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蓝匀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的教室里,师生互相致谢后,孙晓燕结束了一天的课程。山西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她选择回到了曾经支教的地方,成为广西革命老区的一名教师。“两次支教让我对未来的目标更加明确,我尊重、喜欢教师这份职业。”2018年、2020年,孙晓燕作为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开展支教服务。
从“研究生支教团”到“西部计划”,从“二青会”到“中博会”,从“返家乡”到“暖心春运”,山西大学青年学子走进基层、步入社会……学校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铺好实践育人的“高速路”,通过火热的社会实践,培育锻造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躬身行走中触摸时代脉搏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悠扬的歌声在教室里响起,承载着研究生支教队队员和学生们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热爱。
研究生支教团与学生们欢度国庆节
红旗漫卷千秋月,灯彩家国共此时。从甘肃礼县到广西西林,从陕西黄陵到山西静乐,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山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用“支教红”牵起“童心红”,一起献礼祖国。他们通过革命故事分享、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绘制书画作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祖国母亲献上最诚挚的祝福,积极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奋斗融入中国梦的生动实践和教育强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学生解惑
自2002年开始,我校连续二十二年选拔招募研究生支教志愿者赴西部地区开展扶贫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学校研支团支教项目被评为山西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和山西省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项目,有山西省静乐县、陕西省黄陵县、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甘肃礼县4个研究生支教服务点,累计支教超过80万学时。
二十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在资金和政策上都给予了相应的倾斜,从支教团志愿者的招募、选拔,到志愿者的培训、管理,都做了具体规定,保证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规范科学。校团委在山西大学附小、附中,教育科学学院建立研究生支教团培训基地,为研究生支教团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邀请教学经验丰富的名师“一对一”为支教团成员作专题教学培训,并通过听课、讲课、教师助理、座谈等形式,让支教团成员走上讲台,尽快掌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安排研支团成员进行行政培训,提高支教团整体业务水平,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在工作期间,支教团各服务队志愿者根据所授课程进行教学课程理论研究,科学分析授课技能技巧,研究探索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随时进行调整。
“姚基金”山西大学支教志愿者出征仪式
除研究生支教团外,学校还有一支“姚基金”支教志愿者团队,他们主要为服务社会、推动偏远地区体育文化建设和篮球运动普及,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从2021年开始,体育学院多次派出指导教师和本科学生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支教服务队,承担繁峙县和代县两地27所小学的公益支教工作,帮助和带动两地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和篮球运动发展。队员王方一坚持为智障学生送教上门,成为2023年度姚基金公益计划启动仪式上几千名志愿者中唯一的受邀者,作了事迹分享并受到了姚明的赞扬。
在新时代要破除学生被动接受传统灌输的形式,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瓶颈,必须通过“因事而化”来立德树人。学生的情感激发因“感”而发,由“事”而起,随“情”而动,通过生动的实践体验来唤起学生的内心思想共鸣。
“走进学生家里,为山区留守、残障儿童提供送教入户课程,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和安全教育等服务,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教育的艰辛。面对艰苦的环境,孩子们的坚持也令我动容,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大山里的坚韧,我要尽所能帮助他们。”
“初到甘肃白河农中,便被这里的老师们所感动,他们为学生成长殚精竭虑,用强有力的肩膀扛起了偏远山区教育的未来,我也要像他们一样,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最需要的人。”
“一路走来,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那群人是我的队友们,我们一起备课、开会、生活,为了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解决教研上的问题,认识他们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
坚定的意志、宝贵的经验、动人的情谊、明晰的方向……他们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与情感联结,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自我提升。
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与学生活动后合影
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支教服务中,一大批知国情、讲奉献、高素质的复合型青年人才迅速成长。他们深入教育教学基层一线,提升自身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身得到历练的同时,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为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奉献青春智慧和聪明才干,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在志愿服务中涵养高尚品格
彭宇轩本科毕业后,成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于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十里塬镇人民政府。回忆起做志愿者时,一位受到帮助的老人握着他的手说“党的政策好!你们这些娃娃好!”,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能作为祖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见证者和参与者,在祖国西部的大地上践行着‘自强报国’的校训,把青春和汗水融入土地里,我与有荣焉!”
