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寒假实践 | 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山大学子在祖国各地展现出青春风采

2022-02-26 信息来源:校报记者团 文字:罗文泽 刘然 李沐蓉 任雅楠 饶玉芳 王天栋 王怡

万物寂静,飞雪有声。冬日的风吹过大街小巷,为我们带来的却是有关温暖与奉献的故事。这个寒假,我校无数学子,在家乡的各个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岗位,在祖国城市与乡村的各个角落,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疫情一线、“两会”会场、图书馆中、体育馆内……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冬日清冷,却不能阻挡他们温热的灵魂;寒风瑟瑟,却不能阻挡他们甘于奉献的内心。伴着岁初的一抹暖阳,我们把山大学子的实践感受与切身体悟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他们的故事,沉浸在这份温暖与热爱中,一起等待春天的到来。



21级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类的苗芳同学来自山西省忻州市岢岚县。在寒假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她积极参加了当地关于“关爱困境儿童,慰问传递温暖”的实践活动。活动中她不仅仅向我们展现了当代青年关爱困难儿童、传递社会爱心的时代责任感,更在自己的心中播种下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种子。

本次活动中,苗芳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前往困境儿童家中填写家庭情况记录表,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态和面临的实际困难。她深入贫苦家庭,数十次走访调查,仔细了解每一位孩子的辛酸故事。每每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都让苗芳更加坚定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完成好自己的每一个任务。

阳光透过破旧的窗棂,即使身处昏暗也依旧充满温暖。在走访的过程中,苗芳认识了一位单亲留守家庭的男孩。一进入男孩家中,映入眼帘的便是满墙的奖状,孩子即使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极其优越的生活教育条件,但胜在认真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苗芳和其他志愿者们对该家庭的常住人口、收入情况以及监护人信息进行了仔细核查,同时也积极与孩子进行沟通,及时记录并上报当地部门。在和孩子深入交谈的过程中,男孩沉默寡言不善言辞,却还是将家中为数不多的零食送给了他们。那一刻,苗芳看到了来自孩子的温情,这是这世间最珍贵的宝藏。“真心希望他们童心未泯,所遇皆甜;希望他们心底有爱,眼中有光;更希望他们一生与美好相伴。”这是苗芳对孩子们的殷切祝福,更是她善良内心的独白。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即使孩子们的处境并不优越,但只要我们坚信爱的力量,相信国家这一坚强的后盾,爱与温暖便将一路同行。走访结束之后,当地政府根据收集的信息对当地的贫困家庭进行了政策性补助,切实落实好国家扶贫方针,孩子们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与教育资源,家庭压力也逐渐减轻,这为孩子们带来的巨大温暖让她充分意识到自己任务的意义之重大。

“想要体悟花的芬芳,就要献出一片花园。”苗芳还在活动中认识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志愿者,面对繁杂的核查任务,他们各司其职、互帮互助,认真完成着每一项工作。“作为岢岚人,我们都希望为家乡奉献出一份绵薄之力。”这句话真正诠释了青年的使命感和时代担当。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应该拥有勇于付出、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只有传递出爱的种子,才能收获属于未来的金色麦田。苗芳还将怀揣爱和梦想,不负青春韶华,在志愿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一腔热情奉献家乡,以书为媒传递爱心。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21级汉语言文学专业靳王璇同学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切诠释了这份对家乡的爱。一直关注家乡志愿工作的她,在看到襄汾县图书馆发布的招募志愿者信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假期伊始就开始了这份有意义的工作。

寒假两个月风雨无阻,她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每天上午八点准时到达图书馆开始一天的工作。整理地方文献和杂志、分类摆放归还图书、打扫馆内卫生、入馆疫情防控、维持馆内秩序......这是她每天的日常。图书馆的读者上到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下到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同年龄的读者需求不同。“作为一名志愿者就是尽自己所能帮助到他们,根据读者需求和兴趣推荐一些适合他们的书目。”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渗透进千家万户的生活之中,这是靳王璇的目标。她与其他志愿者一道通过讲解来推广图书馆文化,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家乡、认识家乡。“我也在平凡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小美好,增长了见识,结交了朋友。看到读者对我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她这样回答。

图书馆中工作日常不仅充实了她的生活,也让她对于学习和生活有了新的思考。“从事志愿活动的这些日子,我了解到县域文化发展当中存在的很多实际问题。一些县城的文旅事业发展并不完善,图书馆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力有限。我希望自己将来可以与其他同学一道为家乡文旅产业的全面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一次好的志愿活动可以在锻炼自身能力的同时增长见识。这次志愿活动,靳王璇一路有收获、有感动。每天八个小时的在馆时长、优秀志愿者荣誉证书——这些实质性的收获都让努力变得更有意义。她希望能将这份热爱长存心间,带着梦想与希望一路前行,行稳致远。从校内摆放车辆、光盘行动、疫情防控到校外的图书馆志愿活动,她一直在路上,全力以赴浇灌青春之花,书写动人的青春篇章。



