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山大

媒体山大

人民网 | 山西大学: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 平台拓展服务地方经济

2022-05-08 信息来源:人民网山西频道

编者按:

科研,连接着创新;教育,滋养着人才,科研与教育犹如两台引擎,为社会发展提供着持久澎湃的前进动力。现如今科教融合是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和普遍共识,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近年来,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深入推动科教融合,不断强化协同育人,在教学实践中追踪计算机前沿技术,大力培养创新人才,取得显著成效。近日,山西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计算机学科带头人梁吉业就该学科“如何形成并贯彻科教融合办学理念”“如何用科研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有何侧重”等问题接受了人民网采访。


人民网: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是如何形成并贯彻科教融合办学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

梁吉业: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始终坚持探索科教融合实践路径,随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师资队伍日益壮大,科研平台持续拓展,高水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在深厚积淀和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基础上,科教融合日渐深化。

近年来,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先后承担了国家科技创新2030—“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等一批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立足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引导本科生、研究生积极加入科研团队,通过科研训练项目等多种形式参加科研实践,构建以“科学精神、计算思维、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育人模式,完善“厚基础、重实践、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学科交叉、国际合作”的良好育人生态。

通过科研团队与教学团队双向互动,学院科研成果深度融入课程体系,转化教学资源,两次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获批省部级各类教改项目30余项,《计算机网络》入选国家一流课程,《数据结构与算法》《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7门课程入选省高等学校精品共享/一流课程,编写出版了国家级教材10部。

山西大学超算队勇夺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ASC20-21一等奖和应用创新奖,并打破持续浮点运算性能世界纪录。

人民网: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在培养本科生、研究生时有何侧重,培养成效如何?

梁吉业: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始终坚持“以本为本”,夯实本科教学,着力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2021年,由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5名本科生组成的超算队,在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中与全球28所高校的超算队同台竞技,凭借出色发挥荣获一等奖和应用创新奖,并以76.71万亿次/秒的HPL持续浮点运算性能打破世界纪录。这是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成效的缩影。经过数十年探索、尝试、积累,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评价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外重要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创新水平和实践能力。近五年来,已经有100余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项。

目前,培养的本科生已有8人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全国百名优秀大学生”称号,培养的博士生已有4人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中文信息处理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梁吉业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人民网: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是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是怎样为科教融合提供支撑的?

梁吉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为科教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1980年,山西大学成立计算机科学系,2003年更名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历经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已经形成了从本科到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批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一流学科、山西省高校优势攀升计划学科等多项学科支持计划。

师资队伍的壮大充实为科教融合储备了人才资源。经过数十年发展,目前本、硕、博在学人数达1400余人,教职员工达108人。师资队伍中教授17人,副教授47人,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78人,形成了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高层次领军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其他省级以上各类人才40余人次。

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延伸拓展为科教融合创造了重要机遇。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通过科研产出、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等多种路径持续建强拓展各类平台,目前拥有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信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大数据与物联网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山西省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山西省机器视觉与数据挖掘工程研究中心等高水平科研平台。2021年,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中科曙光、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国家超级计算太原中心,以及先进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山西省实验室,与山西云时代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了山西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

山西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与美国芝加哥大学合作成立电子顺磁共振成像中美联合实验室。

人民网:目前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科研成果有哪些,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有何成效?

梁吉业:近五年,学科围绕计算机学科前沿,重点开展认知计算基础理论、高效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与鲁棒性、基于认知的语义计算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发表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论文。

学院依托山西省大数据与物联网重点科技平台,面向省内重点行业的大数据应用需求,推动智慧民生、安全生产、智能制造等领域创新发展。与精英数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煤炭云”等平台,服务山西、陕西、内蒙古等11个省份的管理机构和煤矿,市场占有率20%以上,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山西中液互联能源有限公司合作,研制了管道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管网仿真系统和燃气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已成功服务于山西、陕西、内蒙古等9个省、6839km 高压管道,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与山西诺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智慧科技服务平台,接入企业达9000家,帮助企业获得科技扶持资金累计5亿元,获得了山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与山西移动开展深入合作,将弱光视觉增强技术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矿山等全天候感知场景;研发了智能电子板书写系统,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与TCL等企业联合推广,已覆盖全国10余城市。

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历经磨砺和锤炼,一代代探索者接力传承,深耕不辍,学科影响力和贡献度稳步提升。随着山西大学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山西大学计算机学科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以“争创一流”为更高目标,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计算机领域科技前沿,立足山西转型发展需要,在党建思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系统规划,总结经验、提炼成果、勇于创新,在重点难点上持续发力,找准契机、凝心聚力、扎实攻坚,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定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图片由山西大学提供)

(责编:段思齐、张临山)

相关链接:山西大学:科教融合推进人才培养 平台拓展服务地方经济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