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山西日报 | 一剂原创中成药的研发之路

2024-04-23

秦雪梅教授(左)在恒山黄芪仿野生繁育示范区工作。


秦雪梅教授(左二)在实验室指导学生开展实验。


“山西的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达1788种,其中道地药材30余种,尤其远志、党参、连翘、柴胡、款冬花等道地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建设情况在全国名列前茅。”4月9日,在山西大学中医药现代研究中心,秦雪梅教授告诉记者。走过楼道,各类中药材标本整齐有序地挂在墙上,远远望去如画一般。

2023年8月,秦雪梅带领团队自主研发的以“十大晋药”之一柴胡为君药的“1.1类治疗抑郁症中药新药柴归颗粒”,成功实现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山西省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独家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总计2600万元。

借古开今,柴归颗粒谱新篇

众所周知,我省中药材资源得天独厚,素有“北药宝库”之美誉。“我们这次创新研制的柴归颗粒正是以山西道地优势中药材资源柴胡为原料,是从本土特色资源出发进行科学研究的。”秦雪梅介绍。从2006年开始研发至2023年技术转让,秦雪梅与团队成员已埋头奋斗17年,至今仍在持续钻研中。

“山西柴胡资源丰富、产量大、质量好,但与其他中药材一样,目前大多还是低价值的药材售卖,缺乏高附加值的中成药大品种拉动。资源优势却未凸显出经济优势。”秦雪梅研究之初便把目光瞄准柴胡,“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想用专业知识,在优质中药材资源和产品生产之间建立起一个桥梁,带领团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点事。”

柴胡具有疏肝解郁之功效,柴胡对应的方子有治疗抑郁症的功效。“近年来,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高,被科技部重大专项列为十大重大疑难疾病之一。但相对于肿瘤、糖尿病、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治疗抑郁症的药物研发相对滞后,而且主要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秦雪梅果断选择抑郁症为研究对象,“轻、中度抑郁症是抑郁症治疗的关键期,中药的复杂化学体系特别适宜解决轻、中度抑郁症问题,具有身心整体调治、对症治疗的疗效确切、作用持久、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等特点。但目前明确治疗抑郁症的上市中药复方仅为个位数。”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柴归颗粒的研制得益于我们老祖宗丰厚的知识宝库。”秦雪梅从经典方剂“逍遥散”着手,通过汤剂临床观察、药理药效试验、化学成分分析等,化裁新处方,形成了包括柴胡等6种中药材的柴归颗粒新方剂。17年来,秦雪梅与团队成员脚踏实地,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一路闯关,逐一突破处方的有效性系统评价、多个模型的药效评价与系统深入的药理机制研究、药学研究中工艺验证和中试放大、柴归颗粒IIa期临床试验剂量选择等一项又一项创新性关键技术,终于使得三晋大地上一株普通的中药材实现华丽变身,目前中药新药柴归颗粒正处于IIa期临床试验中。

刨根问底,一路探索求新知

现代创新药物的研发一般要经历四个过程: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中试及产业化。柴归颗粒的研究也一样。

“整个过程最困难的一步,当属临床前研究,而药效试验是临床前研究的关键步骤。”秦雪梅说,进行药效试验时,需要采用多种抑郁症动物模型,重复多次进行,以充分验证其药效。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在她和团队成员眼中充满着科学探索的乐趣。

“抑郁症的病理并不像其他疾病那样清楚,其发病涉及遗传、生物和社会多重因素,且病机复杂,具体机制尚未阐明,属于重大疑难疾病。”柴归颗粒新药研发过程中伴随着对抑郁症病理的更深入认识,目前抑郁症研究对于疲劳、能量代谢低下这一指标并没有引起重视,与之相关的科研数据很少。“发现这一缺口后,我们马上研究建立了一系列相关测定指标,由此刷新了对于能量代谢低下这一病症指标的认识。”秦雪梅说。

“研发的每一步都是在探索与发现中前行。”秦雪梅告诉记者。柴归颗粒获得了“十三五”期间我省唯一一个自主研发的中药创新药临床批件,也是近年来唯一实现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药新药项目。从基础研究开始至今,秦雪梅教授团队共申请相关国家发明专利12项,建立了柴归颗粒原料药材的内控质量标准、制剂工艺质量标准以及临床试验用样品检验质量标准等3项,制定了柴归颗粒制备工艺、质量评价、药效评价、作用机理研究等实验标准操作规程10项。

