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6 信息来源:宣传部 文字:蓝匀 高帆 袁华姿
编者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山西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回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献礼学校120周年校庆,校党委宣传部推出“点亮育人路·奋进新征程”系列专题报道,多视角展现学校五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举措新变化新风貌新成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凝聚起全校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破浪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奏响最美乐章。
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创新创业的“加速度”
——厚植“沃土” 培育创新人才
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
国务院颁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充分体现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表明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通过教育教学把创新创业理念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并具备创新创业的能力,是山西大学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激发创新热情,有时只需轻轻推一把
志者,心之所指。志向一旦确立,就成为了奋斗的动力。
哲学社会学学院本科生邹倩萍的创新创业故事是从太原美食开始的。
2019年,入学一年的她和同学讨论起太原好吃好玩的地方。这时,恰逢学校组织开展第十八期本科生科研立项训练,于是他们就想到做太原特色美食的研究。他们找到学院研究文化旅游的黄孝东老师,并向他讲述了自己的想法,在老师的分析与点拨下,他们确立了以太原柳巷商圈为例来研究老商街的现代转型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新价值这一主题。选择了具有三百多年商业历史、老字号云集的柳巷,这条太原市历史最悠久、最繁华的商业街作为研究对象。项目以柳巷商圈为案例来研究老商街的现代转型及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新价值。依托这一项目,邹倩萍团队获得了2020年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并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最终进入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现场展示。
像邹倩萍一样在校期间积极投身于创新创业的山大学子不胜枚举。据统计,三年来,学校组织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累计立项 1872 项。同时,学校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创导师人才库,聘请专家学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担任创新创业导师,10位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在每个阶段,学校和学院都设置了课程和专题讲座。在每个学年,我们都接受了不同主题的创新创业教育,真是受益匪浅。”邹倩萍讲道。
一年级学生以参观、主题宣讲,展示活动为主,增强感性认知;二、三年级学生以参与竞赛为主,注重专业知识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四年级学生以创业设计、团队组建为主,突出创新质量与水平。《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CVC创新创业课程》《创业精神与实践》《变革管理与组织创新》《企业经营实战》‧‧‧‧‧‧近 40门创新创业类课程、近40门创新创业教育在线课程,构建出“通识+专创+科创+思创”的创新创业课程模块,以提高学生以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所学何用?是升入大学以来常常萦绕在我心头的疑问。当我沉浸在基础知识的海洋里,虽醉心于它的魅力,有时却也会感到迷茫。在数学建模备赛中,老师用我所学的理论知识勾勒出了世界的模样,展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基础理论知识再也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成为改造现实的基石。”陈庆辉在深思后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距离第十八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已经过去一年。在竞赛中,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研究生祝海峰、陈庆辉、孟颖岫在李昊璇老师的指导下荣获全国一等奖。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一个创新的课堂。与队友交流、研讨、协作共同学习,在老师的启发帮助下对方案不断地加以“重启”“更新”“组合”。数学建模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还有查阅文献、数学表达、抽象思维、计算、分析和处理数据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祝海峰是电子信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参加过三次数模竞赛,除了这次以外,还获得了本科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
“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论’一旦形成,思维的空间仿佛得到了新的开发,那是一种真正的能力层面的提升。”祝海峰回首建模竞赛的经历,最令他难忘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伴随着训练,创新思维能力不断提升,让他终身受益。
