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山大要闻

山大要闻

【点亮育人路·奋进新征程】系列专题报道(一)

2022-11-04 信息来源:宣传部 文字:瑄瑄

编者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山西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回答好新时代“教育三问”,努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鉴往以知来,循道以致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献礼学校120周年校庆,校党委宣传部推出“点亮育人路·奋进新征程”系列专题报道,多视角展现学校五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举措新变化新风貌新成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凝聚起全校师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破浪前行的强大动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奏响最美乐章。


沉淀一方沃土 吐露育人芳华

——用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谱写育人交响曲


芝兰入室,久而自芳。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优美、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犹如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一位“沉默的导师”,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熏陶感染净化着学生的心灵。 五年来,山西大学围绕“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发展之美”,在拓展办学空间、优化办学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强化人文关怀等方面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积极创造人才培养的“硬条件”与“软环境”,让莘莘学子在山大沃土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让人才枝叶更加繁茂。


一砖一瓦精心建设,校园环境越来越好

大学之魂,在学人风骨;大学之美,在校园风物。东山校区建成启用,育人蓝图绘新卷。坞城校区升级改造,旧貌新颜添活力。越来越好的育人环境,为百廿学府注入了铸魂育人新动能。


东山校区正式启用


东山校区正式启用,学校发展再启新程。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广大学子对优化办学环境、建设现代化校园的需求日益突出。2021年8月28日,一代代山大人的接力奋斗终于结出硕果,13栋单体建筑及6栋附属用房完工并通过验收,东山校区正式启用。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及相关学科一级研究单位首批迁入新校区。又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2022年6月18日,电力与建筑学院、自动化与软件学院5700多名学生迁入东山校区。东山校区曦园两栋学生公寓、曦园餐厅和积力体育场相继启用,标志着东山校区第一阶段在建项目全面竣工,实现了从建设施工到全面运行的华丽转身。




绿茵场上人影绰绰,青春的身影奋力奔跑,一枚小小的橄榄球不时在空中划出美丽的弧线。教学楼内,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座无虚席,现代化的多屏智慧黑板、全屏幕的触摸式书写让课堂交互学习更加轻松高效。电梯、洗衣、沐浴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无线网络全覆盖,很多事项只需通过APP小程序就能实现。绿意葱茏的校园、智能便利的学习环境,人性化的生活场所……校园里的每一处,都映射出智慧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人本校园、“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东山校区学习生活场景


东山校区占地1500亩,极大拓展了学校的办学空间。学校将“中西会通”的办学传统融入校区设计,以东方中轴序列为底,借鉴西方网格城市规划,建筑风格既融贯中西,又面向时代。富有特色的建筑群,宽敞明亮的学生公寓,干净卫生的校园餐厅,现代化的运动设施……学校办学条件大幅提升,全新的现代化教学办公环境为师生更好投入学习教研提供了便利条件。求真、博闻、瞻明……启成、启智、启德……校园里的每一处景观命名,都展现着学校办学历史、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彰显着百廿老校的文化特质,反映着师生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追求,表达着对莘莘学子的美好希冀。景观功能内涵与文化内涵融合,宜居宜学互动,人文、人本、创新、生态一体,一流的校园环境育人于无形之中。


坞城校区改造后的校园生活


坞城校区改造升级,老校区焕发新活力。半个多世纪以来,坞城校区一直作为山西大学的主校区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主动适应现代化办学需要和学生对优化学习生活条件的需求,对坞城校区进行维修改造,推动育人环境提档升级。在省市有关部门支持下,学校对主楼、物理电子工程学院教学楼、商学楼、环境与资源学院原教学楼、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楼等5栋楼宇及16栋学生公寓进行修缮,灯、门窗、暖气、电路更换一新,33栋公寓楼配备热水器和洗衣机,重新粉刷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从里到外焕然一新,有效改善了学习生活环境。历时60余天维修改造,崭新的令德体育场面向师生开放。宽阔平整的操场、回弹力十足的跑道、全新的健身器材,让广大师生欣喜不已。同学们白天在操场上运动训练,夜晚在这里漫步谈心。周围绿意葱茏,为湛蓝色的操场增添生机和活力,“运动蓝”与“休闲绿”共同组成了校园又一靓丽的景观名片。升级后的令德体育场进一步优化了育人环境,带来了更加优良的运动体验,激发出更多的运动活力,使同学们在勤奋学习的同时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此外,学校还完成了校园北区道路翻修、供水、供电及雨污水管网重新规划改造,架空线缆入地、人行道绿植优化改造、建设消防泵房、消防控制中心及其配套工程等一系列环境优化工作。开展“绿化校园”行动,改造令德湖南侧小道45米、补栽绿植300余平方米,新植绿植2000余平方米,大大提升了校园林木覆盖率,美化了校园环境。通过一系列改造维修,老校区重绽新貌,不仅提升了校园颜值,也让同学们在这里的学习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一点一滴完善细节,服务管理越来越暖

