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信息来源:人力资源处
王云侠,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目前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审稿人。自参加工作以来,立足岗位、吃苦耐劳、奋发进取,开拓创新,充分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始终将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学笃志格物明德”和山西大学“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的校训,践行到日常科研和教学工作中,工作成果得到了师生的充分肯定。
坚定政治信仰,始终言行如一跟党走
在思想方面,坚持上进,追求进步。作为党龄12年的党员,她始终牢记初心使命,把“两个确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法律法规,自觉执行校规校纪。在学校讲台、公开场合对重大政治和理论问题发表观点和看法时,能够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守共产主义的信仰,任何时候都不改初心、筑牢精神支柱、扎牢信仰之根。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在专心教学科研的同时,也提醒自己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做新时代敢为者、担当者。积极参加所在支部民主生活活动,对照批评意见,不断完善自我。不仅先学一步,更是力求学深一层,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静心加强理论研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教师的优良传统,多渠道、全方位地向身边的老教师、老党员学习,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优秀青年教师。
道德建设是青年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员的必修课。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不仅把党组织和学校交付的工作当作一个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责任,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格言,带着光荣感和使命感去传道授业。主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始终恪守学术研究规范、诚信的底线,崇尚学术民主。主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在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用道德风范感染学生。
在生活方面,她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作为一名奋战在高校的一线教师和基层党员,不仅把党组织和学校交付的工作当作一个职业,而是作为一种责任,始终牢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格言,带着光荣感、使命感以及高度责任感去完成这一崇高事业。主动加强个人品德建设,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修养,从一点一滴中完善自己,用道德风范感染学生。主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主动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始终恪守学术研究规范、诚信的底线,崇尚学术民主。主动帮助他人,待人诚恳,虚心勤勉,构建和谐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爱岗敬业,少抱怨,多奉献。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获得2022年度山西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在2018年度、2021年度考核优秀。所在的化学学院教师第一支部获得“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优秀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坚守一线教学,立德树人,增强教学本领
在教学方面,王云侠重视基础,善于激发学生潜能,牢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本科教学上,她主动承担本科生“四大基础课”中的《有机化学》课程、《基础有机化学实验》专业必修课程、《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专业选修课程,严格把好教学环节中的每一关,始终端正自己的讲课态度,细致备课,精心设计教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把握教学节奏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在课堂教学这一最重要的环节,以知识的传授为根本,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努力把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将课程基础和前沿科研工作有机结合,注重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学生评教工作的好成绩。课后通过企业微信等渠道,随时随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新冠疫情期间,在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她坚持为学生出卷、判卷到多个凌晨,把学生的教育当作头等大事。参与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J20220069,在研)1项。研究生培养上,注重与学生实时交流、对实验数据严格把关、努力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开展组会,分析解读前沿文献,探讨科学问题及科研创新点,学习先进的分析方法与表征手段。将曾经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举例形式传授相关经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思维与素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她用自己辛勤的工作态度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经历打动学生。关心学生的心理、生理健康,培养抗压能力,应对各种压力。目前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名,在读博士1名,共同培养已毕业博士研究生4名,其中2名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论文、1名获得山西大学优秀毕业生。
坚持实干创新,有的放矢,扎根基础研究
瞄准国家重大需求搞创新。在科研方面,创新突破,立足前沿问题,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申请并开展科研项目。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恶性肿瘤为社会带来负担,凭借在有机共轭分子合成及其生物应用方面潜心研究多年,利用化学、材料和生物多学科交叉技术,发展了一系列光功能共轭聚合物、共轭小分子及纳米组装体,提出了光调控、多模式协同的抗肿瘤新策略。此外,针对日益突出的细菌耐药性问题,通过设计不同结构及光功能属性的有机分子,构建了有别于传统抗生素的抗菌体系,发展新型抗菌策略,为解决细菌感染引发的疾病提供新思路。以上方面研究取得了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科技论文22篇,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本领域期刊,其中在高水平期刊Adv. Funct. Mater.发表的论文一直被评价为高被引论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受邀在2019年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学术大会暨海峡两岸学术交流会作口头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1项;参与国家和省部级项目5项。荣获2022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二等奖。
坚持不懈、克服困难搞科研。面对实验、办公空间狭小,研究经费有限,项目申报竞争激烈,文章发表要求日益增高等问题,始终坚持做有研究价值与意义的科研。坚守“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精神,在需要备课、授课的同时,还要利用一切能利用时间跟踪科研动态。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全年无休毫不夸张。特别是在申报项目、投稿文章、回复审稿意见等重要时间节点,加班熬夜是常态。作为一名女性青年教师,在家庭中还要担负孕育子女的任务,分去很多的时间与精力,但也不能耽误手头的工作。此外还积极寻求合作,获批山西省相关合作项目,与专家合作中激发新的科研思路。无数的夜晚、渐白的青丝,倾注了对科研的热情,也收获了努力的成果。高被引文章的发表,项目的获批等都激励着她不断前行。努力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最大程度通过科研创新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
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一路走来,王云侠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践行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和久久为功的科研精神,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务实推进、勤恳沉稳,不断学习,从前辈、优秀工作者中汲取知识与经验,提高自己,服务学生,为山西大学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