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潜心教学 不负韶华——记2022年度山西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文科组一等奖获得者黄孝东

2022-09-02 信息来源:教务处



黄孝东,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文化遗产研究。承担的课程主要有《个案社会工作》《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文化人类学》《应用人类学》。在山西大学工作期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参与省级课题及横向课题9项,在《西北民族研究》《广西民族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2017年获得山西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1年获得山西大学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兴晋挑战杯”校级一等奖、省级三等奖,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022年7月28至30日,2022年度山西省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举办,黄孝东老师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决赛文科组第一名。

行行重行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最棒的课堂

人类学注重在田野调查中检验和获取知识,这样的知识是直观的、鲜活的、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黄孝东每年都会带领学生深入田野,博物馆、老旧工厂、田间地头都是他的教学地点。回忆起带学生研究山西古长城沿线文化遗产的经历,黄孝东说:“只有亲自站在古长城上,才能感受到我国多民族融合的波澜壮阔,才能听到走西口的苍凉和万里茶道上的阵阵驼铃声。”他把田野调查中获取的经验材料、研究方法、奇闻轶事全部转化和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与热情。他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四种“力”,即哲学的思考力、社会学的想象力、人类学的观察力、社会工作的关怀力,要想使学生真正获得这四种“力”,就必须从书斋走向现实社会,再从现实社会走回书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高质量的教学是关键。

多元化教学: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根据现实因材施教

第一次站在大学讲台上时,黄孝东就发现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合现在的大学生。任教以来,他不断探索和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他在《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应用人类学》等课程中使用独具特色的“档案盒法”,鼓励学生把课前预习、课上笔记、课后阅读等学习资料放入档案盒,打造一个专属自己的课程学习档案。期末,黄孝东会在每位学生的档案盒中放入一张明信片或书签,上面记录着黄孝东针对每一位同学的不同特点写下的评语和寄语。黄孝东认为,档案盒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记忆空间和情感空间。在《个案社会工作》课程具有极强的实务性和操作性,黄孝东在讲完核心知识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现场模拟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治疗过程,在情境化教学中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刻理解。

学生们往往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黄孝东常会根据学生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方式鼓励和帮助他们。黄孝东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喜欢考古学的学生,他在高中时就发表过有关考古的文章,并有考古发掘的经历,但却学了社会学。有一次,这个同学特别想听的考古学讲座和他的课冲突了,当看到这位同学情绪低落地走进教室,黄孝东问他:“你觉得去听考古的讲座和来上我的课,哪一个更让你兴奋更让你觉得有收获?”听到学生的回答后,他说:“你现在背上书包马上去听讲座!”后来,这位同学顺利地转到了考古学专业,并考上了中国社科院大学考古系研究生。黄孝东说到:“如果我当初我不鼓励他不帮助他,我自己没有什么损失,但是我们国家可能会失去一个优秀的考古学家!”

从心出发:爱讲台是职业的操守,爱学生是教育的灵魂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黄孝东一直把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作为激励自己不断前行的信条。“教学是个良心活儿,你有没有认真备课讲课,学生心里一清二楚。如果你是发自内心地认真教学,你会发现学生的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充满着期待和渴望。讲台是神圣的,一个老师只有热爱讲台、热爱自己的这份职业,才会发现当自己面对学生时,肩上是沉甸甸的。”教育的本质是育人,黄孝东始终坚信,教学和科研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转化教学相长的关系。一个真正爱讲台、爱学生的老师,一定是以心作为出发点,以人作为目的地的!

“这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历练。这个奖既是对过去的奖励,也是对未来的鞭策,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黄孝东取得比赛一等奖后如是说到。他希望今后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参与进来,和其他院校的优秀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借鉴,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做一个有品格、有品行、有品位的“大先生”!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