近年来,亚宝药业集团也在药物研发领域持续发力。该集团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引擎”,不断加大科研人才的引进和先进技术的吸收,从创新药研发、仿制药研发、中药研发和大健康产品研发四大板块进行布局,致力于构建高水平研发平台。“亚宝人将深入践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理念,继续发扬‘十年磨一剑’砥砺创新精神,持续研发投入,不断加快创新研发进程。”亚宝药业集团董事长任武贤曾如是表示。双方的追求不谋而合。任武贤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柴归颗粒时说,首先是因为抗抑郁药品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且中药具有比较优势;其次是对山西本土研发团队10余年扎实攻关的了解和信任;再次是对山西医药产业的情怀,柴归颗粒的研发上市必将拉动家乡柴胡药材产业的发展,促进药农增收。

从无到有,创新路上写梦想

“这里是团队‘梦开始的地方’,我们最开始就是从这里‘起家’,从无到有,一步一步发展壮大的。”在山西大学科技楼705室,秦雪梅讲述了团队和学科发展的故事。

2002年,在百年校庆之际,山西大学引进秦雪梅教授,零起点起步,药学专业开始起步建设。2003年山西大学便获批了药学二级学科生药学硕士学位点,2004年开始招收第一届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批了药物化学,2010年获批了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短短7年时间,山西大学药学学科从无到有,逐步发展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很快,他们又创新性、前瞻性设立了本草生物学交叉学科博士点。2011年的一天,时任山西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高策教授告知秦雪梅国家刚出台的一个利好政策——可以依托有博士学位招生点的单位,依托一级学科来自设交叉学科。“于是我们依托学校化学、生命科学和科学技术史三个一级学科,凝练方向,形成了本草生物学交叉学科博士点。”秦雪梅告诉记者,本草生物学博士点的设立,开启了山西省药学领域博士教育的先河,“时隔10年,2021年,交叉学科受到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委都设立了交叉学部。”

但创新路上,困难、风险如影随形。

“学科创建之初,最大的困难就是经费不足,囊中羞涩。当时学校给的6万元科研启动经费捉襟见肘,为了节约,拜访专家时我都是晚上坐火车、睡卧铺,第二天一早在火车站旁边找个酒店洗把脸,然后就赶紧去见专家,见完专家办完事以后,晚上又坐火车睡回来。”回忆起专业学科起步之初,秦雪梅感慨地说。从最初的单枪匹马,到如今拥有一支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并成功获得中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目前秦雪梅教授团队在读研究生达200余人。

秦雪梅还给记者分享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小插曲”。“当时在进行动物实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和观察,发现预期与结果完全相反。我们赶紧排查找原因,最后发现是喂养动物的饲料出了问题,其中三聚氰胺含量超标,大大影响了实验结果。”她感慨地说,研发过程每一步都不能出错,环环相扣,一个纰漏就可能让整个实验推倒重来,科研人员的付出与回报常常面临着极大的不稳定性。

创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本高。“柴归颗粒研发过程中,曾多次面临资金不足难题,从国家到我省相关部门再到学校,都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持,多次解团队燃眉之急,这也是柴归颗粒新药成果成功实现转化的关键。除此之外,项目团队是最坚强的后盾。非常幸运一直得到中国药理学会原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山西大学特聘教授杜冠华研究员的指导,还有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武嫣斐主任医师的协助,团队的周玉枝、高晓霞、田俊生、张丽增、宫文霞、梁国锐、王志琴、郭磊等也成为了新药研发的专业人才。”秦雪梅充满感激。她说,“柴归颗粒项目距离真正上市批量生产,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目前我们的研究结果让动物‘点头’了,也让人初步‘点头’了,但接下来还需要规模化、多中心的药物临床试验,风险和投入仍然很大。科研没有捷径,只有沉下心来,一遍一遍,一天一天,周而复始,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在探索中找寻答案。”

705室,“勤劳务实,坚韧创新”8个大字格外醒目,“研道地中药,做地道学人”,为广大抑郁症患者创造出安全性好、药效确切、价格低廉的抗抑郁新药,为山西中药材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秦雪梅与团队成员依然在孜孜不倦、上下求索。

本栏图片由本报通讯员摄

记者手记

秦雪梅教授在分享研发过程中的“小插曲”时说,当时进行动物实验的是一个研究生,发现进行了很久的实验因为饲料质量问题而无法继续时,那名学生放声大哭。

从2006年开始研发至2023年项目转化,17年“冷板凳”无声述说着中药新药研发创新的艰难。曾经由于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无法开展中试样本生产,影响Ⅱa期临床试验启动,在这两个关键环节,是学校和省科技厅等出手相助,项目才得以顺利实施并最终成功实现转化。在采访中,小动物实验、工艺选择、与患者交流,甚至实验中遭遇的困境,秦雪梅都讲述得轻松又生动,让人禁不住被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对前路的乐观和对初心的坚定所感染。

在新药研发的路上,他们发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久久为功的科学家精神,17年如一日,从无到有,坚持不懈,真正做到了勇作为、敢担当、不畏困难、越挫越勇,实现了中药新药研发新突破,为本土自主研发中药新药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关链接:一剂原创中成药的研发之路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