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信息来源:宣传部 教务处 相关单位 编辑:蓝匀 拂晓
新闻学专业:培育应时代而“声”的新闻人
2个月积累素材,3年悉心打磨,46个太原和山西大学代表性场景展现,浓缩成6分27秒的视频——《Taiyuan 遇见与你》。新闻学专业2019届毕业生向世人呈现了青年学子眼中独特的太原,山西晚报整版报道,山西卫视新闻栏目、黄河新闻电视栏目、山西卫视经济资讯频道栏目播发并采访。2020级本科生制作的“抗‘疫’碎片”系列视频,全平台播放量7万+,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平台转载。学生团队创办的共享文档《请你参与我的春天(可编辑)》助力疫情防控,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社、半月谈、新华网、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妇女报、山西晚报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他们“记录当下”,脚踏实地关注平凡人的生活面貌,用鲜活的故事和沾着泥土的报道,记录奋进的时代。他们“眺望未来”,用新闻学专业知识大胆尝试,不断锤炼脚力眼力、锻造脑力笔力,奏出时代强音。
凝练方向形成专业特色
山西大学新闻学专业始建于1981年。2003年获批新闻学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2017年,新闻学院单独建院,2018年入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新闻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在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博士点设立“科技传播史”博士招生方向。
专业坚持立足山西,辐射全国,扎根乡土,面向世界,致力于建设成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新闻学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广博的文化与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书面表达和写作能力,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媒体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把学术质量建设放在首位,把创特色、出精品作为工作重点,着力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形成品牌特色,打造了山西抗日根据地新闻史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科技传播协同创新中心3个特色研究团队。
近五年,获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获得国家社科和教育部项目5项,获得省级项目38项,横向项目8项,发表高质量论文79篇,出版专著7本。获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百部(篇)”工程奖二等奖2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乡村文化发展传播研究”团队入选山西省“1331”工程重点创新团队。“非遗文化传承场景直播与全媒体报道”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
价值引领稳固新闻之本
新闻观塑造是新闻教育之本。新闻学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引领,立足国家发展和新闻传播之大格局,稳固新闻传播之本,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其中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历史研究以哲学视野观照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理论研究,以抗日根据地一手史料丰富中国共产党新闻实践研究,为中国特色新闻学提供原创性贡献。省级精品课程“国际新闻与传播”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培养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需要的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增强国际话语权,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了国际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对外报道技能,也更加坚定了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中国的信念。
依托山西红色资源、廉政资源优势,挖掘新闻史教育资源、清廉文化研究素材,通过建设抗战根据地新闻史研究和数据库、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国际抗日宣传方略及成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全媒体语境下新时代英雄观传播体系研究》等,推动教研、研用互相促进,努力培养大格局、新视野、多技能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
近年来,学生深度参与主流价值观内容生产,服务于社会。2017年承担了中宣部等部委推出的百集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1-6季的故事改编工作。受省委宣传部委托,编写《山西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专项规划》,2018年由山西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正式印发。受太原市委宣传部委托,策划“时代新人说”等系列活动,撰写出版了《时代新人故事汇》。
培育讲好中国故事的媒体人
新闻学专业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实际,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公共传播时代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范式》《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新闻学专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四力”培养的新闻史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等4项省级教改项目。加强实训建设,创新教学方式,建设视频剪辑实验室、网络舆情分析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融媒体实验室等实践教学基地。与太原广播电视台、中国电信太原分公司三方共建5G融媒实验室,与省委统战部合作成立网络人士统战工作研究基地,与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成立科技传播协同研究中心。
通过教学改革和强化实践,新闻学专业学生每年均有双创项目获批省级推荐项目,有《赤诚秉笔写春秋——论山西大学郭根的新闻实践与贡献》《抗战防御阶段党的国际抗日宣传网络建构与协同机制研究》等。近年来,新闻学专业学子在全国数据新闻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公益广告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在国家级和省级“创新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奖20余项。《破壁之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化转型——以晋剧的转型发展为例》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闻声识人——新一代声纹身份识别与验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三等奖。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升学率不断提升。升学就读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暨南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以及伦敦国王学院、墨尔本大学、名古屋大学等国外知名院校。毕业生有的在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与行政管理工作,如外交、教育、文化、税务、银行、部队等领域;有的在媒体从事采编工作,如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等中央级媒体,澎湃新闻、腾讯新闻等新媒体及省级新闻媒体;还有一些在美国伯克利数据实验室、陕西师范大学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英语专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专业人才
“我终于实现了做一名国际记者的梦想。回想起在山西大学的四年,学校营造了学习语言的浓厚氛围,时常举办各项比赛并且搭建诸多交流平台,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帮助我们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成长,让我明白在新时代所肩负的责任。”2017级英语专业本科生陈志豪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新华社记者。
山西大学英语专业面向国家和山西发展建设需要,全面推进专业内涵式发展,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能力的新型英语专门人才和复合型英语人才。
内涵式发展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办学历史悠久,1902年山西大学堂成立时,“西学专斋”便开设有英文课程。改革开放以来,专业所在学院坚持内涵式发展,不断取得进步。1984年,英语语言文学获批硕士学位点。1998年,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获批硕士学位点。2010年,英语笔译获批专业硕士学位点。2010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019年,英语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年来,专业分别建成英语文学与国际胜任力培养、中西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力培养、语言学与国际传播力培养、英语教育与英语教学力培养、教学评一体化等5个教研团队,以及英美文学、语篇分析、会话分析、美国文化、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与改革等5个科研团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获批省部级教改项目和精品课程。
