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信息来源:山西教育杂志社官博
为庆祝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连续邀请国内领军学者,在“文瀛求是”论坛举行线上讲座,3周之内10余位校外学者应邀云端授业,内涵丰蕴,意味隽永,场场溢彩,受到校内外数千人次的欢迎。
120年前,山西大学先辈肩负“昌明正学、救弊扶颠”的民族梦想,在文瀛湖畔创建了山西大学堂。筚路蓝缕,始启山林。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校内进步师生在十分艰难的条件下创办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和刊物,开创了山西大学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历史,“文瀛求是”论坛名称由此而来。
“文瀛求是”论坛创办于2017年3月,是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倾力打造的关注时代热点、阐释最新成果、交流观点方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交流平台。论坛迄今举办40场,已经成为服务于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惠及山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在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产生了一定影响的学术品牌。
百廿文瀛“马”血脉 八方俊良来传“道”
山西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最早的场所之一。学校创始人之一李提摩太,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在山西大学成立之前的19世纪末就向中国译介了马克思主义学说。1920年成立的山西大学新共和学会和次年创刊的《新共和》杂志,都传播了社会主义思想。1924年高君宇按李大钊要求组织成立的山西第一个共产党支部中,建立了山西大学小组。1926年成立山西大学党支部之后,山西大学成为中共党组织直接领导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场所。
新中国成立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山西大学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创新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学院由山西省委宣传部和山西大学共同建设,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山西省重点学科、山西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优先发展学科的依托机构。学院教师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阐释、红色文化资源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当代社会思潮评析等领域形成了特色。山大马院还承担委托研究任务,对事关中国和山西社会发展的全局性议题,提出研究报告、咨询意见和对策建议。
为开阔视野,借外力促内涵式发展,五年来,论坛先后邀请了40余位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的实力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其中,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领域的聂锦芳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领域张雷声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刘先春教授、肖贵清教授、程美东教授、钱镇研究员、赵智奎研究员、张士海教授,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领域艾四林教授、韩喜平教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领域的余斌研究员,科学社会主义研究领域祝黄河教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段忠桥教授、黄其洪教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邹诗鹏教授,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王新生教授,伦理学研究领域杨义芹教授,逻辑学研究领域万小龙教授,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领域卢黎歌教授、刘建军教授、高国希教授、王树荫教授、李佑新教授、杜玉华教授,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宋进教授,国家治理与国家转型研究领域贺东航教授,党史党建研究领域的王庭大研究员、田克勤教授,现代化研究领域的叶青研究员,传播学领域张增一教授、沈利华教授,科学社会史研究领域周程教授,科技伦理研究领域黄小茹教授,膜拜现象研究领域陈天嘉副教授,疫情防控领域专家马靖主任医师等。五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领域的40位领军人物和青年才俊,在“文瀛求是”论坛上,以自己的独特风格,演绎其术思想,展示各自的学养和风采,激励受众的学术热情,开阔其视野,启发其思路。
平“语”近人道不远 微言大“义”文中藏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提出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的新观点,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发挥研究、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优势,定期召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的报告专题学习研讨会,坚持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下功夫,坚持在研精阐微上下功夫,同时邀请校外学者交流心得,在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的同时吸取校外学者的学术营养,为深入做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服务。
“文瀛求是”论坛先后邀请了7位专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行科学阐释。兰州大学刘先春教授从十九大的主题和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等八个方面解读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天津社会科学院杨义芹教授就当前伦理学的学术动态和研究热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和展望、十九大报告的伦理意蕴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中央党校钱镇研究员列举了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通过中西方政治制度对比,强调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大意义。
针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湘潭大学李佑新教授从多个方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强调从理论创新层面把握《决议》内容,理解“新飞跃”。北京师范大学王树荫教授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蕴与逻辑、历程与成果、成就与经验,解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三次飞跃、三大理论成果。上海交通大学杜玉华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集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于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清华大学艾四林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后发现代化,主张尊重差异,强调和平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守和弘扬人类共同体价值的表现。山东大学张士海教授以“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为题,提出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基本经验出发来理解新飞跃。
以课为媒传“心”法 铸“魂”育人强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讲到,“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在思政课教研方面,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课程建设,开展集体备课,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六个要”与“八个相统一”的要求,邀请校外学者在讲座中带来他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启发本院教师的教研思路,致力于打造一批真学、真信、会讲、善讲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为了让思政课更有温度、有味道、有情怀,“文瀛求是”论坛邀请多位学者专家传经送宝,传授经验。复旦大学高国希教授就“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六个要”“八个统一”要求介绍了自己的认识和做法。华东师范大学宋进教授论证了自己将“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国际视野”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认识。吉林大学韩喜平教授则从学科建设方面,主张加强学科内部良性互动,革新学科范式并重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结构。
讲好思政课,基本载体在教材。为帮助马院教师提高教材使用质量,多位中央马工程首席专家、中央马工程首批重点教材编写组主要成员走进“文瀛求是”论坛。西安交通大学卢黎歌教授对如何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介绍了自己的认识。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阐述了2018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具体修订内容及修订过程,并介绍了教学经验及方式方法。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就如何讲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交流了自己见解。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为帮助大家上好抗疫思政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马靖详尽介绍了她的援鄂抗疫和冬奥医疗保障经历,为抗疫精神更好地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素材和范例。
