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大要闻

山大要闻

笃行致远 功不唐捐——记“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团队

2022-12-14 信息来源:校报记者团 文字:高之钧 宋佳帅 薛楚楚

近日,2022“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结果公布,我校牛兆宏、郝江浩、池小波三位指导老师所带领的队伍分别斩获一等奖,另有六支参赛队伍斩获二等奖,这是我校本科生在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取得的一大佳绩。在这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上,我校数学科学学院的吴纯毅、武小宇、张达智、赖威臣,初民学院的杨西忠,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周铭森、张海,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的牛子璇、彭子祥等九名本科生披荆斩棘、精益求精,取得了我校学子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最佳成绩。


(图为获奖名单)


良师可迹 益友相群

找到志同道合、能力出众的队友是一场比赛的开始,更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当谈到如何寻找队友时,大家给出的回答各不相同——或者是自己的旧识,或者是在社团认识的新朋,又或者是通过苦苦找寻到的同好。2020级统计学本科生武小宇风趣地回答道:“可以找目标队友专业院系的奖学金名单,逐个询问,基本可以找到学习能力与态度都符合要求的队友。”

地基不牢,楼不可筑,个人之于团队尤为如此。团队能力一定以个人能力为基础,这也是寻求优质队友的真正意义所在。2020级统计学本科生赖威臣说:“要努力提高自己,努力与队友磨合。找到了好的队友,互相学习进步,可以使自己做得更好。”在比赛过程中,成员的个人发挥固然对团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团队之间的相互协作要比一个人的出色发挥更加关键。2020级大数据金融实验班本科生杨西忠用亲身经历证明:比赛要求的建模、编程和论文三者是密不可分的,我们根据各自的专业分配了每个人主要负责的任务,但同时,在解题过程中成员们时常交流思路,积极沟通,这对比赛的成功十分重要。


(图为张达智小组在解决竞赛问题)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赛场上沉着冷静,面对挑战应对自如,学长学姐们优异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竭心尽力的老师们。“我们校赛的结果不太好,赛后第一时间向老师寻求帮助,希望给我们一些建议。”事实也证明,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为他们在国赛激烈较量中取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0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生彭子祥回忆起那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比赛,老师的帮助无疑是雪中炙热的炭火,带来温暖,亦照亮前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们的帮助带来的绝不仅是问题得到解决,高度地关注、亲切地询问,数之不尽的温暖最后汇聚成了坚强的力量,支撑着他们一路前行。“我们很感谢指导老师以及许多曾经解答我们数学建模问题的老师。是他们引导、鼓励我们一步步坚定地走了下来,完成了这场比赛。”202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生吴纯毅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老师真挚的感谢。

鲜衣怒马少年时,不负韶华行且知。这群年轻人聚在一起,即使赛程很长,过程艰苦,也无法阻挡他们势如破竹地前进。当一群人为了一个目标共同努力时,团队作战永远大于个人冲锋,拥有优秀可靠的队友,相当于有了一剂强心剂。


百折不挠 稇载而归

 “也许前路永夜,即便如此我也要前进,因为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我照亮前途”。如果说他们获得奖项的秘诀是什么,那一定是永不放弃。为了能够在比赛上取得好的名次,他们遇到的困难以及所付出的努力远比我们想的更多。


203de077376b4695878d2f01cdf82c03.png

(图为获奖后张海 武小宇 牛子璇获奖后的朋友圈文案)


当遇到思路难以打开的问题时,武小宇并未轻言放弃。有一道难题让她记忆尤深。他们小组先解决了第二、三小问的问题,第一小问却迟迟没有思路。在大家都一筹莫展时,她决定让两名队友先完成其他问题,自己则深埋于第一小问之中。用整整一夜才将问题解决。其中“头脑风暴”所花费的艰辛不言而喻。在竞赛这条漫长的道路上,他们穿越激流险滩,跨越坎坷沟壑,得以拥抱春暖花开。

