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中国教育新闻网 | 双少敏代表建议:完善学位点评估制度改革,助力中西部地方高校学科优化调整

2025-02-27

近年来,高校专业调整优化的政策陆续出台,国家明确,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锚定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整合创新要素和学科资源,提升知识再生产能力的内在诉求,学校对此有着较为强烈的意愿。”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山西省委会副主委、山西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说。

但通过调研,双少敏发现,基层学院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设立仍存在一定顾虑。“对于高校而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和传承性,特别是对于中西部地方高校而言,缺乏头部高校的‘资源汇聚效应’,多数新建学科需要从传统(既有)学科滋生和发展而来,依靠传统学科中一些学术骨干来支撑新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并最终通过博、硕士学位点的形式予以固化。短期内相关学位点并非彼此替代,而是在一定时间内并行发展,简单的‘破与立’可能会影响教学与科研的稳定,影响基层单位推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今年全国两会,双少敏建议,教育部对中西部高校建立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引导机制,为其预留设置空间并予以建设投入。

一方面,进一步细化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的具体办法,明确对学科目录调整后新设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增列,给予5-10年左右的建设延展期,建设周期内,允许新建学科的学术骨干可与原学科交叉并用,不受只能在一个一级学科归属评估的限制,以此打消原学科的顾虑,激发学术骨干对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探索的热情。

另一方面,在相关政策改革的基础上,学校层面也要因势利导,通过基层科研教学组织形态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推进“双聘双算”等方式,突破学科壁垒和组织壁垒,让师资等创新要素在学科间、院系间充分流动起来,探索新的知识领域,挖掘新的学科增长点,促进新兴交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相关链接:双少敏代表建议:完善学位点评估制度改革,助力中西部地方高校学科优化调整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