在校园里,学子间激发的不仅是一场场头脑风暴,还酝酿并发酵着一次次发现自我、塑造自我的成长蜕变。学校就是这样大力营造出浓厚的创新氛围,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创业热情,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科研创新之中。
在3000W功耗约束下实现整体系统76.71万亿次/秒的HPL持续浮点运算性能,打破了计算性能世界纪录!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代表队同获一等奖,总成绩排名全球第七。
在ASC20-21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上,由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郭永强、潘文杰、廖常越、张飞飞和唐承捷组成的山西大学超算队在打破计算性能世界纪录之后,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获“应用创新奖”。
“我们平时集中训练较多,经常在实验室和机房里讨论赛题,一有时间大家基本上都泡在实验室里。”如今已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的郭永强讲道:“我从中体会到了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有了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夺得第一离不开老师、学院和学校的支持。我们学院在自然语言处理这个研究方向做得很出色,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实验室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院里和研究所里的老师都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启发,学校也提供给我们足够的硬件支持,使我们能够反复进行实验。”廖常越由衷地感谢学校为大家创造的条件。
“尽管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绝对称得上是一次脱胎换骨的转变。”张飞飞回忆起共同奋斗的时光:“也曾经历过失败,但老师一直在鼓励我们创新,激励我们尝试,感谢学校给了我们锻炼的机会,面对未来,我们创新的热情更加高涨,信心也更加坚定。”
上天从不会辜负每个努力奋斗的人,就是这样,坚持、坚持、再坚持,执着、执着、再执着,最终才能取得成功。
学校实实在在地为青年学子搭好平台、做好指导,让学生们尽可能享受过程,发挥才干。通过创新创业基础能力训练、科研项目体验、高水平比赛锻炼、创业实践等一系列举措,学校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只有承担过的青春,才会更加厚重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焦虑是创业常常会经历的,被拒绝更是创业的必修课,我经常会为不确定的明天感到担忧,但也会因为我规划好的未来充满动力。”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生施国泰谈起自己的创业经历十分感慨。
2018年,施国泰从浙江来到山西,一入学便加入了校学生会实践部。他奔走于太原市内各个区域的商家和企业超过600余家,这些经历为他实现创业梦想打下了坚实的资源与人脉基础。毕业后,施国泰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创办了山西启趣睿思科技有限公司。创业期间,施国泰受到了数不清的冷眼和拒绝,还好有山西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不仅免费提供了宽敞明亮的办公场所,还凭借丰富优质的平台资源帮助他注册公司、对接渠道、申请政策支持,点对点为他解决资金难题,成为了施国泰创业路途上的“护航者”。
“没有学校双创基地提供场地,没有优秀的双创导师和扶持资金,我的创业念头就不可能付诸实践并实现。非常幸运在山大学习生活,也感谢学校对双创计划的重视和支持,这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施国泰充满感激地说道。目前,山西启趣睿思科技有限公司在施国泰的精心运转下,已经具有2名资深技术开发人员,2名新媒体设计人员,业务范围涉及软件系统定制开发、微信小程序开发、网页开发、网络运维和广告设计等多个板块。施国泰表示,“今后我会带领团队不断研发专利技术,力争在3年内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在5年内完成高新企业技术认定,稳中求进扩大公司规模,不辜负国家和母校的培养。”
学校倡导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主动为大学生双创实践训练提供必要的平台支撑。对优秀双创项目团队开放实验室、实训室、案例室、路演室等校内场地,校外对其开放众创空间、孵化基地、实践基地等双创实践平台。学校每年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专项经费,为大学生双创实践训练提供资金保障。
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上,化学化工学院梁琪、刘涛、常瑞雪的参赛作品“[Co(Ⅱ)Salen]配合物的制备及载氧实验装置的改进”和黄 冰、蒋悦、王子的参赛作品“基于智能手机的丙酮碘化反应改进实验”先后斩获特等奖。
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我校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吴云龙、崔展樵、成泊璋和杨明洁4位同学,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在第五、六、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静率领的樱味项目团队、生命科学学院张晓莉率领的谷糠蛋白FMBP项目团队、化学化工学院张润芳率领的连翘叶茶项目团队、化学化工学院王玲率领的芪福三晋项目团队荣获全国总决赛银奖。
‧‧‧‧‧‧
三年来,学校积极实施创新创业学分制和本科生第二成绩单制,将大学生课外学术与实践活动成果量化,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此外,学校大力倡导“学赛创”一体化,大力推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实行竞赛分级制,加大学生在超级、一级竞赛获奖的奖励力度。学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赛、ASC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学科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项百余项。
“到底是什么导致载氧装置的载氧量数据不理想呢?又该如何改进载氧装置呢?”