“在心里种花,人生才不会荒芜。”彭子祥表示在建模过程中,势必会遇到瓶颈,可能一个思路花了很久最后发现不太适合,还会耗费较大的时间成本,然后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但彭子祥迅速调整心态,广泛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从挫折中感悟经验,好的心态一定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竞赛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学术水平,更考验他们的意志。作为大学生,他们必须在参赛的同时,确保自己的正常学习生活。吴纯毅坚持做好每天规划,及时完成预习、作业、复习,其余时间他几乎都投入到了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中。这样虽然大大缩减了休息娱乐的时间,却使得他为比赛做了足够充分的准备。彭子祥也表示,要抓紧课余时间准备比赛,因为学习绝不能松懈。而且要将所学知识灵活迁移到模型中,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才能事半功倍。

“玉成”之功,并非南风不竞,而是因为参赛者在困难中锤炼经验。疫情下的竞赛,不仅是对学术知识的考验,更是对队员之间配合能力的极大考验。周铭森介绍道,刚开始准备的三场比赛,队员之间都在线上交流,讨论问题存在一定延时性,浪费了较多时间。但后来队员们对各自的工作进行了细致分工,大大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三支队伍的队员们团结一致,群策群力,攻坚克难,最终用成绩证明“时光不会被辜负”,那些悄悄播撒下的种子,终会在某一天破土而出。


脚踏实地 不虚此行

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机器领域知识的复杂晦涩,计算机算法的高深莫测,使得数学建模显得格外“高大上”,仿佛远在云端。但队员们却说:“用心可以发现,看似高大上的问题其实可以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大家在比赛中找到了扎根本学科知识领域的真正意义,并决心一如既往地坚持热爱。

线下有线下的好处,线上有线上的优点。疫情中三次线上比赛教会了小组如何更好地分工、更好地利用时间,以最低的成本得到最高的回报。数学建模国赛为期三天,竞赛的题目奇异难解,对于本科生而言,只能选A、B、C中的三道题作答。三个题目类型各不相同,一般而言,A题考查微分方程知识较多,C题考察大数据信息处理较多,B题最近几年每年题型不同,所以其中B题的变数是较大的。他们在比赛中选择了B题,纵使有先前三次比赛的经验,但是也仍旧遇到了些许困难。利用表中数据,依据接收到的方向信息来给出飞机的调整方案,便是他们最大的拦路虎。有问题必有回答,有困难必有解决方案。在激烈的讨论之下,在密切的分工之后,他们最终找到了求解思路,成功得出方案。

疫情期间,他们以“云交流”形式准备三场比赛,整个团队应接不暇。严格规划好各自的工作,成为最终打破逆境的利刃。在解决比赛问题三时,“是否可以直接利用表中信息来直接调整飞机”成为整个团队激烈讨论的对象,正是他们平心定气,耐心分析出问题之间的关联,最后才能得出方案,成功方才落定。


(图为吴纯毅 杨西忠 周铭森共同讨论竞赛问题)


每一次经历都有它的意义,或是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又或是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创新。吴纯毅说:“我们学到了很多数学建模知识,也增强了与他人沟通相处的能力。每一次比赛来临时都要整顿心态上阵,这大大坚定了我们永不言弃的心。这是一场全新的体验,大家的心都凝聚在一起,临危不惧,冲云破雾。”比赛阶段对他而言仍历历在目,身心俱疲的日子在比赛结束后烟消云散,滚烫的时光也在最后一刻都化作抚慰人心的篇章。

杨西忠总结竞赛经验时说到:“要更大胆地去尝试自己的想法。”不同于昔日追求建立完整的模型,如今在赛场上的他循序渐进,一步步完善模型。长期互相协助,不仅提高了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而且提升了个人的综合素养。把困难揉碎,长成属于自己的力量。看淡结果,重视过程。周铭森探寻到生活常识与数学建模的相关性,时时联系实际,助推比赛的成功。于他而言,这是一场美好的经历,而生活就如同翻山越岭,经历奇特之后才能看到蔚为大观的景象。

秋已末,冬始初,记忆昨夏难眠夜,遥见来春志意荣。四时之中,有意气风发,也有忧愁苦闷,有砥砺奋斗,更有满载而归。三支队伍走过春夏秋冬争得脱颖而出,回首过往,荣誉满章;展望未来,赓续荣光。今后,所有大赛获奖选手都将继续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积极奋斗,他们的成绩将鼓舞更多山大学子努力学习,追求自己的梦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山大学子,永远奋斗在路上!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