为用好思政课主渠道,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到立德树人全过程,“文瀛求是”论坛为大家示范了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课。中国科学院叶青研究员分三个阶段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指出亚洲等地区的后发国家要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起来,探索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路径。北京大学周程教授从思想启蒙在东西方有何异同、东亚各国的思想启蒙存在何种差异、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资源从何而来等问题切入,分析了陈独秀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庭大研究员围绕马克思主义的党、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和党史学习教育三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和历史性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赵智奎从八个方面总结了百年大党组织建设的经验与启示,回答了百年政党何以永葆青春的“世纪之问”“时代之问”。
近年来,学院善用“大思政课”,多次组织教师赴省内红色文化场馆体验和搜集资料,还利用全国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基地,组织外省市高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山西红色文化资源学习和体会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和右玉精神,开展现场集体备课会,通过教育部平台同步直播,同时与参加实践研修的同行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学院教师还积极参加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获得中宣部授予的年度“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称号,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主题活动并获奖。学院在山西省率先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取得了显著成效。
瀚海拾珠求“真”理 皓首穷“经”谱华章
十九届六中全会把“坚持理论创新”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新的征程上,只有开展学术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学院把“文瀛求是”论坛作为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重要推手,邀请学界领军学者,聚焦理论热点、难点、焦点话题,讲授科研方法,分享研究成果。在经典文本研究领域,北京大学聂锦芳教授谈了他对“马克思研究如何面对历史和当代”的深度思考,分析了文化保守主义、西方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三大影响当代中国发展的理论思潮及其所产生的社会效应。复旦大学邹诗鹏教授从哲学人类学、政治经济学批判、辩证法与历史理论、社会理论四个论域阐述了《巴黎手稿》的核心命题及其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中的历史方位。中国社科院余斌研究员从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出发,论证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演变为一种“新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大学段忠桥教授在深研恩格斯《反杜林论》的基础上,提出平等观念是一种规范性价值判断,是正义的表现,无产阶级平等的实际内容都是消灭阶级的要求。
引领社会思潮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强化马院师生引领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自觉,加强对多元化社会思潮的驾驭能力,“文瀛求是”论坛举办多场讲座对意识形态热点问题与当代思潮进行重点评析。北京大学程美东教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研究的四个热点问题,即五四运动研究、新中国成立70周年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研究进行了评析。西南大学黄其洪教授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研究现状、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一些前沿热点问题。南开大学王新生教授从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谈起,阐述他对当代中国正义问题研究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看法,提出建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中国正义理论。中国科学院大学陈天嘉副教授从膜拜现象的界定、科学认识维度、研究现状、国内外相关期刊情况、方法论思考等五个方面对当前的膜拜现象做了剖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黄小茹教授分析了科技伦理与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密切关系,论证推进我国科技伦理治理机制研究的重要性。
研究方法论和研究方案设计是学术研究的基本功,也是提高教学内容学术含量的关键。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王炳林在“文瀛求是”论坛上回答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做科研、如何做好科研、怎样投稿和课题申报的问题,提出要将专业背景、工作需要和学校特色有机结合确定研究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张增一教授介绍了扎根理论、话语分析、文本分析三种质性研究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并以具体案例阐释了如何让三种方法在研究实践中各展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胡志强教授从道德论证的重要性、复杂性、要求和基本框架、提高论证能力四个方面系统介绍了道德论证的主要问题,诠释了提高自身道德论证能力的重要性。清华大学邹广文教授强调课题研究要突出问题意识、契合国家政策导向、体现学术前沿、回应社会重大关切。中国人民大学张雷声教授和清华大学肖贵清教授就研究项目确定选题、梳理学术史、分析研究现状和趋势、设计研究内容和具体框架、选择研究方法、组织学术团队等环节,分享了制定研究计划的微观操作技巧。《江苏行政学院学报》主编沈利华教授,就选题、列标题、写摘要、规范用语、列文献等环节介绍了党刊文章写作技巧。山西日报理论评论部胡羽主任从写作动因、主要观点、社会反响三个方面做到“接地气”,介绍给地方党报撰稿的技巧。杨建军处长从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谈到选择课题、做好理论研究与教育工作。江西师范大学祝黄河教授论证了调查研究在社会决策、把握时代特征、学术扎根于祖国大地三个方面的重要性。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依托,搭建研究基地平台,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和质量。学院建有山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近年来,学院打造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红色文化资源研究、智能社会与意识形态、膜拜现象研究4个一年一度的全国性的学术工作坊,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山西大学黄桂田校长、厦门大学朱菁教授、南京大学岳谦厚教授、中共中央党校陈述教授应邀作主旨报告,工作坊上交流的成果有的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的结集发表在国家级智库主办的英文版国际学术刊物上。学院组织的跨教研室的不定期研究主题工作坊,定向邀请相应领域的学者点评学院教师及其所带领的研究生团队的工作,主动接受质疑和建议,提高研究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雷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云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春雨和冯留建、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罗栋等十余位学者,都对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题研究工作提出有价值的建议。五年来,学院教师发表论文33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在研国家级项目20余项、省级项目50余项,学术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10余项,有幸邀请到了何祚庥院士等资深专家做主旨演讲。在校友会2019中国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排名中位列前12%,在2021软科学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前30%,在“青塔”业内排名为B+。
五年来,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文瀛求是”论坛打造成为阐教研一体化、守正创新、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诸多专家齐聚一堂,深入交流研讨,提出真知灼见,所讲内容既紧跟时代步伐,又体现专业领域的理论功底和渊博学识,加强了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与学界的交流和联系。一场场高质量的报告,营造了浓郁的学术研讨氛围,为学院师生打开了一扇与学界领军人物面对面交流的窗口,拓宽了学术视野,提升了治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