同学们通过系统预约座位,教学楼内新增的自习座椅座无虚席;师生在图书馆研讨室内交流互动;食堂各层窗口前人头攒动,菜品花样百出,价格公道合理……面对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上的合理诉求,校园服务不断升级。越来越细的服务,让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越来越暖。诉求有着落,愿望不落空,每一位山大学子都能在文明、和谐、友爱的环境中踏实学习、发挥潜力、成长成才。


教学楼新增桌椅和置物篮


优化环境,让每份努力都有安放之处。自习区历来就是同学们的必争之地,排队占座也成为大家的必备技能。在了解到自习座位“一位难求”的情况后,学校为坞城校区文理科楼一次性增加桌椅120套共480座,并对文理科楼公共学习区域的灯光全部进行了更换,为学生营造舒适明亮的学习环境。文科楼的自习桌椅从之前的不到80套增加到150套,理科楼的自习座椅从20套增加到70套,公共区域桌椅板凳的数量扩充至原来的2.2倍,东山校区博闻楼、思创楼和部分学生公寓上新一批自习桌椅,新增座位492个……这些数字,既是学校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的体现,更是“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的缩影。与此同时,学校还重新规划了自习区域,把原来的椭圆形桌面改为长方形,最大程度利用空地增加学习位置。在改善自习区环境的基础上,学校尊重学生意见建议,启用了座位管理系统,一人一座实名制管理,提前预约,对号入座,一改往日“占座”现象。为提高座位利用率,还采取了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没有预约上座位的同学优先使用那些被预约却无人使用的座位。为了提高桌面使用效率,学校在座椅后部增加了储书筐,让同学们不受桌面空间的局限,更加舒适地读书学习。1116个储书框不仅使整个自习区变得整洁美观,还解决了同学们人走书占座的问题。从“清座”到“请坐”,从“占座”到“选座”,学校努力把“学生关切”变为“学校关心”,努力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更多学子感受山大温度。


图书馆升级改造


创新服务,让每个角落遍布勤学身影。图书馆是学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拓展思路、陶冶情操的第二课堂。为了满足同学们多样化、多层次的学习需求,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学校提前了开馆时间,从原来早晨8点开馆提前到了7点半;延长了开放时间,由原来的周开放94小时延长至101.5小时,仅一年无休总计开放40460小时。“图书馆的时间调整让我觉得很暖心,可见学校确实广泛听取学生意见,积极为我们创造便利的条件。这下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可以‘泡’在图书馆里充实自我。”文学院李佳楠同学表达了她喜悦的心情。图书馆不断调整优化空间布局,搭建7个小型研讨室,增加100多个阅览座位、37台电脑及配套设备、多台自助借还书机和自助云打印机,引进智能云打印平台,网络检索区电子设备全部换新,软件硬件同步更新,为学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设置朗读间,实现动静分区,满足部分读者朗读的需求。对全馆卫生间进行改造,“让图书馆只有书香”。调整书刊位置,重新挂置图书导向标牌,让找书不再困难。在合适区域增加电源插座,并在选座系统增加可充电标记,让头脑和电子设备同时“充电”。升级优化网上预约选座系统、增设库本孤本复印扫描服务、增加志愿者及时清理占座书本……“每隔一段时间我们总能在图书馆里‘挖到宝’,很多小细节我们都没想到,但图书馆都提前替我们考虑到了,这种被捧在手里的感觉可太好了!”初民学院王羽杰同学兴奋地说道。图书馆在“时”“空”上做文章,倾听学生建议,竭尽全力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心、舒适、现代化、智能化的学习环境,让每一张书桌都有一席之地,让每一个梦想都有一张书桌可以承载。



