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张一一微博悬赏挑错 山西大学教授白平接招

2018-07-12 信息来源: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时间:2018年07月11日

图片2.png

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

提起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人说他是“刺头”,也有人说他是文化的“守护者”,因为他专门为各类作家挑错,从易中天到**,从阎崇年到于丹,白平一次次与名人们“过招”。这回,白平又和作家张一一(本名张义)杠上了,他为张一一在2012年出版的书籍《带三只眼看国人》挑出了172处错误,要求对方按照在微博上发出的悬赏承诺:“一错千金”来兑现奖金17.2万元。7月9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令作家张一一向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白平赔付人民币18018元。

 为何172处错误会变成18处?已经胜诉的白平为何又提起上诉?10日午间,山西晚报记者电话联系上白平,听他介绍此事的始末。

 挑错源于微博悬赏  172处错误“包罗万象”

 张一一,中国新生代作家,2012年在出版新书《带三只眼看国人》时,在微博公开发布悬赏广告,“为推广和普及中国地域文化知识,让14亿华人更了解中国各省人不同性格特点,兹郑重承诺凡挑出拙作《带三只眼看国人》1个错者,即奖赏1001元。”当白平看到这则悬赏广告后,就买了此书阅读,最终挑出172处错误。这些错误“包罗万象”,从字词到句子,以及作者在书中所用的数据、史实等方面内容也有偏差。

 白平告诉记者,这172处错误,涉及到一般政治性差错1处,叙述不符合事实27处,表述逻辑差错1处,用词不当57处,词语搭配不当1处,错别字19处,病句17处,表述不当24处,标点失误19处,排版失误1处,多出文字2处,漏字1处,汉语拼音书写失误2处。例如,该书第3页,错把出自毛泽东文章《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写成出自《反对自由主义》;第55页,原文中写着“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辽宁涌现出很多全国有名的艺术家,如李默然、杨洪基等。”但李默然出名很早,不是改革开放后才涌现出来的;第89页,错将蒋大为演唱的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写作《敢为路在何方》;同在第89页,错把“肉夹馍”写作“肉加馍”。在白平看来,这些错误都是硬伤,很多不明就里的读者或者年轻人看到后,会影响他们对于知识的汲取。

 有些人提出质疑,“2012年出的悬赏广告,怎么在2017年才提起诉讼?”对此,白平表示:“2012年,见到该微博时,我就第一时间挑出了书中的错误,曾与张一一商议领赏事宜,但未果,后来又委托在北京的律师向张一一提起了诉讼,但当时法院并没有受理,所以一直拖到2017年。”

 172处错误变成18处  白平决定要上诉

 根据张一一悬赏奖金的设定,白平应得奖励金172172元,但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定,认定《带三只眼看国人》存在知识性错误18处,并按照张一一悬赏广告中的承诺,按照一错1001元的标准,判决张一一向白平支付18018元。为何在纠错数量上有如此大的偏差?

 “法院认为,张一一发的悬赏广告,主要目的是为新书做广告,而且上面写着是推广和普及中国地域文化知识,所以他们认为表述逻辑差错、用词不当等144处错误属于非知识性的错误,而一般政治性差错、叙述不符合事实等28处错误才属于知识性错误。所以非知识性错误不属于悬赏广告的范围,因此这部分报酬,法院不予支持。”其实,事情远没有如此简单,白平告诉记者,之所以最后错误变成了18处,是因为在这28处法院认定的知识性错误里,法庭又以各种理由否定了一部分,最终给出了18处这样一个数字。“我不认同这样的判决,难道用词不当就不属于错误吗?挑错就只能挑那些所谓的地域文化知识的错误吗?这明显是不公正的,要知道我们的出版物是要对读者负责的啊。”

 在法院出具的一审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如果不服本次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而在记者采访白平之际,他正在撰写上诉书,决定上诉。

 用法律当武器伸张正义  只为揪出学术界的“冒牌”学者

 2010年,白平与阎崇年的“PK”事件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虽说白平败诉,但在当年年底《半月谈》杂志推出的“2010年度新闻影响力评选”中,该事件被列入“最夺人眼球门”事件评选对象。如今提起白平,学术界都知道山西有这么一位“挑错教授”,只是大家有些不理解他,为什么一直挑“名人”的刺。实际上,这并不是件有实际好处的事。就拿之前败诉来说,他光打官司的费用就掏了近3万元。

 “您为何如此坚持做这件事?很多人觉得是出力不讨好。”面对记者的疑问,白平很“大胆”地说:“目前文化出版界的风气不好,一些所谓的文化学者出书、办讲座,但是他们的知识和理论经不起推敲。虽然我们自己也可以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却没有任何效应,没有办法形成社会声音。我之所以坚持打官司,真是不得已而为之,就是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传播手段,通过媒体的报道,大家能知道这些所谓的学者、作家的作品其实漏洞百出,也希望能以一己之力,去净化学术风气,揪出那些‘伪学者’。至于大家说我图出名,我是不理会这样的议论的。”

 尽管白平的初衷是好的,可是一旦遇上败诉的事,也让人“伤筋动骨”。对此,白平说:“没事,虽然我损失了诉讼费用,但是我干预社会的目的达到了,对那些学界不正之风起到了打击的作用,社会舆论对我是肯定的,这就行了。”

 白平和张一一的“对决”终究会怎样,本报将持续关注。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