关于《中共山西大学委员会、山西大学关于贯彻落实〈山西大学章程〉的实施意见》的决议”和“关于《山西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的决议”,对进一步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实现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教代会代表还参与了该校新校区建设功能规划座谈会和规划方案招投标、1-10#楼危房改造入户调研、教职工团购商品房洽谈、学校章程制定讨论等涉及学校和教职工利益的有关工作。
职工之家:凝心聚智向心力
如何主动适应新常态,山西大学工会始终坚持这样一种理念:工会是一个“家”,“持家”是一种坚守,做实做细服务工作,增强教职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将自身建设成为教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把“家”建在职工心中,持续推进职工之家建设。该校在坞城校区的27个基层工会均建立了“职工小家”活动阵地,并且有制度、有验收评比和表彰活动,不断在实践中丰富家的内容、拓展家的功能、提升家的层次,在开展“建家”活动初期,校工会的负责同志一个单位一个单位地反复走访调研、指导督促,逐步培育起一批基层的职工小家体系。目前该校挂牌“模范职工小家”的有18个单位,其中两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016年4月,该校建立了“大东关校区职工之家活动中心”,并配备了教职工需求的健身器材和设备,深受该校区教职工的普遍欢迎。
春风化雨润无声,深入开展“三育人”活动。“三育人”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党的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多年来,山西大学工会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和“三育人”活动,着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全面、业务精湛、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队伍,大力弘扬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9年至今,共进行了4次评比表彰活动,共有210余名个人、30余个集体受到表彰。同时积极推进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劳动竞赛活动,2015年以来校工会划拨专项经费支持教育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等10多个院系先后开展了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活动,后勤、校医院等单位开展了劳动技能竞赛活动。
共建共享,加强非在编职工维权与管理工作。该项工作于2007年启动,之后进行了调研和摸底,2008年9月召开了务工人员维权与管理会议,开展合同工入会工作,组建合同工工会小组。关于务工人员的管理与维权工作,在全国高校尚未较成功经验借鉴,因此该校形成先搞好试点,以点带面的思路,把后勤作为合同工入会的试点单位并建立后勤合同工工会小组,当前,后勤合同工工会员达421名。近年来该校持续推进非在编职工的民主政治与经济文化权益维护工作,参与学校的各项民主政治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包括教代会、各类文体活动、参评“三育人”、“职工之星”等推先评优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非在编职工爱岗敬业和兴校爱校的工作热情。
精准服务:浓墨重彩启新篇
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山西大学工会牢记文化担当与使命,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工运文化新篇章。
注重思想宣传,传承工运文化。该校工会创办了《山大教工》内部刊物,从创刊至今共编制了36期,这本内部刊物既具有宣传性,同时也是该校工会工作的年鉴,记录了工会的重要工作和活动,具有史料价值。在耕耘文化方面,201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36万余字的《山西大学工会史》,系统记录和总结了山西大学自1950年10月28日成立山西大学工会以来至2013年60余年的发展历程和巨大成就,从中既可看到建国后山西大学的曲折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全国高等教育和山西高等教育的背景。极具工作指导的现实意义和传承工运文化的历史意义。全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原主席万明东欣然为本书作序,给予了“此举在全国高校极具开拓性意义”的高度评价。此外,该校工会于2014年编制出版了《山西大学工会十年印记》画册,该画册收录了共400余张有关山西大学工会发展的图片,旨在直观记录工会近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也作为山西大学工会史的重要补充资料。
工会理论研究工作,引领工运实践。山西大学工会一直遵循理论创新推动工作创新的理念,在工会理论研究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先后发表《和谐社会构建与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高校师德建设的内涵及路径探寻》《对政府在非公有制经济劳资关系中作为的思考》等理论研讨文章2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高校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第10届至17届论文集收录并出版,部分论文曾获得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省总工会、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等上级工会调研成果论文类评选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等多个奖项。
树立品牌,教职工的文体活动制度、体检制度、帮扶慰问制度亮点纷呈。
制定文体活动制度,教职工精神文化焕发新活力。该校工会积极推进教职工业余文化体育生活,构建“三维”的教职工文体活动模式。所谓“三维”,包括“一月一次”全校的常规活动,比如三八节庆祝活动、教职工羽毛球赛、篮球赛、乒乓球赛、健身操舞赛等;文化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如成立了教职工羽毛球协会、足球、健身操舞俱乐部等教职工文体活动社团,教职工“文体超市”模式初步形成,尽量满足教职工群众的小众化需求;此外,还有“一会一品”的各分工会特色活动,如:后勤工会的“饮食文化节”、教科院的“做一名好老师”系列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数学科学学院的“师生羽毛球赛”等基层工会品牌活动。
坚持一年一次全体教职工体检和一年一次的女职工妇科专项体检制度,发展和维护了教职工的健康权益。2015年和2016年,从工会经费中支出专项经费,为全校1200余名在职女职工办理了“女职工团体特病保险”。
完善帮扶慰问制度,送去工会温暖关爱。山西大学工会每年慰问劳模、大病和困难教职工等100余人。为了使困难教职工得到及时帮助,规范帮扶慰问工作,该校出台了《山西大学教职工困难帮扶慰问实施办法》,划拨专项资金作为帮扶慰问经费,建立完善了帮扶档案。此外,通过学校分工会建立“送温暖”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帮助困难及伤病教职工。
此外,还举办了健身操舞培训、女性健康知识讲座等大量的女职工活动。关心单身青年教职工的婚姻问题,多次组织单身教职工鹊桥联谊活动。一系列的关心和举措大大促进了女教职工“半边天”和青年教职工“生力军”作用的发挥,
后记:百年传承,薪火相继;工运华章,弦歌不辍。走过114年光辉历程的山西大学,面临着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的难得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该校工会将凝聚发展共识,破解发展难题,创新体制机制,释放发展活力,进一步调动教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动员和团结全校教职工为加快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