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三个人的战斗——记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奖团队

2022-07-05 信息来源:校报记者团 文字:郑慧萍 李浩静 高雅萱

“在隆冬,我终于知道,在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亲手写下每一个符号、敲出每一行公式,从建模到编程再到最后的论文写作,从白纸笔尖再到电脑屏幕,一年的辛勤准备,三天两夜的通宵拼搏,当最后一个句点落下,仿若飞逝的时间终于定格,王婧蕾、李晨凯、张鹏三人心中悬挂的巨石也随之落下,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战士们终于得胜凯旋。



未知里孕育惊喜

“无数的未知包围着我们,才使人生保留迸发的乐趣。”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距离报名截止越来越近的日子里,表白墙上一条招募队友的信息显得有些潦草和匆忙,可是临时组建起队伍的三人不曾料到,就是这样一个戏剧性的开端,促成了一个充满惊喜的结局。这是三个年轻人的小团队,气势却如同所向披靡的千军万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来自不同专业却有共同目的的三人就这么聚在了一起,成为并肩作战的队友。他们分工明确,目标一致,勇敢无畏地朝着未知前进。

李晨凯回忆起与队友磨合的过程,那并非是一帆风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这句话似乎同样适用于这个团队之中,不同的专业带来的是不同思想的碰撞,既擦出火花,也显露出差异。作为计算机专业的王婧蕾和张鹏更倾向于对数据的掌控与解读分析,可是物理专业的李晨凯却更注重于模型,于是分歧成了必然的存在。但是,三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只有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展现个人的才能,李晨凯坦言“就是多讨论”,于是相差甚远的专业学习内容提供了更为丰富广阔的思路,不同的解题方法带来了更多的创新途径,道不同谋为先,名为团队协作的种子终于发芽开花,茁壮成长。


挑战中迸发魅力

“车唯恐地之不坚也,舟唯恐水之不深也。有其器则以人之难为易。”

在提到数模竞赛与其他比赛有什么不同之处时,三人纷纷表示“这可不是简单的解一道数学题”,比赛中看似高度自由的时间分配规则,却在无形之中给选手们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从建模到编程再到写作,自学掌握多达十五、六种的数学模型已然是最基础的要求。此外,对于偏重实际运用的数模比赛来说,一道题涵盖物理、化学各方面的问题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小事”。逻辑思维能力,文字运用能力,对格式美观的把握,对细节要求的掌控,甚至是通宵达旦对体力的消耗,都是这个三人团队在比赛路上必须克服的困难。李晨凯在回忆比赛三天的情形时也分享了一个小插曲,在第一天之后第一小问都没有做完的情况下,细心的张鹏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用近乎大海捞针的方式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公式,正是这个“好运气”让接下来的比赛渐渐顺利。

而这样的运气正是来源于一日一日的努力,“多练习,多配合”“多准备,不放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建议”,这样寥寥几句似乎就是他们的通关秘诀,但背后却是无数个日月星辰见证过的挑战,有着用无数次尝试积累换来一次成功的别样魅力。


一次尝试  无限可能

“青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

高考的失利曾让李晨凯与心仪的物理专业失之交臂,但是在就此放任它成为意难平与咬牙坚持再次选择之间,在心灰意冷与重整装备再出发之间,他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一年之后,他也如愿以偿,得到了一次重新开启可能的机会。

张鹏在分享他学习之余的生活时提到大一时参加的自行车社团,与志同道合的三五好友,聚在一起,骑着车,迎着风,穿梭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感受着每一个可能的发生,“这才是大学生活吗!”。

王婧蕾在回忆大一生活时,不禁感叹虽然现在逐渐专注学习,但那时却有着无穷的精力与无限的热爱,参加了各种的组织、活动,很忙碌但更多的是充实丰富。

似乎正是这样多彩的经历让三个人因为“尝试”聚到了一起,没有抱着必定拿奖的心态,却始终付出着必定胜利的努力,期待可能,追求可能,最终也迎来了可能。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是一场三个年轻人并肩打赢的战斗,也是他们一次超越自我的旅行。他们为收获了全国一等奖这样傲人的成绩而欣喜,也感谢学校与学院为他们创造了好的条件和老师们耐心细致的辅导,也为自己在备战期间的坚持而感到自豪。

将心赋予学术,将梦洒向蓝天。因为年轻,不畏幽寒,不屑鸣呃;因为年轻,不吝尝试,不惧挑战。于是,万丈光芒在脚下,无限可能在前方。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