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立德树人好老师丨山西大学新闻学院赵瑞锁教授

2021-05-31 信息来源:教工部 图片:新闻学院 编辑:张万地 责编:柴佳佳

15253437281447e8a8e63df7cc91a165.jpg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赵瑞锁,1963年4月生,新闻学院教学副院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拍摄《中华当代名医》纪录片获2018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2020年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社科类),其中《神外巨人王忠诚》获得国家二等奖。

1984年7月,赵瑞锁从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来到山西大学中文系任教,21岁的年龄,风华正茂。

三十六年一弹指,蓦然回首惊时节。从大学语文到影视文学再到新闻传播,不变的身影变奏着多彩的旋律。从主楼到文科楼再到文瀛楼,候鸟般的学生走了又来、来了又走。传道授业解惑的生涯,早将他的青丝染成白发。

[身正之范]

之道,首在明德。德业之传,贵在身教。古人所谓身正为范,其义正在于斯。

某年,文学院为新闻专业硕士生聘请了一批业界导师,其中包括山西晚报社长尹长虹。学校所给的代课费微不足道,但尹长虹说:“不给钱都行,贴钱也乐意,当年我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尹长虹是中文系八四级学生,当年的班主任就是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赵瑞锁。学生时期的尹长虹喜欢拉小提琴,而年长几岁的赵瑞锁几乎天天都和学生在一起,有一天,他发现尹长虹居然在用简谱练琴,原因是买不到五线谱。次日,恰巧“路过”的赵老师给他带来了一本五线谱。这本价值不足一元的五线谱,尹长虹从记者到总编再到社长,整整保存了三十多年,在他看来,这是大学时代最珍贵的记忆,也是母校对他最深切的教诲。

八四级学生李伦说,有一段时间,赵老师每周日外出兼课,八块钱的代课费当场就能拿到,而每次老师讲课总有三两个同学“随行”,讲完课找个小饭馆给我们“改善生活”。“要说我们那时也够不懂事的,老师家在农村,当时还没有成家,肩上的担子真是不轻,但每次都会请我们吃过油肉,他自己要二两酒,就一盘花生米,笑呵呵地看着一帮傻小子狼吞虎咽。现在想来,大学时代最美好的回忆似乎都和赵老师有关。”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数不少,作为班主任的赵老师,要么想办法为学生争取勤工助学的机会,要么介绍学生外出实践,为他们争取报酬,逢年过节,经常组织不回家的同学一起聚餐,这样的温暖,很多学生至今记忆犹新。八九级学生乔傲龙说,上大学的第一个中秋节,同宿舍的四位同学应邀到赵老师家作客,老师的家其实就是教师宿舍的一个单间,下饭菜除了师母精心准备的一桌美味,还有老师的诗词曲赋和古今中外。“当时赵老师既不是班主任,也不是我们的任课教师,但从那时到现在三十多年了,赵老师始终是八九级同学最喜欢的老师、最敬重的兄长。”乔傲龙说,毕业多年后他返回母校读硕,赵老师是他的导师,再后来,他换专业读博,赵老师为他介绍博导,现在,无论是在自己的学校带课还是在母校兼课,赵老师都是他的楷模。一日为师,终生为师,赵瑞锁老师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了文学院一批又一批学子。

在一次课堂上,赵老师发现一名女生不停地打瞌睡,与平时状态明显不同。下课后,赵老师留下她了解情况,经仔细询问,得知她近期身体易疲倦、烦躁,遂建议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为急性肾炎,医生说幸亏及时就医,否则就会拖成慢性肾炎,无法根治了。

曾有一名研究生父亲患病,巨大的家庭压力导致精神压抑,严重影响了学业,赵老师知道后一边安慰开导,一边在自己的朋友圈广泛呼吁,为该学生家庭筹集救治资金。有校友看到后捐助一万元,赵老师本人也捐款两千,为困难中的学生带来继续生活、学习的希望和勇气。

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有老师的地方才是学校,有师生之情,学校才能谓之是母校。三十多年来,从赵瑞锁老师门墙之下走出的历届毕业生,在不同岗位上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大多数都成了所在部门或行业的中坚力量,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贡献。现在,这些曾经风华正茂的学子都已进入了不惑之年,但心中的母校情结却始终没有改变,2019年10月,84级新闻班学生孟新利借校庆之机,向新闻学院捐赠了150万元助学基金,表达了对母校、对老师的感念之情。而联结他们与母校的纽带正是陈酿一般历久弥深的师生之谊,三十多年来,从单身宿舍到富家小区,赵瑞锁老师的家中时时都有前来造访的学生,无论来自通都大邑还是山区小县,无论一时豪杰还是平凡的劳动者,都把赵老师的点拨视为他们思想和精神的加油站,而分担学生的苦乐忧愁、分享学生的成功喜悦,则是赵老师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的失眠症有时会比较严重,对症治疗的最好措施就是学生,我很享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在我看来,对学生走出校门之后的跟踪关注应该成为大学教育‘售后服务’的核心。”赵老师的言谈向来风趣幽默而富于智慧,师者魅力,此其一端。

[学高之师]

“如果有可能,我仍然愿意站在大学语文的讲堂上!”

