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大要闻

山大要闻

山西两会上的山大声音

2025-01-24 信息来源:统战部

砥砺奋进新征程,同心同德谱华章。近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太原召开。一年一度的山西“两会时间”开启,我校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们满怀履职热情,带着良策建议积极参会,谈成绩、聊感受、话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聚焦教育强国 议成就 话改革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科技体制改革、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作出具体部署,一幅更加宏伟的教育蓝图正逐渐展开。正值我省两会期间,围绕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山大何为,也引发了我校代表委员们的热烈反响。

“政府工作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既是一份人民满意的成绩单,又是一份谱写新篇的任务书。贴近民心,凝聚力量,提振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副院长双少敏特别关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这一方面,她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其中涉及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教育强省建设新局面的关键举措。教育强省建设龙头是高等教育,为此,双少敏建议,结合国家战略和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持续加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有效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发挥教育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实践贡献教育的力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就是要求我们要超前布局急需学科专业,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省政协委员、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贺天平提交了学校政协委员的联合提案,就支持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建设提出建议,认为山西大学大同校区对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等,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成立一批新型学院,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大同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先行先试变革的起源点、优化调整学科布局的重要支点,也是山西省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紧扣人才培养 汇智慧 聚共识

一组组数据,一桩桩实例,展现出过往不平凡的成绩单;放眼未来,新的目标、新的挑战矗立前方催人奋进。会议期间,来自山西大学的代表委员们围绕两会热点,关注教育趋势,结合本职工作,在一场场讨论、一件件提案中发出建言资政的山大声音。

省人大常委、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李常洪近年来特别关注人才培养与高质量就业的衔接,在两会中他就“构建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图谱、全力推进人才培养与就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提出建议,希望省工信厅和省教育厅联合设立专项,组织企业专家针对山西省目前的1大“万亿产业集群”、2大“五千亿产业集群”和7大“千亿产业集群”中的产业和企业,绘制山西各大产业及所属企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图谱,高校教师积极消化和吸收产业企业知识图谱,并及时地更新知识图谱,使得高校人才培养及时适应市场对岗位人才的最新需求,实现就业时的精准对接。

量子科技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与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有望带来更多高效、可持续性的新材料和技术。量子科技行业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引擎。省人大代表、光电研究所教授王鹏军主要从事连续变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以及激光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他的履职总在关注量子科技领域的科学研究。王鹏军认为,加大对量子科技的资助,不仅有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和转型,还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国家重大领域的技术实力。建议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量子科技科学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加速技术落地与产业化,让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省政协委员、体育学院院长石岩长期致力于运动心理学、体育社会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方面的研究,作为省政协委员,他对学生心理健康特别提出建议。石岩认为,身心健康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持续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需要进一步健全协同育人机制。他建议,进一步明确学校主导统筹、家庭支持配合、社会参与助力的职责与分工,激励社会体育资源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搭建家校社协同的智能网络系统,动态筛查、收集学生多维度信息,推动身心健康服务体系的优化迭代,促进医教互促、体教互融、社教同频、家校互动的协同;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规定学校专(兼)职教练员配备比例,增加心理健康教师配备比例,成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和实践,社区联合社会体育组织,科学配置活动站点和指导员。



建言地方发展 担使命 讲实干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省正处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深化全方位转型的窗口期。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和文化第一软实力这“四个第一”的重要结合点,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责任所系、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发展的源头活水。

晋方言共时与历时研究、汉语方言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山西口传文化典藏研究是山西大学语言科学研究所的一大特色。省政协常委、语言科学研究所所长白云结合研究方向,对黄河流域(山西)口传文化传承保护与创造性转化提出建议。白云指出,口传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们世代相传的智慧与情感,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方言与口传文化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化资源。随着时代的演进,黄河流域的方言不断萎缩,口传文化受到了剧烈冲击,保存处境艰难,有的甚至濒临绝灭。为应对方言与口传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必须采取多种保护路径,尤其要增强多元主体对口传文化的认同意识和保护传承的自觉意识,建议利用山西方言口传文化典藏数字平台,对山西省口传文化进行分级分类研究,制定保护传承标准体系。与山西大学·山西省文旅厅非遗研究院合作,对山西省口传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

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资源型地区和碳排放大省,山西以“双碳”目标为牵引,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在“双碳”目标下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能源革命、提高资源利用率是省政协委员、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程芳琴一直以来的追求。程芳琴认为,建立地方固废循环利用基地,打造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推动地域固废综合治理的有效举措,关系到大宗固废综合规模化利用的技术担当与绿色产业转型实现。她建议将高校科研的前沿阵地建在地方或企业,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与前沿技术研发基地。以基地作为人才培养载体,构建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生育人新模式,创新山西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打造学科群,形成煤基固废循环利用科学原理与前沿技术研发的集体攻关力量,为建设美丽山西、美丽中国提供专业人才与技术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中聚焦建设美丽山西,对水资源和林类资源改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实施防治和修复等提出具体要求,强调要强化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完善全面绿色转型体制机制。近年来,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土壤中的新污染物不断积累,这些污染物具有高稳定性、高生物富集性和高毒性,难以自然降解,可能在环境中长期存在和累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此,省政协委员、黄土高原研究所教授柴宝峰提交了关于“加强土壤新污染物防控,打赢净土保卫战”的提案,从6个方面进行提案建议,呼吁‌完善土壤环境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体系,提升执法效能与处罚力度;构建全面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提升监测的覆盖广度与数据精度;加大对重点区域、行业及问题的治理力度,实施新污染源清理与土壤修复行动计划;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科技创新的支持,深入开展科研项目,提升专业队伍的素质与规模‌;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意识。

十年间,群众冰雪运动得到广泛普及,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冰雪运动,走上冰场雪场,享受冰雪运动带来的乐趣,“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早已成为现实,社会各界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山西省冬季寒冷漫长,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冰雪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省政协委员、体育学院教授陈安平参加两会时提出“发挥三个主体作用 推动冰雪运动发展”。陈安平就如何充分利用我省气候优势,推动冰雪运动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冰雪经济。山西作为自然资源丰富的省份,更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冰雪运动成为我省的一张新名片。”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陈安平建议,政府应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关政策,以激励和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滑冰场。充分利用公园湖泊、社区蓄水池等自然资源,低成本、高效率地推进室外滑冰场的建设,让冰雪运动更加贴近群众,更接地气。

担当是责任的召唤,使命是未来的灯塔。过去一周,来自山西大学的代表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围绕教育强国、教育强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充分表达意见,认真履职尽责。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蓝图已经绘就,信心加实干,是开启山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必由之路。山西大学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山西大学办成优秀学子向往、优秀学者云集、三晋人民满意的一流大学,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编 | 瑄   瑄

二审 | 范艳华

三审 | 张   捷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