“成为志愿者,能让我看到自身价值的体现。” 2016到2022年,弓汉成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达1100小时,他在“传承雷锋精神,关注最美夕阳”志愿服务中感叹道:“志愿服务的快乐好像会传递一样,不仅自己得到了心灵上的满足,也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助人为乐的活动。”
“大学生实践进社区”活动志愿者走访社区
爱心公益、深入基层、护航赛会、踏寒送暖、践行“双碳”……近年来,学校把志愿服务作为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和青年学生服务社会、成长进步的重要方式,组织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现有志愿服务组织44支,注册志愿者人数5万余人,累计志愿服务时长60多万小时,活动覆盖社区服务、环境保护、文明校园、爱心公益、科普宣传等方面,志愿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为共塑文明互助、绿色环保、健康安全、向上向善的校园新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志愿者们将青春奉献到国家需要的地方,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志愿者在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发放明信片
他们走向社会,了解国情, 增长才干。临汾、洪洞、霍州、曲沃、襄汾、蒲县……我校学生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志愿活动,服务基层,增强本领,参与社区服务的王鑫这样说道:“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在服务中锻炼才能提高自己的思想。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导我们接触、了解社会,也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阳光进社区”品牌志愿活动自2021年3月5日开展至今,山大青年志愿者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将关爱空巢老人的口号落到了实处,精准找到社会痛点问题,志愿服务行动受到了各级领导、社区居民及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文明双碳志愿服务队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药”你来“电”、以有害换有爱志愿服务活动,深入践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营造了节能降碳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让众多过期药品、废旧电池得以“寿终正寝”……通过参加基层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社会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对他们来说既是一次接触社会和认知社会的实践过程,也是一次有组织、有分工的协作活动,行动力、思考力和协作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志愿者在2023年太原马拉松赛上为参赛者发放物资
他们结合专业、学以致用、发挥特长。“通过这次活动,我真真切切地理解到,新时代下,我们英语类专业学生的价值——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打破国际上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存在的偏见。因此我们学好专业课才能有机会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让世界真正认识中国。”外国语学院翻译专业本科生赵帅参加了2023年世界跆拳道大赛注册中心的志愿活动,主要负责接见外宾、解决外国参赛者与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中的困难和中国古建筑景区的翻译解说工作;自动化与软件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软件协会联合开展了爱“芯”义诊,“e”网情深——电脑义诊活动。活动不仅为同学们解决了电脑的“疑难杂症”,还科普了相关知识;法学院志愿服务队前往南坪头社区,以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社区居民开展防诈主题宣讲活动,解答居民心中的疑惑,同时号召居民做防诈义务宣传员,将防诈知识传递给更多的人……青年学子在志愿服务发挥青年的创造力,用所学专业知识服务社会,体现了助人为乐的优良品质,也提升了自己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子开展“五四公益,青幸有你”义捐义卖活动
他们参加实践、增加阅历、提升能力。我校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助力第六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第十二届中部博览会、太原马拉松赛、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专家咨询、第九届山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会,为赛事的成功举办奉献了青春力量。“文博会是展示我省文化建设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也是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背景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盛会,我深深地被其中的文化创意、旅游康养、工艺美术、非遗传承魅力震撼,感到受益匪浅!”来自山西大学自动化与软件学院的张露文谈到文博会时赞不绝口,这是她第二次参与大型展会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发挥正向引导激励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型比赛、社会治理等志愿服务活动,从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我成长、自我发展、自我管理。通过主动展示自己、推销自己,提升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增强团队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提高求职技能。
近年来,我校志愿服务组织紧跟党的指引和时代步伐,加快自身建设,在原有工作基础上拓宽志愿服务领域,把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实践育人的核心主线,精心设计实践主题,在引导青年学子立心铸魂上下功夫,鼓励他们投身社会实践,磨炼坚定意志、提升道德品质,将志愿精神和实践成果不断转化为奉献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在广阔天地间砥砺鸿鹄之志
箕城镇是山西省榆社县的一个镇,山西大学毕业生李阳在镇里担任村支书助理。入户走访,向村民讲解医保参保资助和光伏帮扶等政策……这些工作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她来说并不陌生。在校期间,她曾作为贫困县退出抽查组队员,跟随团队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沽源县开展调查。
“我在社会实践中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孕育于土地上最质朴的情感,深刻认识到只有到基层去,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乡村,更好地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李阳在那个时候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广大青年,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重视对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的学习。这里的“无字之书”就是希望广大青年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换成具体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做到知行合一。
