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做有责任感的青年教师——记2021年度“优秀青年教师”马志斌

2022-08-02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处


马志斌,现任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7月入职山西大学,2016年12月晋升副教授,2021年6月获博士生导师资格,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煤矸石和粉煤灰等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身正为范 言传身教

马志斌坚持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到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他总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时刻不要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热爱祖国,不要忘记祖国对自己多年的培养,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服从党和国家的号召。作为一名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工作者,他希望抓住所有机会,向公众宣传固体废物处理和利用的相关知识,积极参加各类科普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服务社会。他时刻要求自己身正为范,希望通过自己实际行动和亲身体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带动作用。

修业研教 德技并修

在本科教学上,通过加强对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和认真备课,马志斌将教学与自身的学习、科研经历相结合,努力做到将知识点讲得通俗易懂、有逻辑,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在教学过程中,他重视对成绩偏下学生的引导,针对不同的学科特点,基于自身对学科和课程的理解,与他们分享自身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优化学习方法提高成绩。

在研究生培养上,坚持与研究生实时交流,对研究生的阶段进展和实验方案严格把关、及时指导,尽力做到第一时间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他始终坚持“授之以渔”的培养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将自己从事科研以来积累的文献整理、总结和凝练科学问题的方法、经验与技巧倾囊相授,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科研状态。他会与学生一起,分析解读重点文献,探讨创新性、科学问题及研究思路,培养学生“挖掘现象背后本质”和“探求新知识”的能力。他用自己勤奋的工作态度,带动研究生形成踏实进取的学习习惯,他所培养的研究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在科学思维和工作习惯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进步,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惊喜”与硕果。

同心协力 不务空名

在日常工作中,马志斌服从团队的工作安排,积极服务集体,认真完成团队交给的每一项工作。

2014至2017年期间,马老师曾承担扫描电镜、热重-质谱联用、化学吸附仪、物理吸附仪、低温灰化仪和元素分析仪等多台大型仪器的安装培训、仪器调试、日常管理维护和培训学生等相关服务工作,他以较强的责任心保证了这些大型仪器的连续稳定运行,为研究生日常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014年8月,马志斌入职资环所的第二个月,恰逢研究所申报山西省煤基科技攻关重大项目,马志斌从收集附件、查新、服务工作等简单工作做起,与研究所其他老师并肩作战。随后的几年里,他积极参与研究所组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山西煤基低碳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的申报工作,参与撰写申报书、担任项目申报秘书、收集附件材料和外联等,与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合作单位的同仁反复讨论研究内容、修改研究方案和凝练科学问题,多次往返组织单位和参与单位集中修改申报书。通过参与项目申报工作、凝练科学问题,将研究方向由原来的煤化工领域逐步调整到研究所主流的固废利用方向上来,使自己的科研工作完全融入了资环所大家庭。“以集体发展为重,看到成果的那一刻,会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当他谈起这些年申报项目、参与科研教学工作的时候,眼神闪烁着光芒,语气分外的诚恳。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正是在一次次的潜心科研、磨石琢玉中,马志斌追寻着对科学的信仰、对初心的坚守;在漫漫的求索与执着的进取中,不断前进,成长。在平凡中发现宏伟,于宁静中储积生机,在无数宁静的夜晚中笔耕不辍,在知识的海洋中赢取那心灵的海阔天空。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