个性化培养 打造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以小班化授课、个性化培养为优势,形成了“英语+(本学科与跨学科)专业方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和“语言基础+(本学科与跨学科)专业基础”的特色课程模块,将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训练,英美文学经典研读,以及文学批评、语言学基础理论、英美国别研究的专业知识传授有机融合,推动本科教育阶段语言教学与学术研究的互动相长。在语言基础课程中,强化人文社科教育和科技知识拓展,促进语言教学与跨学科知识应用的交叉互补。将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融入学生课外学习,努力为同学们搭建跨语言、跨文化的桥梁,促进各专业交流,展示不同语言文化的魅力。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语你相遇”外语文化分享交流会上,学生们或以英语诗歌中的打油诗、抒情诗、英雄双行体为例,向大家介绍英语诗的格律、类型及其发展演变;或通过解读热门电影中的外文词语含义,多角度了解电影中的外国文化现象。在学院组织的“外语角”等活动中,各外语专业的学子齐聚一堂,各展其长,以语言为媒,以文化为基,浸润于世界文明丰富多元的思想之中。
以赛促教促学 提升师生综合实力
时而幽默风趣,时而紧张激烈,这是2023年度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全国总决赛的现场,来自全国高校的精英教师汇聚一堂,进行激烈角逐。我校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刘芳彤最终以总分第二名的成绩荣获视听说课组一等奖。在教师指导下,英语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各级学科竞赛,在山西省首届“讲好山西故事”英语演讲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学生们在比赛中,用英语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山西故事。有的通过玉泉山的变化展示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环保决心。有的通过讲述临汾韩家庄几代村民接力修缮、保护文物的事迹,诉说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守护和热爱。同时,英语专业学生在全国性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在“外教社·词达人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词汇能力大赛、 “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国才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中获奖。
近年来,学生毕业后继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深造,有的在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的成为翻译、新闻出版、商贸、金融等行业领域中的骨干力量。
经济学专业:“知行合一”育经济学人才
山西大学经济学专业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向国际化趋势,顺应国家及区域创新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经济人才,建设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家一流的创新型本科专业。
山西大学最早于1933年设立并招收经济学专业学生,1980年重组经济系并设立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1984年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专业合并为经济学专业并恢复招生。2004年,经济学专业成为首批山西省品牌专业,经济史获批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理论经济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21年,经济学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以史见长 特色发展擦亮专业底色
经济学专业依托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建有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山西省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金融研究院、山西大学碳中和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专业定位明确,坚持“史论结合,以史见长”的特色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及《资本论》研究优势,鼓励教师参与重大理论问题和学科前沿问题攻关,在晋商学、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本论》研究、资源型经济转型等领域教学成果和人才培养特色明显。“中国经济史”“晋商研究”(虚拟仿真实验)“国际经济学”3门课程被评为山西省一流课程,“中国经济史”思政示范课在山西电视台播出,获良好反响;获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省级教改项目及山西省思政专项等多项课题。经济学专职教师在国际国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多部,获批国家级、省级及横向项目40项,获得多项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拓宽渠道 实践育人成就应用人才
经济学专业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科研实践平台全部面向本科生开放。依托理论经济学省重点建设学科及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晋商学与区域经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引导学生以问题为导向,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创新创业训练。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翻转式课堂,设计线上线下一体化课程资源,深化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需求的智慧课堂、虚拟实验中心和智慧实验室。向本科生开通的万德资讯金融数据库、企业微观数据库等国内权威优质数据库,满足现代经济分析能力与数据挖掘处理能力培养需要,为学生精研专业知识提供了保障。为促进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将专业培养体系与企业工作过程有机融合,实现专业和企业的精准对接。与上品汇咨询公司、中合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签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多次组织学生前往企业实习实践,引导学生持续开展经济学领域市场调研、行业调研等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数据收集及梳理能力、现实经济问题体察力、团队协作力及社会适应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应用类科研项目+实践课程”模式,制作《实践课程指导手册》,实行每日调研总结制,促进学生将“触动”变为“行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
以赛促学 多元培养学以致用
经济学专业充分发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全国性赛事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效应,从选手培训到赛前指导,从理论知识到逻辑思维,以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探索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校级、省级与国家级项目申报,由基础训练到综合应用再到研究创新逐层递进,将学生基本技能养成、专业技能提高和创新实践拓展有机结合。近年来,专业学生荣获“挑战杯”特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等国家级双创奖项50余项,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和建模竞赛中获得喜人成绩。“老师常对我们说,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去,必须联系实际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一次次的学科竞赛不仅强化了我的专业知识,也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督促我更好地成长,具备更坚强的意志力。”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的2019级本科生任昱昭即将毕业,她如愿考入上海财经大学继续深造。
近年来,经济学专业升学率稳步上升,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的学校中,不乏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名校。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在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金融及贸易领域从事相关经济工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