利用假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考察足迹,在汾河考察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情况,化身小老师让当地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走入课堂,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主题墙绘……每年有大批的青年学子奔赴祖国的广阔天地,躬身实践一线,传承红色精神,带着梦想向下扎根,锤炼品德,砥砺志向。
青年学子在古县参与暑期基层锻炼实践活动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扎根基层,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只有把所学所知应用到基层中,才能不负青年学生的使命与担当!”这是硕士研究生毕譞随学校研究生暑期基层锻炼实践团在古县实践时写下的感悟。
研工部积极与地方、企业合作,广泛建立研究生实践基地,大力开展“研究生暑期基层实践锻炼”项目,根据地方和企业需求,在全校范围内选派在读硕(博)士研究生到政府、乡村或企事业单位进行锻炼,被团省委评为“2021年山西省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示范项目”。研究生们通过承担具体工作,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岗位中,助力解决工作中面临的问题或难题。三年间,队员们实地调研近百个乡村和企业,完成70余篇调研报告,走访入户纪实100余篇,100余万字;参与了50余次志愿活动,举办了40多场专题宣讲活动。
学校利用寒暑假时间,每年平均组织400余支校级重点社会实践团队、2000余名师生,赴山西、陕西、黑龙江、河北、山东、江西、福建等地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走向基层,开展理论普及宣讲、历史成就观察、依法治国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活动。把学生社会实践队打造成为主动了解、深入观察、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生力军。
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成员协助老人体验按摩服务
在200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中,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成功入选1000支全国性示范实践团队,实现大同市53个村重点颐养之家的全覆盖,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形成政策咨询报告,开展关爱实践活动,旨在形成可循环、可复制的服务多样化、运行持续化的典型经验。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研究生任淑君从小在城市长大,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是她第一次走进农村,深入了解了农村养老和基层养老设施的实际情况:“通过亲身接触和参与,我直观地感受到农村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困难,也认识到老有所养在农村的重要性。只有合理解决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才能更好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团队成员在“颐养之家”的社会实践中,向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通过亲身实践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树立服务基层意识。
推普实践队成员纠正小朋友发音问题
“我们开展了多式多样的精彩活动,村民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到了普通话。”文学院依托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组织了推普实践队,2022年,实践队获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中专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优秀团队。队员们连续三年在山西太原、长治、运城、阳泉、晋城、忻州、临汾等周边农村开展推普实践活动,他们深入调查普通话使用情况,撰写调研报告,面向不同群体举办针对性推普活动,深入挖掘乡规民约等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普实践队小组成员们并没有局限于以晦涩难懂的形式推广普通话,纷纷奇思妙想,力图以精彩有趣的形式帮助村民们学习。传唱经典歌曲、讲党的故事、诵读党的诗歌……村民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对普通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实践队还在推普过程中聚焦非遗挖掘,临汾推普小组在翼城县北关村开展“翼城花鼓”相关调研,并与翼城花鼓市级传承人进行交流,共同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芪福三晋”团队成员在田间考察黄芪种植情况
从深入农户调研种植,到进山采样、含量检测,从根腐病防治、药渣资源利用、活性评价,再到联合气象部门指导农户种植、进行产品推广……化学化工学院“芪福三晋”团队,针对提高黄芪经济效益开展了大量工作。家住大同市泽清岭村的赵贵新,种植了5亩黄芪:“一年也能收入 3、4 万元,足够家里用了,现在收入稳定心里踏实。”在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评选中,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优秀团队”的表彰,成为深入农村基层、热情服务群众的先进典型。队员们帮助村民了解不同年限,不同种植方式等所得的黄芪中有效成分的高低,从而达到科学种植,增加创收的目的。队员王玲讲道:“我们助力黄芪开发,帮助依靠黄芪脱贫成功的贫困县找到经济突破口,带领乡村走向致富之路,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黄芪,进一步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这样的经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这只是学校根据国家社会发展需求,深化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的一个缩影。各学院积极创新主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大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事和人,是这个在校园度过了十多个春秋的我从没有遇到过的,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人生有很多台阶,基层起步最重要;人生有很多舞台,基层平台最难得;人生有很多经历,基层一线最难忘。”
“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想到’和‘做到’——要时刻想着人民,要把事做到实处。”……
青年学子在实践中记录着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思所获,他们在体悟中深化对国情和政策的了解和把握,在运用中坚定学好专业服务社会的信念,他们正在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让理想信念在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担当实干中闪光。学校将继续把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搭建好育人“高速路”,写好“立德树人大文章”。积极引导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相关链接:山西大学:铺就社会实践育人“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