赵瑞锁当年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的优秀学生,在校时曾被学校推荐到山东军区文艺创作组参与军旅题材报告文学的创作,但毕业分配到山西大学后,却在相当长时间内从事着大学语文教学。在许多人眼中,相对于本院系的专业教学和研究,大学语文之类的公共课既难出成果、也不利于自身科研水平的提升,在此投入过多精力无异于浪费时间和生命。但在赵老师心中,成就自身固然应该是一种追求,但成就学生则是教师的使命,因为人皆不屑、吾独不厌,非独不厌,且能深耕细研、因材施教,把一本大学语文演绎得如花坠九天,令无数学子如痴如醉。及至后来创办影视文学专业、开拓新闻传播领域,“转业”之后的赵瑞锁老师依然认定大学语文是自己的第一专业,也是此生从事过的最重要的专业。

八六级法律系干修班有一位同学,当时是太原新星大厦的总经理,听过一节赵老师的大学语文后,便带家人一起来听课,他说赵老师的语文把先秦到民国的文史哲熔于一炉,简直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生物系学生在期末时委托班干部给赵老师送来了感谢信。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对老师的精彩讲授集体表示感谢,这样的方式在大学校园里并不多见,而在当年的山大校园,赵瑞锁的大学语文甚至成了不同院系学生互相攀比的资本。经济系学生安华说,他当年参加山西省青年演讲大赛,就是因为受到赵老师课堂讲授内容的影响,所以选择了台儿庄战役作为主题,并一举夺得桂冠。

赵老师大学语文的影响甚至持续到学生毕业多年之后。上世纪九十年代,八九级学生杨改桃作为山西日报记者到临汾采访某单位时,因为对新闻事实的理解有歧义与采访对象之间发生误会。之后的沟通中,对方听说杨改桃是中文系学生,而且是赵瑞锁老师的学生,马上和他热聊了起来。原来他也是山大校友,在法律系就读时听过赵老师的大学语文,一场误会就这样因为当年的一门公共课而烟消云散。

如果说,高校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为本的话,那么一名老师的成功与否,学生的口碑应该是真正的试金石。

[致知力行]

知行合一始终是赵瑞锁老师不变的教育理念。

1996年,赵瑞锁与崔鸿勋等老师一起,筹备并创办了文学院影视文学专业。山林初启,诸事艰难,学生没有实践条件,他找车、找业界人士作指导,带领18位同学拍摄了梁九卿传记等一系列影视作品,同时联系已经毕业的学生为学弟学妹们创造实习机会。曾在媒体工作的八九级学生乔傲龙说,那些年,他几乎常年都带着学弟学妹实习,有的同学一实习就是半年或一年,而且赵老师要求,必须手把手地教,认认真真地把真本事传授给前来实习的学弟学妹,赵老师会定期到实习单位来查看学生的实习作品和实习报告,“某种意义上,山西大学影视文学可以说是全省高校最早实行双师制的专业了。”乔傲龙说。

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新闻传播都是实践性极强的人文学科,因此,从影视到新闻传播,作为教学院长,赵瑞锁教授始终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在理论教学上坚守“文学即人学”的宗旨,注重文史哲通识教育和思维训练、人格的养成;在课程实践环节,以理论知识为指导,以经典作品为借鉴,积极融入行业一线进行实操训练,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扎实的文学功底、较强的写作能力,又能进行实际的录制编辑的综合性人才;积极开拓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正在推进新闻学专业北京创新创业基地的落实。

在赵瑞锁老师的创作实践中,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实践动手的机会。从《中华当代名医》到《经济发展环境启示录》再到《奋进之歌——山西大学百年巡礼》等项目,这些年来,赵老师拍摄的80余部(集)影视作品中,全部都有学生的参与。其中,《山西大学百年风云》中以学生为主创拍摄的物理学院梁九卿教授的事迹获得了组织部二等奖;《经济发展环境启示录》的创作中,99级学生利用假期奔波省内十余个县市进行调研拍摄,作品完成后获得时任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省工业经济发展联合会会长彭致圭的高度评价,并亲自推荐该纪录片解说词入选社科院选集出版的《优秀经济学论文集》。

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赵老师带领学生实践的足迹从寒风凛冽的东北平原,到烈日炎炎的火炉武汉,从人文荟萃的东海之滨,到西南边陲的青藏高原,遍布大半个中国。其中的艰难随着片子的完成渐渐淡去,留下了摄像机镜头内外关于追逐梦想、勇于探索的奋斗故事,夯实了一届届学生的专业实操技能。智山慧海传真谛,愿随前薪作后薪,如今大多活跃在我省影视教学和传播实践领域,成为影视创作和后继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

