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9 信息来源:校报记者团 文字:李微微 孙斯羽 王晶 编辑:蓝匀
当我们凝望天空中千万缕细雨飘散的景象,不由得心生感慨,想要通过文字去记录当下;当我们沉浸在文字的构思中,字斟句酌着更贴切的表达,逐渐意识到其中隐藏着一套精妙而内敛的语法规则,不由得勾起我们对文字的兴趣;当我们渴望深入探索语言的奥秘,追寻这广阔的研究领域,不妨走进山西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课堂,与授课老师史秀菊一道探寻语言背后的语法智慧。不论你是对语言学充满热情的学子,还是汉语语法的热爱者,这门课程都将为你开启新的视野和思考方式,通过“立体教学法”帮你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进一步提升你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这个令人振奋的旅程中,让我们一同感受语言的优雅,领略语法之美,探索与发现属于我们的文字世界。
语言之美 感悟文化自信的力量
寻觅着现代汉语语法之美,我们踏入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特色课堂,怀抱着对语言的细腻美感和探索之心。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教学领域,我们将从多维度、多角度和多层次来认知与解构语法,实践语言的审美与哲学,共同品味语言的优雅,探索语法之美,并重拾文化自信的力量。
明敞的教室里,语法的奥秘缓缓展现,鲜活的例子和让人回味的珠玑知识常常回荡在大家耳边。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张佳苗回忆道:“我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在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史老师为我带来了一场意趣盎然的语法研究之旅。她以深入浅出的讲解,点亮了我对语法研究的兴趣,让我沉浸其中。在老师的带领下,我学会了感受语法之美,更重要的是让我体会到了民族语言文化的无限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到文化自信的强大力量。”
在授课过程中,史秀菊不断创新授课方法,多维度、多层次地进行教学设计。“要想让学生学了记得住,学了还想学,学了常思考,学了想钻研,学了有成就感,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史秀菊认为,教材的思维和学生的思维就像江河的两岸,教师就是江河上面的桥梁,面对“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方言的特点,创新的授课方法应该通过教师的作用,把江河两岸密切联系起来,达到融为一体以追求高质量的教学模式——立体教学模式。
史秀菊在授课时注重内容的延伸,形成多维度、多视角的教学体系。于是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课堂上,她带领学生们以普通话和方言为主体,既有普通话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的历时比较,也有普通话与方言的共时比较;既有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之间的比较,也有把现代汉语语法、方言语法放在世界语言普遍规律之下的类型学高度的比较。在这样的授课模式中,学生们了解了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关系;知晓了同一意义在世界语言的各种不同表达;明确了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定位和特点;增强了语言文化认同和语言文化自信。同时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教学手段,重视通过邮件、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的答疑解惑,传送相关资料,从而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度,在沟通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这样的授课方法使大多数学生能快速准确地理解并掌握教学本体内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得以有效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潜能,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史秀菊强调。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课堂中,主要以方言口语为研究对象,而山西方言是一座富矿,山西方言与全国各地的方言口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史秀菊在教课过程中以山西方言为切入点,带领学生们开采和挖掘方言与普通话、方言和方言、方言和全世界语言的对应规律。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地方语言文化,积极寻找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联系,沉淀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
知行合一 探寻创新思维的奥妙
以创而论,以新为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堂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探索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史秀菊说:“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三不、三敢’——三不:不迷信专家,不迷信教材和专著,不迷信老师;三敢: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观点。当然我会给大家学术前沿的热点问题,用大量方言语料引发大家思考,从而提出自己的创新观点。”当遇到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老师带领学生阅读理论著作,进行田野调查,查阅文献资料,进行专题研究。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逻辑思维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语法研究怀有热情的王璐同学说道:“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老师会通过讲解一些论文来构建一个现代汉语语法的框架,然后我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课堂上所学习的内容来进一步调查自己方言区的语言现象。”
因材施教,方能各显其才。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课堂上,老师把学生按兴趣分成闯关小组,分工协作,共同完成调查报告或学术论文。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提升了人际交往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最大潜能;同时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化。对兴趣比较浓厚的学生,老师鼓励其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文献检索,并提供各种参考资料,包括理论性较强的专著,还给出名校名师讲座链接,不断加深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重视学生学以致用,重视教学实践环节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是此方法根本之所在。”这是史秀菊在立体教学模式中所极力追求的。
田野调查等实践课也是立体教学的组成部分,带领学生进行专题性方言调查,从理论到实践,学生们全程参与,熟悉了调查的全过程,感受到了调查的艰辛,提高了学生的对语言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研究的创新能力。
在谈及教学理念时,史秀菊感慨道:“学生们站在人类语言普遍规律之上审视现代汉语,理解现代汉语在人类语言中的宏观定位,就能更容易看清现代汉语的本质特征,也更容易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提升汉语在世界语言理论方面的话语权。”史秀菊也希望在立体教学模式下,运用学术前沿的语言学理论,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可以培养一个人严谨认真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穿花寻路 领略立体教学的魅力
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笔墨解读,立体教学法的应用赋予了课堂更生动互动的特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索和案例分析等丰富多样的互动环节,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语法理论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语法规则的运用,唤起了他们对语言实际应用的思考。“我觉得立体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在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史老师课堂的立体教学,给了我关于家乡方言新的启发,让我对不同形式所承担的功能差异有了进一步思考。通过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整个过程,不仅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上过这堂课的王文琦同学补充道。
除此之外,课堂中实例解析和互动课件等的运用,丰富了课堂内容,让语法之美跃然眼前。学生通过实例分析,更直观地了解语法规则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提升了学生的语感和语言判断能力。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特色课堂中,学生不仅仅是语法的学习者,更是思考者和探索者。立体教学法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学设计,学生在这个特色课堂中获得了深入学习的机会,思维的拓展和实践的探索。语法之美在史秀菊的引领下显得更加纤尘不染,儿时的“枯燥乏味”如今被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完美颠覆。
2020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赵家婧说道:“史老师用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自身的调查实践经历相结合,引导我们感受晋语语法的魅力。我在参照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考察家乡方言的过程中,发现了很多自己没有注意过的问题,比如说人称代词的特殊表现形式,也对不同表现形式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些困惑。”人类思维有共性,世界语言也具有普遍规律。通过汉语语法研究课程的学习,山大学子也对自己家乡方言的规律有了更理性和缜密的思考,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探索中,学生体悟到了语言的智慧和深度。语法规则是一面镜子,反射出了人类思维的运转方式和逻辑的演绎。透过语法规则的学习,窥见人类大脑中那巧妙编织的神秘思维路径,感悟到语言与思维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如同一座富有智慧和启发力的灯塔,引领我们穿越复杂的语法迷宫,顺利掌握语言的精髓。它让我们了解句法结构的内在逻辑,揭示词类和句型之间的秘密联系。通过学习语法,学生运用语言的规律和变化,更全面、准确地表达自己。语法的启示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沉淀成更深层次的认知,使表达更加优雅和精准。
在汉语语法的海洋中航行,学生体验到了语言的多样性和创造力。通过语法的启示,发现了丰富的词汇搭配和句式变化,开启了无限的表达可能性。语言在手中舞动,像一幅绘画,表现出丰富的色彩和纹理,使沟通更加丰富而有趣。愿言辞如绚丽的诗,如流转的音符,如翩跹的舞姿,在探寻无尽语法之旅中,绽放出绝美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