东山校区师生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数据跑腿,让每份等待都能顺心有序。为方便东山校区师生就近办事,2021年11月,东山校区师生综合服务中心正式启用,11个窗口可提供“校园一卡通”办理、临时使用教室申请、学生证补办、本科生成绩单和学籍证明打印、《就业协议书》就业网签约等线上线下70余项服务,成为学校服务师生又一个“闪亮名片”。通过共享数据、简化流程、整合业务、优化制度,“一站式”办公和“一条龙”服务更加贴心,办事流程更加完善,过程衔接更加畅通,“部门围着窗口转、窗口围着师生转”,师生办事更加简洁、更加便利、更加高效。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研究生赵佳慧同学不小心遗失了校园卡,在中心的自助打印机上就完成了补办,拿到新卡后她说:“东山校区服务中心设立得太及时了!办理流程简单、方便快捷,解决了我们在新校区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为中心点赞,为学校点赞!”


日常巡检中心机房,保障校园网络运行正常


多媒体教室校园网优化


网络加速,让每次沟通更加顺畅无阻。一直以来,校园网络信号问题一直是困扰师生的“老大难”。学校多次商讨,比对分析各类方案,组织开展无线网络安装,定时定点走进学生宿舍“送服务”,面对面、一对一帮助学生们解决用网问题。目前坞城校区文、理科楼公共教室和图书馆均已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供师生免费使用。东山校区宿舍已实现有线无线一体化网络覆盖、运营商网络融合接入;“网络优化日”活动已顺利开展6期,解决学生诉求300余件。在此基础上,学校持续开展网络优化测试,打造数字化校园,为师生的学习科研提供更加安全、稳定、高效的网络环境。


举办校领导接待日活动


学生实地参观学校餐厅


细致呵护,让每位远方学子在校如家。学生的事无小事,学校通过校领导接待日、学生座谈会等活动,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为导向,在满足学生需求和提升工作品质上下功夫,把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放在心坎上,落在行动中。为确保学生在疫情期间顺利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教资考试,学校组织专业机构入驻校园,为学生提供免费、便利的核酸检测服务。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统计报考学生基本信息,制定考试工作方案,联系安排护考车辆,对车辆进行消杀处理,点对点接送,努力做到全部考生“应考尽考、应接尽接”。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菜品单一、菜价不统一等问题,学校高度重视,与学生代表座谈、邀请学生实地参观饮食中心,就学校餐厅菜品质量、饭菜价格、就餐环境等问题与同学们坦诚交流,提出改进方案,调整各档口的菜品结构,下调部分餐饮价格,引进多家优质门店,把夜市搬进食堂,给同学们更多的用餐选择。东山校区引进新超市、原文瀛地超改造升级、开通意见栏动态征集学生用餐需求、延长运动场地夜间开灯时间、学生公寓外加装晾衣杆、增设若干电动自行车充电桩……自校领导接待日举办以来,学校围绕餐饮、住宿、医疗、环境整治等方面把200多条意见建议变成便民举措,近90项实事仍在持续推进中。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通过一个又一个细致入微的行动,把温暖送到学生身边,用舒心、暖心、安心的环境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草一木启智润心,人文关怀越来越浓

午后的阳光斜斜照下,三三两两的同学并肩前行。他们穿过写着“尊广道艺”的高大牌坊,经过山西大学堂的门楼,朝着“登崇俊良”的牌坊款款走来。青春的面庞、活力的身影仿佛镀了一层光晕,发自内心的笑容点亮了秋日里的渊智园。古朴牌楼下的青年学子,在时光的碰撞中仿若与百廿前的身影相叠,唤醒了属于山大的文化记忆。渊智园、校史馆、档案馆,珍藏着山大历史,承载着百廿学府的文脉传统。随着渊智园修葺一新、校史馆建成在即、档案馆顺利搬迁,校园人文环境不断完善,人文关怀愈加浓厚。



留住记忆,让百廿学府的文脉得以延续。渊智园承载着山大人的美好回忆。为了更好地赓续文脉,弘扬传统,留住记忆,学校从广大校友、师生的设计和创意方案中提取灵感,优化组合,重建了如今的渊智园。渊智园分东西两区,东区为休闲区,入口处是叠水景石,郁郁葱葱的林木中两处古亭若隐若现,假山脚下的塑胶步道将园内功能活动区相互连通,打造出花草围楼、林荫遮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花园景观。西区为文化区,着重呈现百廿山大深厚文化底蕴与历史传统。复建的“山西大学堂”门楼前分别是山西大学创始人岑春煊、西斋总理李提摩太铜塑雕像,两侧的楹联则出自姚奠中、常赞春等国学大家之手。仿古牌坊上,“登崇俊良”“尊广道艺”鎏金大字格外醒目,让人不由回想起山西大学初创时的情景。文化长廊展示了不同办学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与人文历史景观。从门楼、牌坊到楹联、匾额,办学渊源融入校园景观,寓教于景,充满人文气息。



