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1
2022年伊始,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正式出炉,我省山西大学的哲学、物理 学和太原理工大学的化学工程与技术3个学科成功入选。消息传来,令入格外振奋,这是我省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 的重大成就、重大突破,也为高等教育“十四五”发展起了好步、开了好局。
产出国家真正需要的理论 铸造时代真正需要的思想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山西大学是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中的7所新晋高校之一。改革开放后,山西大学于1980年正式设立了哲学系,之后涌现出一批在国内享有盛誉的哲学学者,如张恩慈、张家治、杜镇远、宋炳延、梁鸿飞、孙予同、魏宗禹等,在认识论、自然辩证法和思维哲学等方向取得了突破性和创新性发展。1983年即成功获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技术哲学的硕士点,是我 省最早一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
上世纪90年代之后,山西大学哲学学科形成了以郭贵春、乔瑞金、魏屹东、殷杰等为学科带头人的创新团队,学科建设取得了在全省甚至全国可圈可点的成绩: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实现了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点“零”的突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是迄今为止山西省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获批全国哲学学科首个科技部、 教育部“当代哲学与新科学技术互动作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特别是近5年来,哲学学科建设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更是取得长足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帀团队”。
今天,山西大学哲学学科已经形成以科学技术哲学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为支撑,高峰学科与高原学科协调发展的态势。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产出国家真正需要的理论,铸造时代真正需要的思想,哲学学科勇担使命再踏新征程。
瞄向量子科技的核心技术 打造物理学领域的一流队伍
“要充分认识推动量子科技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2020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如此强调。山西大学物理学科即始终以量子科技发展为己任。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学成归国的彭堑墀回到山西大学,以敏锐的战略眼光,紧紧抓佳量子光学蓄势待发的历史机 遇,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在国内建立量子光学实验室,把发轫于1902年山西大学堂西斋格致学科、1936年便在国内较早开展物理学高等教育的山西大学物理学科带入了世界科学前沿。
40多年来,物理学科在高水平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平台建设、高水平研究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发挥着引领与示范作用。学科凝练总结出以彭堃墀院士为代表的老一代物理人“爱国攀登奉献”的科学家精神, 为我国的量子科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 才。围绕国家布局的量子科技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开展了多方面前沿科学研究, 取得了-批高水平原创科研成果,实现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创新研究群体等一系列突破,两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特别是近5年来,学科建设发 展引吭高歌:作为首席单位承担“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3项,课题共11 项;承担重大研究计划、重大仪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课题300余项,各类经费6亿余无。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是全国32个入选基地中唯——个地方院校支持建设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