“ 碘浓度与Gn工作曲线的建立、丙酮碘化反应速率的测定、Arrhenius方程的计算‧‧‧‧‧‧要对多处细节的严格把控。”
“在比赛过程中,讲解演示文稿过程中对于重音、语速的调整都关乎成败。”
细细打磨每一个实验过程,无数次重新再来是他们的日常。正是一遍遍看似枯燥的练习,成为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看似竞赛,实为知识、思维、细节、耐心、果断的一决高下。
“这次比赛更加激励了我,我接触到了更为专业的实验仪器,希望未来可以继续做实验、继续做科研。”
“要有耐心。有想法就要勇敢尝试,不要害怕失败,也不能轻言放弃。”
“要夯实基础。九土城郭,起于累土。”
“要团结,配合默契,一起在新的赛道上勇毅前行。”
‧‧‧‧‧‧
这都是青年学子从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正如俞敏洪的揉面定律:人刚开始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也没有任何痛苦,就像一堆面粉,手一拍,它就散了。可是你给面加点水,不断揉搓,它就有可能成为你需要的形状——虽然它还是面,却不会轻而易举地折断。
不仅要能学会学,还要敢闯会创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期待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创业者,而是让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创新的快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更好地享受生活。
用皮影讲述山大故事,将皮影IP升级,上线表情包、风筝、钥匙扣。
开办影晋社的社团,开设皮影课堂,通过线上直播交流分享山西皮影发展。
几个年轻人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皮影创客团队,由来自美术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等学院的学生组成。从创新与传承出发,在毋江波老师的指导下,拜忻悦、陈沛冉、杜宇轩、胡誉曦、程泉、郭昊开始探索皮影创新性发展,收集、整理皮影相关资料,探讨关于“孝义皮影”的创新。他们设计皮影系列文创周边产品,包括皮影风筝、钥匙扣、盲盒等。团队成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开设公众号、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宣传矩阵,改编传统皮影剧本,不定期将皮影传统剧改编为一个又一个的小故事,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山西孝义皮影,加入进来一起传承保护皮影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国粹文化得到传承。
在影晋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孝义皮影第八代传承人侯建川老师,通过线上直播与团队交流分享山西皮影的发展。团队打造出皮影课堂、皮影产品等版块,开发走进皮影、皮影地图、皮影十二时辰等不同内容,推出走进山西皮影之广灵皮影、孝义皮影、西游记、龟与鹤、拾玉镯等内容,介绍山西不同地方的皮影文化、皮影故事。
使山西古文化被国人熟知,成为他们团队的共识。“我们就是希望能够将这份传统文化守护好,更要世代传承下去。”皮影创客表示。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刘璇是山西波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公司成立于2022年3月,他也是第一届“紫芯班”成员。
“紫芯班”由学校与山西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设立,聚焦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及半导体产业,着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卓越工程师,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我在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期间,学习了相关半导体及深紫外光等专业知识,了解了同类型公司的运作规则,并咨询了公司开办的流程以及有关股份分配方式的内容,明白了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比重较大的特点,并针对技术密集的公司建立了从研究开发型到生产型的特殊过渡方式。”刘璇从此次实习中收获良多。
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刘璇通过深入基层,了解了当前产业发展现状,对所学专业知识加深了理解并进一步巩固,进一步提高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自主创业创办公司作了很好的思想准备和业务准备。
“企业运行和实验室研究不同,它更注重成本、效率、技术和最后的产出。”资源与环境学院研究生任磊在参加企业实践后,深有感触:“创新创业就是为了将实验室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这些宝贵的经历,为我今后创新创业提供了非常实用的经验。”
学校多年来持续统筹、夯实、开放校内外优质双创实践平台,为各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学科竞赛、科研(工程)训练、大创项目实施、培育、孵化提供必要条件。依托学校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及校外实践实训中心,建设近200个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山西汉威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汾酒集团酿造工程技术中心、山西博物院等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有效地解决了大学生专业教学与实际技术发展水平脱节的矛盾,助力青年学子发挥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真正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有了创新意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创新创业。
如何给素未谋面的同学分配宿舍,是开学时期绕不开的一个问题,也是决定哪些舍友更有“缘分”的问题。大学里常按姓氏首字母顺序、报到时间先后、学号顺序等方式进行分配,但这些分配方式往往无法兼顾到不同学生的起居习惯、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本科生聂鸿、江瀚、张睿阳、邹佳乐、谢千一等5名同学组建了“智慧宿舍”项目团队,利用专业知识,共同协作开发了一套“宿舍分配系统”。新生可以在该系统中录入自己的睡眠习惯、运动习惯以及其他兴趣爱好等信息。系统将以这些信息作为依据,利用算法为同学们自动匹配生活习惯相似的舍友,提供一种科学、高效、人性化的宿舍分配方案。分配系统在学院2022级本科新生中试运行效果良好,项目团队还将继续设计南北方差异、职业规划等要素,进一步完善分配系统。除此之外,安纪元同学运用专业知识,反复修改调试,开发出“山西大学核酸检测登记”的微信小程序,为老师和志愿者们减轻了工作压力。韩亚洲、高奇开发出 “SXU剪剪”小程序,提供线上预约理发服务,解决师生排队困扰‧‧‧‧‧‧
能学会学,敢闯会创。山大学子在学校双创计划的支持下正奔向实现自己创业雄心壮志的道路。近三年,学校共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2355名,其中57名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3家学生开办的企业获得了融资,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38人。
用一根蜡烛,点亮另一根蜡烛
