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3 信息来源:校报记者团 文字:李沐蓉 张梦怡 张佳宁 张碧霞 图片:受访者 马静鑫
因热爱始,以毅力执,守正出新 继往开来,传承千年文化注入时代气息,前有穆穆古人星光灿烂,今有山大学子群英堂堂。
翩翩年华 梨园戏歌
一方戏台唱底蕴,梨园子弟毓文华。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晋剧用其圆润柔美的旋律诉说百余年三晋历史。山西梆子历经风雨,代代相传。如今,以00后为主力的大学生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更深沉的热爱。一众同志青年并肩同行,让晋剧文化更加璀璨夺目。
晋剧自清咸丰年间起源,糅合了慷慨激昂的艺术特色与婉转细腻的抒情风格,轰动一时。带有山西话音韵的晋剧流传开来,成为山西文化的瑰宝。为继承创新晋剧文化,在2019年10月,山西大学被正式挂牌设立为“教育部晋剧艺术文化传承基地”。在此契机下,山西大学青年学子也付出了努力,次年9月晋剧艺术传承社正式成立,成为面向当代大学生传承传播晋剧的主阵地。“推动晋剧文化在当代的传播传承是我们的初心,更是使命”。为扩大晋剧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影响力,他们参加过省级艺术展演大赛,荣获佳绩。为推动晋剧文化的继承发展,他们配合晋剧基地完成了教育部“传承的力量”校园行教师节特别节目,通过央视媒体向社会展示山西大学晋剧社成员在文化传承上的青年力量。
优秀成果的背后,是社团成员的初心如磐,奋楫笃行。
为讲好山西话,留存晋剧文化的本真,校园晋剧爱好者齐聚晋剧社。他们用诚挚的热爱点燃学习的热情,跟随专业老师潜心修炼,用年轻的身躯舞动源远流长的戏曲文化。为演绎出更加精彩的表演,他们奔波于排练厅与食堂之间,一次又一次的唱念做打,锲而不舍,笃志前行。传承是薪火相传,他们意识到晋剧文化的传承或许要从更小抓起。2021年10月,晋剧社成员走进山西大学附属中小学,将口耳相传的故事用晋剧的表演形式生动演出。戏曲中挺拔的身姿,尖细的嗓音展现了山大学子对晋剧的满腔热忱,为新时代的少年们做了有效的戏剧启蒙。
作为成长于21世纪的青年学生,对于晋剧文化的创新,他们充满新奇的想法。传统的晋剧邂逅流行音乐,形成戏歌。如此便可引领更多青年群体了解晋剧,传唱晋剧,从而壮大爱好晋剧的学生队伍,为传承注入更蓬勃的活力。
“我们要将晋剧的美用身段舞出来,用戏歌唱出来”,山大学子始终坚守初心,用新时代的思维,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传统晋剧文化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此间少年 跃马挽弓
斜阳向晚,倦鸟归巢,有这样一群人借着操场边昏黄灯光手持挽弓,不辞辛劳练习各种招式—他们是挽弓社成员。
“挽弓作为传统体育,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甚至于不了解,在全民健身战略的号召以及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决定将弘扬挽弓文化作为自己的一份责任,让挽弓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延续山西文化,中华文明。”挽弓社在今年由此成立,“通过身体叙事,亲历传统文化洗涤。”是挽弓社的宗旨。
张壁古堡武庄挽弓,源自武举,以弓健体,持弓而未执箭,取传统武术呼吸吐纳之法与习练套路;由弓引体,气血平和,内外兼修,融汇合一,是一项将体育健身、文化传承、介休故事融合一体的健身项目。武庄挽弓可追溯到宋朝武举项目挽强,以北宋名将山西介休籍人郝质“挽弓第一”为背景,展示古代武将娴熟的射箭技巧。这对研究我国的社会发展、礼仪娱乐、兵器工艺、生产生活和体育竞技等方面都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
“挽弓当挽强”。所有成功的背后,都是苦苦堆积的坚持。经营一个社团并不是容易的,挽弓招式的学习也并不是轻松的,社团招新人数不足也曾让他们烦恼。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请教老师,与社联交流。他们明白弘扬一个文化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任重而道远,仍需不断努力。“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是他们常常在训练时激励自己的话。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弘扬挽弓文化他们并不只是纸上谈兵,而是落实到了行动上。在百团大战时,社员们在看到国外留学生后,热情地向国外友人介绍挽弓,并邀请他们一起体验,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挽弓社在传承的同时进行了创新,在音乐上将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进行融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动作上结合了武术与体操动作如马步弓步、燕式平衡等。力求开拓创新,让挽弓吸引到更多的人。宋有郝质,信义担当,勇武过人,挽弓第一。今有山大学子,担当时代之大任,谱写挽弓篇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挽弓可以走进更多的校园,走向更大的舞台。
行笔走墨 启润青春
取一方砚,研一锭墨,铺一张宣纸。临摹字帖,感悟书法一点一画互为生发、彼此衬托的和合思想。执笔绘山水,体会“几笔勾勒似云锦,点墨绘出心中情”的意境之美。
