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处
武志涛,现担任环境与资源学院副院长兼黄土高原研究所副所长,黄土高原研究所教工党支部书记,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副主任,担任政协第十三届山西省委员会智库专家,中国遥感应用协会黄土高原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区域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山西省自然资源厅智库专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项,山西省科技创新青年团队负责人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及横向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2021年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3年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软件著作权10多项。作为教学副院长,环境工程专业于2023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我校工程教育认证零的突破,同年获得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改革试点专业。作为副所长,积极参与生态学学科建设和教育部野外观测站的平台建设,与北京大学、自然资源部指挥中心等科研院所有着广泛的交流合作。
爱岗敬业 铸炼“师魂”
从事教育工作的十一年间,武志涛始终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致力于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努力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他积极组织支部学生深入学习、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会在每周特意抽出时间和所指导的学生进行讨论,他们的话题从学术前沿到社会热点、人生理想,无所不谈。他希望能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动态,作为他们的老师,能及时为他们的成长“支招”,也常带领大家走出校门,去企业、博物馆、纪念馆等地实地感受红色精神、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支部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增强了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于2020年荣获“山西大学先进党支部”称号。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武志涛热爱教育事业,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始终坚守在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前沿阵地。目前指导博士生3名,硕士生18名,以及本科生4名。从每位学生入学开始,他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潜能,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并在学术道路上给予适当的调整和建议;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用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来反哺教学。在学生毕业去向方面,武志涛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为其提供充分的升学和就业支持。他指导学生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态环境管理科研创新大赛上获得三等奖,1名学生获得国际会议优秀论文奖。目前累计指导硕士毕业生15名,其中2名学生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投身学术深造之途;其余毕业生则顺利进入银行、学校、国企以及生态遥感领域的上市公司等,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
勤于探索 钻研“师艺”
对待教学,勤奋敬业,求真务实,深受学生的好评。武志涛结合理科学生的专业背景,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教学方案,将专业前沿知识融入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思考问题,尝试让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努力培养一批符合新时期国家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武志涛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任务,主讲本科生课程《环境学概论》《经典地理学著作研读》等课程和《生态学统计方法》《高等系列生态学讲座》等研究生课程。其入职11年以来,已连续承担生态学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生态学研究方法(双语)”的教学任务。他坚持每年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硕(博)士研究生,为学生解决学业困惑。相关成果于2023年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24年获批山西大学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推荐省级),同时指导2023年山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
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以“晋阳讲学计划”、青年教师大赛等活动为契机,结合名师团队,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耕办学使命,着力打造优秀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他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凝练标志性教学成果。其中,环境工程专业于2023年通过教育部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我校工程教育认证零的突破,同年获批山西省卓越(拔尖)人才改革试点专业。2023年学院共获得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省级教改项目8项,省级教学名师2名。他坚持校企合作双向赋能,产教融合互融共生。学院与侯马市人民政府、大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等签约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产教融合以及学生实习就业。
精益求精 提升“师绩”
武志涛始终秉持着对学术研究的热情和执着,努力钻研专业知识。作为一名学术科研人,他不断进取,追求进步,致力于在专业领域取得更多突破。近年来,他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农业农村部科技司项目1项、山西省科技创新青年人才团队项目1项以及其他省部级项目和横向项目10余项,累计到账经费超过500万元。他争做科研排头兵,带领团队扎根实验室,无论酷暑寒冬,都坚持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实质性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知名期刊Environment Science & Technology、Cate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Ecological engineering等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同时,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并拥有10多项软件著作权。
在科研选题方面,他始终秉持着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应用并重的理念,不仅重视基础研究,也强调开发与应用。作为项目负责人,他系统开展了山西省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西省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和山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战略等多项关键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对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此外,在一些科研成果的关键技术转化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武志涛开发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多源数据的融合技术和统计数据的空间集成等关键技术,并成功应用到山西省自然资源价值一张图信息管理系统和内蒙古自治区水土保持成果展示系统等大数据平台中,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和应用价值,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平台 夯实“师资”
环境与资源学院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方面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他积极响应学院和研究所的号召,全力配合完成学科建设和评估的各项关键任务;积极参与山西省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观测站、山西省黄河实验室和山西省黄土高原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等平台的构建与发展,为学院和研究所的科研事业提供一定的科研平台支撑。此外,在学术交流方面,他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会议,与业界专家学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并深入学术交流。目前学院与美国马里兰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以及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与省内的各个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机制,这些合作不仅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发展,也显著提升了两个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自入职以来,武志涛始终踏实工作,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并致力于持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坚守教师的职业操守,以高尚的师德和深厚的学识,诠释教师职业的真正内涵。他深知,教育是一项崇高的事业,需要无尽的热爱和奉献。因此,他将继续全身心投入其中,用自己的知识与智慧,为学生点亮前行的道路,帮助他们成长为社会栋梁。同时,他将积极参与学校的“双一流”建设,为百廿学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谱写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责编 | 瑄 瑄
二审 | 范艳华
三审 | 张 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