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8 信息来源:山大组工在线 文字:邹书予
朝阳下,天山雪松傲然挺立,扎根在险山峻岭间。一曲《山西援疆誓词之歌》豪情激越,律动在新疆大地上。
2021年8月7日,山西省第四批对口援疆专业技术人才、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张红艳,结束1年半的援疆历程,从昌吉回族自治州返回太原。作为一名有着26年党龄的中共党员,她将真情融入文旅援疆事业,在天山北麓抒写新时代山西援疆工作高质量精准发展的故事。
挺身而出圆梦祖国边疆
张红艳没有想到,实现一个萦绕心头多年的愿望,只在电光石火间。
2019年12月底。“山西省组建第四批援疆队伍,急需一位本专业教师承担技术人员!”历史文化学院党委通知急如星火,却点亮了张红艳的心。援疆、援藏,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是张红艳一直以来的心愿。2019年丈夫援非,留下她和女儿彼此照料,她没有阻拦。“非洲太遥远,但支援祖国边疆,我有信心!”当初的约定言犹在耳,现在机会摆在眼前,稍纵即逝。
新疆神秘美丽,却是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气候干燥、温差悬殊,还有未知的工作岗位和同事,她能胜任吗?女儿处于考研关口,备战紧张难免焦虑,她能放心吗?
“今天上午确定人选。”被告知时间紧迫,必须立刻抉择。张红艳心一横,“我报名!”接收通知、权衡考虑、最终决定,前后不过1小时。
2020年2月,受疫情影响原定启程时间被推迟。两个月时间,集中学习领悟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研究援疆各项具体政策、恶补防疫知识、安顿家人……张红艳忙得不可开交。4月10日,万事俱备,披挂进疆。
运用专业推动文旅援疆
入疆后,头等大关是适应环境。长期见不到雨,干燥性鼻炎在所难免,张红艳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清理鼻腔中的血块。人大代表走访、旅游资源调研,昌吉州7个县市来回跑,腿脚浮肿难消,她却毫不在意。“心里早就做好准备,所幸大家都住在援疆楼,互帮互助,再难也能坚持。”
4月20日,7天隔离期结束的第一时间,张红艳就与其他援友一起,与受援单位对接,进入岗位,被安排到受援单位昌吉州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与旅游局规划产业科,负责推动文旅援疆事业和文化润疆工程。
参与起草《昌吉州民宿管理办法》《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研究制定昌吉州文化旅游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参加天山1号风景道、百里丹霞风景道、车师古道、木玛沙漠公路“四条旅游风景道”重点项目建设……张红艳暂时离开教学岗位,在另一条战线发挥专业技术特长。
接到昌吉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任务,各科室立即联动运转起来。由她搜集资料草拟的文件初稿被传到其他科室,针对各自工作反馈意见,又汇总回产业规划科。张红艳和同事经常在办公室逐条讨论,共同敲定文件内容。“分工协作、理顺流程,是迅速进入状态的良方。”张红艳说。
“专业要与自治州当地实际相结合,不能凭着理论知识蛮干。”张红艳针对昌吉州资源特色、地域特色、多民族特色和经济地理区位优势,提出将沙漠旅游、森林草原旅游、冰雪旅游、低空旅游、军垦旅游、民俗旅游等作为当地旅游业重要发展方向,建议推出摄影写生旅游、秘境旅游、边境旅游、中药养生旅游等专项产品,形成全方位、各层次、立体化的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教学岗位经验也派上用场。阜康市为设立昌吉州旅游学校征求意见,张红艳利用高校教师职业专长,为阜康市昌吉州旅游学校提供课程设置体系和发展建议。昌吉州红酒产业独具特色,张红艳还结合当地红酒产业带发展趋势,为旅游学校设计红酒系列专业。
履行受援单位岗位职责同时,张红艳还承担着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临时党委宣传部工作。“宣传部政治把关严,有时几百字稿件,要讨论好几个小时。”新疆的太阳落得晚,而她援疆1年半,从未在日落前结束过工作。白天在受援单位上班,夜晚回援疆楼干宣传,凌晨三四点灯火通明,几乎是常态。
长期熬夜导致生物钟紊乱,失眠也缠上了张红艳。凌晨入睡,第二天继续提起精神工作,如此状况一直持续到返乡。“能扛就自己扛,我们越忙,援疆事业发展越好。”
搭建桥梁助力文化润疆
“我叫张红艳,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面对张红艳热情伸出的右手,木垒县中兴村村民唐友神情紧张,显得不知所措。
结对结亲,是援疆干部与新疆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重要举措。但刚开始的生疏与拘谨,却成为横亘在张红艳面前的难题。“人心换人心。”张红艳坚信这点。
“晋疆情·晋昌行”文化润疆活动中,张红艳带领奇台艺术剧院演员,前往山西晋城开展文化交流。为防降温,她多带了几件厚外套。“既然把孩子们领出来,就要照顾好。”一下飞机,张红艳就把所有防寒衣物借给别人,直到返程,自己身上都只穿着一件西装。
每次完成推介任务返疆,张红艳的行李箱里总不缺山西特产。老陈醋、平遥牛肉、太谷饼、神池月饼……大包小包往回扛,援疆楼和新疆朋友们见者有份。木垒县大旱歉收,张红艳携带食用物资,看望并关心自家“亲戚”农业保险情况;冬夏严寒酷暑,她也从不忘送去关怀。
一次在喀什市区,张红艳和援友们乘出租车回酒店住宿,由于沟通问题,出租车超过十几公里后又折返。“给你们算起步价。”维吾尔族司机见张红艳是援疆干部,用不标准的国语连连赔礼。“你跑那么远的路,耗时又耗油,还是按照计价器的数字来。”下车时,张红艳无意瞥见司机脸上露出一丝动容。
每周学说一句少数民族语言、练习少数民族舞蹈、亲身体验少数民族毡房和服饰……前方指挥部组织大家了解受援地人文风俗,张红艳乐在其中,为援疆工作积累出不少实地调研资料。工作之余,她还时常向当地人民介绍山西文化和旅游特色。“在昌吉州,山西援疆干部走到哪里,都备受尊敬和欢迎。”
“张老师,本来以为大学教师会很严肃,想不到你没有一点架子!”昌吉州的朋友们评价。
“张老师,在哪里都能听到你的笑声,你就是援疆楼的一道阳光。”年轻的长治援友陈亮开玩笑。
后来,张红艳再去木垒县“走亲戚”,香喷喷的大盘鸡总是餐桌上的常客。临行前,“亲戚”韩慧红追出门口,塞给她一双拖鞋。“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可送,这是我亲手做的,你当作纪念吧!”
“《中国发展网》头版头条发布山西援疆信息!”在援疆同事共同努力下,山西援疆工作推向国家层面,也得到前指领导表扬和省领导肯定。“这些成绩,属于每一位援疆干部。”
2021年3月,张红艳被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评为宣传信息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7月,张红艳当选昌吉回族自治州优秀党务工作者。
“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荣誉背后,是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山西大学教师,有幸投身晋疆两地文旅事业发展和友谊进步的见证。1年半的援疆之旅,让我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对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理解和认识,为助力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贡献了微薄之力。”张红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