936d17fd20db4dacbcd3469cec7f120e.jpg


cc9db6c722694b6fbf38cc1c9a5076ed.jpg


修葺一新的渊智园作为传承历史、观照现实、映照未来的文化载体,融观赏性、舒适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打造出人文与自然相交融、传统与现代相辉映的活动空间,每一个环境元素都“有历史”“有故事”,薪火相传,文脉接续。




见证历史,让百廿学府的印记更加鲜活。历史无声,档案有痕。档案是最原始、最真实的资料。档案馆收藏了自建校以来不同发展时期的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设备、出版、外事、财会、基建、声像、实物、名人等十三个一级类目档案近十余万卷(件),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在积淀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就、赓续办学传统、凝聚厚重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件件档案代表着一个个山大的办学片段,展现着一幕幕山大的发展记忆,保管好档案就是保管好历史。坞城校区在改造校园环境的同时,经过多次研判分析、实地考察、充分调研,有序完成了档案迁移新馆工作。保管和存储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整体风貌也得到了很大提升。妥善保存、开发、利用档案,以档育人,为学校注入强大的“文化因子”。



回望来路,让百廿学府的身影更加伟岸。校史馆是展示悠久办学历史,展现辉煌成就,凝聚师生爱校、荣校情怀的重要场所和亮丽名片。校史博物馆在原科技园楼旧址上复建,整体呈“山”字形布局,南北西区为三层,中区四层。馆内一、二层为校史展览馆,通过展陈设计,以时间发展为主线,以学科发展为重点,清晰全面地展现学校120年的厚重历史、办学成就和高质量崛起的发展前景。三、四层是博物馆及科研实验室。校史是以静止的史料和图片反映流动的历程,校史继承了学校的奋斗历程,传承着学校的办学经验,展示了一代又一代山大人的努力及学校取得的辉煌成绩,校史博物馆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弘扬山大办学传统的重要场所。



学在当下,让百廿学府的辉煌走向未来。在问道堂阅读新书、在研讨室交流学术、参观一场小型展览、聆听一场学术沙龙……这些已成为图书馆日常里的一道靓丽风景,无处不体现着图书馆对学生的细心关怀。近几年,图书馆在文化氛围营造上下足了功夫,倾心打造了有品位、有特色的文化空间,赋予大学图书馆新的内涵。




阅读共享空间分闻道堂和展览区两大部分,闻道堂内设有新书展示区、研讨区、沙龙区、咖啡吧等,通过提供休闲读书、学术沙龙、小型展览、读者活动等服务,营造浓厚的阅读和学习氛围,提升阅读体验。一楼的展览区和阅读共享空间共同组成了集阅读、学习、休闲、交流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文化广场”,将图书馆交换信息、交流知识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们不仅可以在馆内专注地读书学习,还能够与学术大咖、朋辈好友共赏奇文,相析疑义。位于图书馆三楼的专题特藏室是集藏、展、阅、研于一体的研习基地。这里是云冈学文献中心,也是山西地方文献、山西大学文库的专题收藏室,有元好问、傅山、赵树理等山西历史名人的文献专架,展示和收藏山大学者、校友捐赠的书籍作品,营造沉稳舒适的学术氛围,是厚植家乡情怀、凝聚校友力量、开展书香育人的又一阵地。绿植遍布,环境优雅,蔓延的绿色不仅增添了自然气息,美化了空间环境,更给人一种宁静向上的感觉,是沉思静悟、安顿心灵的所在。“坐在摆满书籍的书架旁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感、沉静感,浓郁的墨香让我沉醉其中,舍不得离开。”同学们在留言里评论道。这里已成为寓教于景、文化育人的又一精神地标。




环境育人,润物无声;服务育人,育人无形。行走在校园里,你会发现,每走一步都是风景,每到一处都是文化。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点一滴都饱含着教育使命。五年来,越来越暖的服务管理、越来越浓的人文关怀,如同水和阳光,让希望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