青年学子投身创新创业,就像一根蜡烛点燃另一根蜡烛,为世界带来更多的光明和温暖。老师和学生代代相承,用一盏心灯点亮另一盏心灯,在山西大学这片热土汇聚起更多的创新创业之火。
三位大男孩设计研发了“听听视界”软件,嵌入智能导盲杖,为视障人士提供便利,帮助他们“点亮”世界。“听听视界”拥有10万条新闻,并持续更新,还可以通过拍照转化语音播报识别80类物品,及1000首歌曲。
使用手机打开“听听视界”,新闻栏目中包括“民生”“人物”等频道,视障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在“阅读模式”中,“常见物品”识别的功能十分实用,当视障者想了解一件物品或在路上遇到不明障碍物时,使用此功能拍照可以转化成语音播报,帮助视障者识别80类物品。
为了保护视障者,“听听视界”设置了“位置监测”“视频求助”和“互助社区”功能。“位置监测”功能通过“轨迹异常检测算法”,达到轨迹异常检测目的,监护人可以通过手机实时定位视障者家属的位置。
这支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王浩鹏、刘明航和高霁聪组成的“听听视界”团队,在5576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十一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一等奖,高嘉伟获最佳指导教师奖。2022年1月6日,《基于Android的听听视界软件》获得了由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王浩鹏的科研项目方向一直与帮助视障人士有关。同样,周世豪在了解盲人的生活现状后,选择了“基于深度学习和FPGA的智能导盲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作为自己的科研训练项目,不仅以优秀的成绩结题,而且被评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入选“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改革成果项目。想要设计出能够帮助视障者的软件,必须得了解他们的需求。团队成员多次前往盲人按摩店收集资料,并与多位盲人受访者保持联系。如今,王浩鹏已保研至上海大学,刘明航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技术研究所,高霁聪保研至山东大学,高世豪保研至华东师范大学。但他们的研究不会停止,希望让这只爱的接力棒传递下去,后期将继续优化产品设计,调研用户体验,进一步推广产品,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让“视界”有声,让“世界”更加明亮与温暖。
有了创新意识,在未来岗位上,用创业者的思维对待工作任务,用创业者的态度和责任感来完成本职工作,用创业者的创新性思维来提升工作技能和效率,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创业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增长认知的过程。创业过程中的每一次跌跌撞撞,都能够让你学习到新的东西,承载下一次的成功。”创业5年后,程海荣说。
在创业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创业的想法,还要有创业的方法。2016年8月,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程海荣来到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主修运动训练。程海荣的创业想法来源于所学专业,想继续在体育行业发光发热。2018年初,程海荣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市场调研工作,2018年创办创晋工作室,2019年在山西大学创业孵化基地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山西创晋体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500万元,紧抓市场需求,服务于青少年科学体能教育。
任何企业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在初创阶段,通常面临着万事开头难的困境,公司内部的资金、产品、销售渠道、品牌、专业人才等资源都比较贫乏,在教务处高帆老师和经济与管理学院刘爱琴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得到了场地、资源、渠道、管理经验等多方面支持,在他们的帮助下,公司于2020年4月成功入驻山西智创城省级双创基地,受到了双创基地的政策扶持。公司现已拥有2000多个用户,拥有6项专利。
“我想要把创新创业的精神传承下去”。在学校的指导下,程海荣带领团队取得了第五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程海荣本人也荣登《大学生创业典型人物事迹》和“国创计划”十五周年双创人物展的创业青年。为了帮助更多的学子,程海荣于2020年成立了创晋社,旨在为有想法、敢实践的山大学子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更好地为服务于山西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同时也为创晋体科公司输送人才,缓解企业难招人和高校毕业生难就业的双重问题。近年来,创晋社累计指导创新创业团队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10项,院校级奖项22项,正在将创新创业的星火不断传递下去。
“既不属于‘收入型贫困’也不属于‘支出型贫困’,是哪里出错了吗?”
经济与管理学院团队在对山西省五千余户实地调研的数据进行分析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
指导老师石涛当时说过的一句话:“科研就是要发现与现有理论不一样的问题,这就是创新。”一直令队员们记忆犹新:“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引下,我们团队从很小的一个‘恩格尔系数’在贫困地区不适用的问题开始,跳出了固有思维圈,发现了科研的魅力,我们连吃饭一天都在知行众创工作室里跑数据,尤其是又发现了一个创新点时,更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团队大胆地顺着这条线索,结合国家现有两类贫困的概念和山西省省情,提出了贫困地区家庭收支不平衡的第三类贫困——准支出型贫困,并确定了“准支出型贫困”动态理论调节线,突破了当时单一以年人均纯收入划分贫困县居民的标准,并从开源和节流的角度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方针和政策,通过学生实践成功验证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这项调研报告最终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之后据此报告衍生的创业项目又相继获得“创青春”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银奖。
“以前是亲力亲为的项目负责人,现在更多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蒙,希望能够像我的辅导员任治国一样用一根蜡烛点亮另一根蜡烛。”团队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投入对学生学科竞赛的指导中,以自己的实战和参赛经验带动更多学生投身双创浪潮。
树高叶茂,系于根深。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山西大学成功入选,这是学校继2017年入选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以来,在创新创业领域又一国家级层面的突破。
学校将以科技强国为己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为学子创新创业提供“沃土”,推动学校“双创”人才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