本着让更多同学感受到书画文化魅力,培养书画兴趣的初衷,一群热爱书画的山大学子创立了兰亭书画协会。十九年来,社团成员们共同努力,薪火相传,获得了“省优秀社团”“山西大学十佳社团”“社团文化节精品活动”“优秀团支部”等多项荣誉。然而成功的路上不仅有鲜花和掌声,也需要披荆斩棘与乘风破浪。在信息化时代,书画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何培养大家对传统艺术的兴趣,缩小两者之间的距离是社团面临的首要难题。面对这个困难,社团成员认真思考了传统书画所能带给大家的益处,把专业知识与趣味活动相结合,以最贴近生活的方式、最易懂的语言,为大家呈现书画的魅力。从日常的书体临摹,到书签、扇面、对联等各式作品的创作,再到各种线上线下的作品小比赛,鼓励大家动手创作,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和成就感,从而自然地拉近同学们与书画的距离。
“我们需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研究书画文化,在历史中寻找当代的价值,在传承中孕育新时代的气息,真正做到汲古创新,从而创造性地继承书画文化,使书画走近生活,走进更多的家庭。”这是社团人对当下传承书画文化的看法和理解。为了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培养同学们对书画文化的热爱,社团计划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专业理论讲解,让同学们对书画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用亲自体验的方法提升线下活动的直观感染力,增强活动的参与感与趣味性。
“把书画当作朋友,以书画静心、修身、养性、达意。”是社团成员们对书画的态度,也是他们对山大学子传承书画文化的期盼。书画文化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文化气息,更承载着每一位华夏儿女独有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质,是中华儿女独创的表达方式。希望山大学子们能够以书画为友,在生活中体会书画文化。
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诸多文人墨客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饮酒赋诗,留下了《兰亭集序》这一流传千古的书法大作。今天,山大学子笔饱墨酣,于黑白浓淡中营造别有洞天的艺术世界,书写青春华章。
龙腾狮跃 勇往直前
龙狮协会,成立于2021年10月。在校团委的领导下,由26个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组织建立,以“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开展社团活动。舞龙狮是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龙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舞龙又称为“耍龙灯”、“舞龙灯”等,龙作为中华民族所崇拜的图腾,被看作是兴云布雨,消灾降福的吉祥灵物。人们通过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等,狮在中华文化中是威武、祥瑞的象征。舞狮有着祈求平安、幸福、吉祥的意蕴。
龙腾狮跃步步高升,千锤百炼渐渐成长。每一次舞台上的高光时刻,都是台下一次次辛勤付出的结果。舞龙狮起初是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的一门课程,而课程的开设激发了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兴趣,在自己认真学习的同时,也想让优秀的文化在整个校园内焕发生机。建立社团的念头在心中萌发,他们开始了更加刻苦地训练,寒来暑往,变化的是温度,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一份炽热。腾翻、扑跌、跳跃、登高……一个个高难度的动作,并没有让他们退缩。就算是跌倒受伤,心中的激情不会磨灭,依旧勇敢坚强地站起来,咬牙坚持完成每一次训练。舞龙狮是一项耗费体力的活动,对女队员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民族精神的感召,龙狮力量的传递,她们投入更多的精力,用行动证明女生也是可以做到的。“秉承着一份热爱,便无惧前方的艰难”,怀着共同的期盼,化压力为前行的动力,他们共同携手荣登舞台,展现中华龙狮风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作为一个刚成立不久的社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心中的精神家园,是我们心中特有的情结。龙狮协会希望龙狮文化能真正融入山大学子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尝试,在做好社团招新工作的同时,打算与其他社团联动,和其他学院合作,扩大龙狮文化的影响力,让更多的山大学子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目力所及,皆为荣耀,让我们共同奔赴远方的星辰大海。让激情澎湃的龙狮活动唤醒我们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让我们的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龙腾为证,热血难凉。期待明年龙狮协会为120周年的山大献礼。文明巨卷,千年积淀,进溢缕缕幽香,翰墨点画传递古朴书香,戏台歌舞流露人间真情,跃马挽弓展示少年豪迈,龙狮腾飞映现华夏雄威,传统风韵代代相承,细看山大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