来自20级新闻学院新闻学专业的陶致桦同学,在寒假参加了“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的志愿活动。他在放假前就报名参加了家乡的寒假志愿者招募活动,假期第二天便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团委办公室正式上岗。收发材料、信息整合、资料收集便是他的工作日常,除常规工作之外,他还与其他返乡大学生一道,承担着一些临时机动的工作任务。年底县里召开“两会”,他便前往会场从事后勤保障任务;今年正值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他便前往当地档案馆搜集整理相关资料;冬季疫情防控压力大,他便加入青年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随时待命准备工作。

“我能为我深爱着的家乡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是一件令人骄傲的事。”陶致桦说这些工作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简单,反而有些冗杂。在工作中他需要有足够耐心和细心,与他人打交道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对他而言也是一种考验。在学校他积极参与中部博览会等大型赛会的志愿服务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优秀志愿者的表彰。但他还觉得自己的实践经历不够丰富,“大学期间应该培养健全的人格”,因此他还继续在社会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在寒假阶段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中陶致桦收获了许多,在这里他提升了工作技能,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还结识了一些好友。“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都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工作之余他们相互交流学习经验,上下班同行,还经常一起吃饭,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实践活动结束后他获得了“优秀实践个人”与“优秀志愿者”的荣誉称号,还收到了来自当地政协的一封感谢信,感谢他在“两会”中的奉献与付出,这令他十分感动。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陶致桦对家乡热爱的体现无处不在,他关注家乡的发展,经常在朋友圈中转发关于家乡的文章,每当看到家乡的发展成就便迫不及待地与人分享。“这次有机会为家乡做贡献是我的荣幸。”他希望有更多的学子铭记家乡哺育自己的恩情,为家乡建设贡献青春力量。苍穹不负少年意,岁月不枉赶路人。相信在无数青年学子的努力下,他的家乡明天会更加美好。

总有一颗颗年轻的“红心”紧贴着人民的心,他们闻风而动、坚守大局,如原野中的一团火,燃烧着美好的希望。

今年寒假,河南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19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刘泽甫同学和21级初民学院文史哲试验班王晓晓同学的生活。此轮疫情最严重时,河南有14个高风险地区,21个中风险地区。“眼见省内中高风险地区数量不断增加,居民人人自危,担心疫情发生在自己身边。”在这危急关头,王晓晓看到濮阳市清丰县共青团招募志愿者的消息,立即向所在乡镇负责人报名,想着为家乡防疫做些实事。就这样,她成为一名防疫志愿者。刘泽甫同学也积极响应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政府的防疫工作号召,成为志愿者中的一员。他们竭尽全力服务家乡人民,彰显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精神风貌。



刘泽甫同学寒假期间参与了河南的两次全员核酸检测。“面对群众的困惑和不安情绪,我会一遍遍地讲解和安抚。起初群众并不理解为什么拿着身份证还要再次输入信息?为什么不可以直接做核酸检测?我就站在门口向大家解释个中缘由,有时还会唠唠家常,大家熟络起来,后来人们便没有那么多困惑了。”凛冽的寒风吹在身上,而他的话语却令群众暖在了心里。核酸检测工作一次次有序进行着,刘泽甫也看到了出力不求回报的党员大叔,坚持不懈劝阻红码阿姨的大哥,他明白有一批人与他站在一起,为家乡的防疫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王晓晓同学则参与到了当地防疫的后勤工作中,她的主要任务是配合当地疫情防控小组进行工作。这项任务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非常复杂。王晓晓需要将乡镇中人员易聚集的场所进行详细分类,方便后续对其进行赋码工作;她还通过工作群整合基层疫情防控的照片,以最大程度确保相关政策落地实施;任务最艰巨的工作当属配合流调小组处理流调数据,她需要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询问健康码红码者以核实流调表。这些工作都不允许她出现一点差错,而王晓晓也非常优秀地完成了所有工作。



除防疫活动外,王晓晓还充分利用假期时间为家乡留守儿童辅导作业。她希望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怀和温暖。“通过辅导作业,我能帮助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倾听孩子们的心声。我希望他们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200多小时的志愿时长也让刘泽甫收获颇多,他感动于人们发自内心的家国情怀;感纫于迎难而上的党员干部;震撼于齐心抗疫的人民群众。在疫情防控总结表彰大会上,当地政府感谢那些在疫情防控期间的青年志愿者们,表彰他们识大体,顾大局,为守护自己的家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全体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自2022年2月1日起,河南省内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基层志愿工作看似平凡,却切实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钢铁长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两位同学利用这个寒假去拥抱家乡,为做好家乡疫情防控工作辛勤付出,为社会发展不断奉献心力。“希望全国疫情早些结束,家乡发展欣欣向荣。”这是他们对祖国、对家乡最真挚而美好的祝愿。

勇于奉献,无私实践,是山大学子的青春底色。岁末年初,抵不过他们服务社会的信心;寒冬腊月,挡不住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一言一行,举手投足,尽显山大学子的青春风采。图书馆里,他们细心归整书籍,方便一位位渴求知识的读者;田野乡村,她们关爱困难儿童,温暖一颗颗孤单的心灵;街道社区,他们参与疫情防控,筑起百姓身边的第一道防线;机关单位,她们协助工作人员,为回报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一次次历练中,他们拥有坚定不移的目标,付出持之以恒的行动,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成就了更加优秀的山大学子。冬夜静谧,漫天星辰,山大学子用一点点热爱点亮寒冬,还将继续用一丝丝付出温暖世界。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