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信息来源:教师工作部
赵建萍,女,汉族,1964年11月生,民革党员,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生导师,著有《现代保险理论与实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研究》《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融合研究》等。从事高等教育34年,无私奉献、坚持探索,教学实践中采取全过程育人、差异化施教的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34年来,她一直扎根在高校思政课教学第一线,牢记党的宗旨,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坚持把育人和治学融合,把所讲授的课程、学生的专业特色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将非遗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开展葫芦非遗进课堂,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教育与浸染,提升综合素养。她把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潜心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问题,取得了系列学术成果,发表核心期刊以上学术论文30多篇,专著2部,合著1部,参编著作教材3部,主持课题6项,参与课题4项。
教书育人传承优秀文化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过程中,赵建萍始终坚持把育人和治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有效融合。她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时,始终坚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红色文化融入其中。同时还在每个学年开展为期一周的以“思政引领晋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旨的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采用实地考察、网上搜集、集体研讨、分工合作等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企业文化。
2019年6月她出版了教学实践成果专著《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融合研究》,该书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探讨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融合度,以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通过对研究背景的分析,提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回答了红色文化为什么要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分析了红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系统梳理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度,对红色文化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融合、与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融合、与高校学生道德教育的融合、与高校学生“三观”教育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建议。
立足实践提升科研能力
教学与科研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一对需要平衡的辩证关系。赵建萍立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响应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方针,前期发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者集体劳权问题探析》《农村健康保障制度研究》《邓小平市场经济的理论特色》等学术论文,承担两个“太原市老年人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太原市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研究”企事业单位委托研究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研究》专著。在这本书中,她首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社会保障进行界定,围绕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其次回答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国内社会保障的发展脉络、轨迹、案例及制约因素等内容进行了全面分析。最后回答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的对策建议问题。对新时代社会保障面临的新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全球范围内社会保障的变革趋势、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研究与评价,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教研相融丰富课堂内容
多年来,除了认真进行教学研究与科研以外,赵建萍还认真履行大学教师服务社会的神圣责任。坚持引进来、走出去,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曾作为山西省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党史宣讲团成员进社区、进企业进行宣讲;组建思政非遗研究团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视阈;立足大思政格局,以非遗传承与思政课程融合为主要研究对象。
她依托永济是中国宝葫芦发祥地的优势,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策略,带领团队策划打造出葫芦文化街、文化长廊、文化墙的太宁葫芦特色示范片区。策划设计落地了河东葫芦文化创意园,使其成为葫芦创意之都永济的一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擦亮了河东葫芦“非遗”这一金字招牌,使“河东葫芦”成为一道“会说话”的文化风景。
此外,她还带领团队策划、主办“思政教育·非遗传承”活动,开辟了思政课程建设、非遗技艺传承的新渠道,提升了思政、文化双重育人成效,为思政教学课堂与非遗传承课堂的有机融合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教学实践中,她亦带领团队策划、组织了展非遗·感党恩·促传承思政教育展,依托思政课堂实践教学创作出200枚葫芦文创作品,积极探索非遗传承与思政教育协同创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遵循农文旅融合的方针,重点在思政教育方面深耕细作,研究开发出小故事·大思政----河东葫芦非遗研学课程,创立了展非遗·品文化·传经典的社会教育品牌。
作为弘扬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先锋,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非遗研学的全过程,以小故事彰显大思政,不断丰富着教学内涵:带领团队完成了河东葫芦文化墙、河东葫芦文化长廊、河东葫芦文化一条街的100多个板块的河东葫芦故事编撰工作;2019年5月,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在山西河东泽芦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开山之作河东葫芦文化创意园建立了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教学基地。赵建萍课题组建立了非遗文化永济市教学科研实践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全体教师在基地举行了“思政引领晋步,建设美丽中国”的集体备课活动;2019年6月,美术学院2017级学生在她的指导下,在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把非遗文化、红色文化与专业优势有机结合,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为题材,把对祖国的热爱深情地隽刻在葫芦上(由基地赞助葫芦),完成了140件红色葫芦文创艺术品,在基地共建了共和国红色记忆葫芦展馆;2020年6月,赵建萍又带领团队承担了基地的委托研究项目“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开发与协同研究”;2020年7月完成了河东葫芦文化百米画卷的文字编撰,韩书保书记为百米画卷题词“党建引领非遗谱新篇”,张守夫院长为画卷题词“思政先行共圆传承梦”;2020年8月完成了河东葫芦非遗研学基地的研学教程、研学教案、研学课件的编写工作,协助基地成功获批永济市、运城市中小学生研学基地;2021年以建党百年,弘扬科学家精神,做红色文化传承人为主题,组织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在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完成了171件新非遗红色葫芦文创作品,共建建党百年馆,并被立项为国家级河东葫芦红色文化学风传承示范基地。
葫芦红色文化学风传承示范基地的建立和团队的践行,真正实现了产教文旅深度融合协同创新,把思政课堂搬到了河东葫芦绿色氧吧,把河东葫芦非遗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把河东葫芦非遗搬上了思政课堂,结出了思政融入非遗研学,非遗融入思政课堂的硕果。
从教三十余年来,赵建萍真正做到了“香茗满斟馨满袖,执笔教坛驾轻舟。”她致力于将教学与实践相融合,将满腔热血奉献给学生和社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是对她全部工作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