[精研深思]

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创造成果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流感情,获取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知识分子,赵瑞锁老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醉心于学术研究,著述丰富。他的研究涉及文学、医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在传播优秀文化的同时,与更多的人在学术上产生思维碰撞,在业内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从1996年至今,他参与拍摄的影视作品有《经济发展环境启示录》、《奋进之歌——山西大学百年巡礼》、电视片《奠基》、大型文献片《中华当代名医》等八十余部(集);在各级各类学术期刊发表了《论电视戏曲的专创意识》、《转型期电视文化功能的蜕变》、《十七年喜剧电影的另类探索》、《历史幻象下的囚徒》等十余篇论文;先后出版了《龙的文化解读——世俗支配下的中国传统人生》(合著)、《山西大学百年风云》、《白云生出——乡宁文化探幽》、《月满西楼——赵树理作品中的沁河风情》等著作;并主持了“电视文化环境对小学教育的影响及应对措施”、“乡宁历史文化谩谈”、“山西省南部神话旅游线的开发研究”等五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

大型纪录片《中华当代名医》二十年前在央视一套播出,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爱奇艺平台与观众见面,作品以国内顶级名医如钟南山、吴孟超、吴阶平等人物的生平作为线索,以传记体的形式, 全方位、多侧面地呈现了中华医学发展的方方面面, 既有文化的弘扬, 又有精神的传承,真实而具体地昭示了大医至诚的深刻内涵, 为健康中国、立德树人积累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塑造了鲜活生动的榜样。《中华当代名医》纪录片成为全国医学院校进行师德师风教育的范本,被中央传媒大学、故宫博物院收藏,引发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反响,获得2018年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入围国家科技进步奖(社科类),其中《神外巨人王忠诚》获得国家二等奖。课余,赵老师在百忙之中也会为太原理工、中北大学、医科大学等院校学生进行《名医故事》的专题讲座。

著作《山西大学建校110周年学术文库·乡宁历史文化探幽:白云生处》、《月满西楼—赵树理作品中的沁河风情》等作品,旨在发掘山西文明底蕴,于众议纷纭里披沙沥金,探寻山西区域文化的真谛和人文情怀。如“昆仑”是文化史上的名山,而乡宁云邱山古称昆仑,如女娲传说、姑射仙人与乡宁之关联……寻芳探幽,给予了充分考证,有历史,有怀想,有温度,有地域文明的一脉相承,为山西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了学科服务山西社会文化建设的能力。

[桃李春风]

“学习并不仅仅只是一个过程、一个阶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大学里追求的也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重要的目的——学会思考自己的生活,并进而选择一种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明智而虔诚地度过漫长而有价值的一生。”赵瑞锁老师说,唐代的韩愈把授业解惑排在传道之后,乃是基于对道与业的主次关系的深刻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师不仅是业师,更是灵魂的工程师。

在学术上,他对学生的要求近乎苛刻。他会给学生开密密麻麻的书单,并进行严格检查。他给学生批改论文,有时批语的字数甚至比原文还要多。他提倡教学相长,坚信弟子不必不如师,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指导过的研究生,很多考取了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著名高校的博士,早年所带的本科生,不少已成为985、211高校的教授、博导。每有喜讯,赵老师必开家宴请学生聚餐,表扬先进、勉励继起。

近年来,赵老师时常邀请走出校门的学长按年级重返校园,从不同角度为学弟学妹们做“如何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主题报告,现身说法地为学生的人生规划起到借鉴和激励的作用。

在学生眼里,赵老师是他们心灵的引导者,为他们拨开迷雾,排忧解难,指引方向。山西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院长贾月说,同学们习惯称赵老师为“师父”,因为他不仅是学业进步的指导者,更是精神成长的指引者,不仅教学生做学问,更教学生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而且这样的指导和指引不仅在课堂上,更在课余,不仅是学业之中,更在“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点滴之中。以这样的谦谦君子为师,同学们的共同感觉是四个字:如沐春风。

也许在山西大学校园的某条道路、某个教室、赵瑞锁教授家里的餐桌上,不时会出现历年所带毕业生三两或成群的身影,他们温言或壮语的谈论,接续着五湖四海的山大学子曾经在课堂上、校园中的青春梦、文学梦、人生梦、家国梦。这些梦想连接着现实,关照着中国文化人格中的真善美,关照着社会民生精神秩序的建设,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强国复兴。

百年学府,岁月悠悠,不知丁香几度发。一生心血,三尺讲台,芬芳桃李遍天涯。如今的赵瑞锁教授,苍龙行雨,老树著花,依然坚守着不变的初心。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