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9
第二十届“华为杯”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近日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高彤玉、杨佳奇和卫禹帆同学在张丽红老师的指导下,以课题《出血性脑卒中临床智能诊疗建模》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优秀成绩。该赛事是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主办的“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是一项面向在校研究生进行数学建模应用研究实践的学术竞赛活动。这场竞赛不仅是对学生个人知识储备、专业水平的考验,也是对团队合作、时间管理、创新思维、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等综合素质的考量。
以数学模型响应医学前沿,学会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俗来讲就是‘中风’,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并且对于有些病人存在着复发风险,我们希望可以借助数学建模竞赛平台,运用所学构建智能诊疗模型,可以对这类病人治疗之后的复发风险进行预估,提高医学界对于该疾病的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救治效果。”团队成员高彤玉向记者生动地介绍道。
此次参赛团队的三人同为张丽红教授的研究生,高彤玉、卫禹帆和杨佳奇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就建立起了良好的团队协作模式,他们主修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在备赛练习阶段就确定了以数据预测分析类为准备方向,“出血性脑卒中临床智能诊疗建模”这一赛题符合队员们的赛前准备与预期,他们对该领域也相对熟悉,并且该赛题切实贴合现实的迫切需要,所以团队很快就敲定了这一方向。
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既是学术研究的要求,也是社会实际的需求。研究生数学建模大赛正是希望从这一方向上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出血性脑卒中临床智能诊疗建模”这一赛题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最好的论证: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智能诊疗建模逐渐成为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搭建智能诊疗模型不仅可以提高诊疗水平,为医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和应用。团队希望能够凭借自己所学,再结合赛题提供的相关数据,构建出智能诊疗模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卫生健康事业的未来研究尽绵薄之力。“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将科学作用于生产力,让理论落地,贴近实际。”张丽红对记者说。
拥有可靠的队友就是一半的成功,合作精神成为团队成员的另一种收获
“团队合作是数学建模比赛的关键。”这是团队成员的最大感触。比赛过程中需要组成团队来共同面对复杂的数学问题,所以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杨佳奇认为,他们最初组队参赛主要是出于对机器学习的兴趣和热爱,以及想要攻克难题的决心。正是因为共同的追求,才能齐心勠力,过五关斩六将,勇夺数学建模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参赛过程中,团队三人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卫禹帆具有深厚数学基础和理论功底,负责建立数学模型;杨佳奇熟悉数学软件和运行工具,负责将设计模型落地实现;高彤玉具备良好文字表达能力,最终的论文撰写以及排版由她负责。建模手、编程手和写作手各尽所能,在一次次模拟训练中密切配合,同心合力,高效地推动参赛项目的完成。杨佳奇情感真挚,语气坚定地说道:“拥有可靠的队友就是一半的成功。”
竞赛过程中遇到阻碍是常有之事,成员之间通力合作是他们跨越障碍的良策。“当时拿到题目,我们都感觉无从下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切口。而且从拿到题目到提交内容只有短短四天,所以当时感到非常焦急。”高彤玉回忆当时的场景,“我们在冷静和有效沟通之后,各抒己见,最终确定了解题思路。”张丽红谈论起学生的参赛表现赞不绝口:“良好的学术人品、科学素养和学术氛围是学生们取得成绩的基础,互相帮助、经验分享、团队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成功因素。”
优异的成绩离不开张丽红的悉心指导。她不仅为学生们指明备赛方向,细致地安排每一阶段的备赛任务,亲身参与到备赛工作中去,还在生活上给予关怀。她就像团队里的定海神针一般,为学生们提供支持与鼓励,抚平他们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杨佳奇深感认同:“老师的正面反馈与评价,激励着我们不断努力和提高。”
以科学研究推动人才教育,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
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是高等学校普遍实行的教学原则和办学方针。科教融合的本质就是在科研—教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知识的创新、传授、传播和传承,使师生在学术共同体进行互动式学术探究,取长补短、开拓进取。科教融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学与科研始终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科教融合培养人才,就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强科研同教学的结合,把“科学研究的密度”转化为“教学创新的浓度”,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当今世界围绕科技制高点的人才竞争不断加剧,谁在人才竞争中占据优势,谁就能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高校应走在人才培育的前列。山西大学高度重视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通过比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着力推动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以竞赛课题为载体,有效加强科研与教学互动,助力复合型创新研究生人才的培养。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培养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关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参加数学建模比赛还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卫禹帆分享着这次比赛的收获,“作为新时代的学生,要勇担使命,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学弟学妹参与其中,以责任担当投身科研创新。”
张丽红借着采访的机会向记者表达她的殷切期望,“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到竞赛中来,学以致用,将学术研究和社会实际相结合,以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高层次人才。”
相关链接:科教融合育人才 竞赛场上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