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师生风采

师生风采

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春聚力正当时,颐养之家情永留

2023-08-26 信息来源:经济与管理学院

近日,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之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最终选出1000支全国性示范实践团队,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入选。

团队在乡野田间、笃行实干中展现奋进之姿,在学思践悟中砥砺报国之志。团队受大同市乡村振兴局和地方的大力支持,在张静老师、丛建辉老师、郭瑞芸老师的指导下,团队成员(吕旭升、任淑君、雷彤、何宇坤、吴怡、周怡彤、郑正好、李钰鸿、王琦、王泽龙)于8月8日启动“颐养之家”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大同市53个村重点颐养之家的全覆盖,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形成政策咨询报告,开展关爱实践活动,旨在形成可循环、可复制的服务多样化、运行持续化、费用承受化的典型经验。


“深度走访 谱写荣光”——突破点探索模式新思路

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以大同重点村及特色专业镇所在地的“颐养之家”为案例,走进地头、深入田野、坐上炕头,通过“深入访谈、实践活动、数据分析、形成报告”四个步骤,进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养老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为国家乡村治理构建农村养老保障体系,达到盘活资源、管控成本、养老费用可承受,按需定制、精准服务、养老模式多样化,养护结合、有为有乐、养老质量再提升的“颐养模式”。

团队队员在“颐养之家”的社会实践中,向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了解基层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树立基层服务意识,弘扬志愿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在云州区峰峪乡小王村与颐养之家工作人员的合照


图为实践队员在浑源县西留村乡宝峰寨村与颐养之家入住老人的合照


“脚沾泥土 手撷芬芳”——多层次交流互动颐养心

在本次活动中,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根据各个村的具体情况与颐养之家运营状况,制定开展诸多活动,如“致敬基层 要学要行”零距离掌握运营状况、“关爱老人 情暖夕阳”全方位慰问颐养老人、“反诈入心 守好钱袋”宽领域反诈宣传剧场、“健康老龄 颐养天年”人性化趣味保健运动。


图为实践队员陪同老人参加娱乐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讲解新媒体知识


“致敬基层 要学要行”——零距离掌握运营状况

坚守基层是一个人内心最深沉持久的力量。学生在访谈基层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颐养之家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的过程中,逐步了解村内基本情况和颐养之家运营模式。

大同市颐养之家的定位是普惠性养老,注重实用性,不搞“高大上”,合理化开源节流,让基层承受得起,老人负担得起。团队成员通过对大同市“颐养之家”相关负责人的访谈,分析出大同市“颐养之家”的发展对老年人生活保障的作用,对政府出台更加完善的养老政策、社会各界更加关爱老年人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同时对大同市“颐养之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使用价值的对策,通过对该养老模式的调查,启发全国各地建立符合地方特色的养老保障体系,并辐射至养老的其他方面。


图为实践队员与浑源县南榆林乡聚兴村驻村第一书记及村支书访谈


图为实践队员与新荣区西村乡智家堡村颐养之家保洁员访谈


图为实践队员与云州区西坪镇瓜园村颐养之家管理员访谈


“关爱老人 情暖夕阳”——全方位慰问颐养老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尊重老人就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历史和未来。山西省大同市打造了农村居家养老民心工程,努力书写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同答卷,为描绘新时代山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了大同力量。“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团队成员在与老人的聊天过程中了解到大同市颐养之家真正做到了“三心同向”。

一是党得民心。颐养之家解决了农村群众最关心、最切身的养老难题,提高了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现了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和民生工作的同频共振。颐养之家推动了老人子女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都来参与乡村社会治理,主动参与、支持、配合村委工作。一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积极发挥余热,当起村里的“金牌调解员”,协助化解邻里纠纷,维护和谐村风。

二是老人舒心。入住老人一日三餐有人管,身体不适有人问,紧急情况有人帮。老人在颐养之家一起吃饭、聊天、看戏,就像一个大家庭,精神生活有了依托。

三是子女放心。当前农村留守老人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子女外出务工经商,无暇照顾家里老人,一类是子女在城市或异地工作,老人不愿跟随子女到外地生活。村里有了颐养之家后,年迈父母的生活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子女没有后顾之忧。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讲解按摩椅使用方法


图为实践队员与入住老人谈心


图为实践队员参与老人助餐活动


“反诈入心 守好钱袋”——宽领域反诈宣传剧场

反电信网络诈骗,关键在于人人争做行动派。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典型案例揭露诈骗分子的惯用手段,增强老年人法治意识和识骗防骗能力,促进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努力为保障广大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通过电话诈骗小剧场的形式向老人介绍常见的电话诈骗类型,如“保健品”诈骗、代办“养老保险”诈骗、虚假中奖诈骗等,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讲解常见骗局,建议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切实增强了老年人识诈防诈“免疫力”。

反诈骗,行胜于言。诈骗面前,任何人都不应仅仅将对老人的关爱、守护停留在口头,而需要坚定决心、付出行动,以科学的知识、理性的判断为基础,做反诈骗的行动派。再高明的网络诈骗技术,也是利用人性弱点。在紧盯诈骗犯罪手法新变化、创新打击之策的同时,着力营造诚实守信、勤劳致富的良好风气,引导全社会关注关爱触网较少的老人。唯有如此,才能铲除滋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土壤。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表演诈骗短剧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宣传反诈知识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宣传反诈知识


“健康老龄 颐养天年”——人性化趣味保健运动

为了托举起老年人的幸福生活,营造“关注健康、拥有健康、享受健康”的氛围,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观念和自我保健意识,团队成员结合颐养之家老人们的身体状况,带领老年人学习简单的保健操,如扩胸运动、伸展运动、活动关节等。通过“健康老龄 颐养天年”人性化趣味保健运动,改善老年人大脑的功能,延缓功能的衰退,起到预防老年痴呆的作用;提高呼吸和心血管机能,预防和延缓老年人的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延缓各种慢性疾病如肥胖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发生和进展;增强老年人自身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老人开展保健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为老人开展关爱活动


“看齐榜样 奋进前行”——下地头主题党日活动

胸怀星火,用知识构建新时代;足行万水,以实践踏上新征程。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于8月7日成立临时党支部,党支部书记张静带领支部成员前往红色实践基地——浑源县南榆林乡二岭村地道。二岭村地理位置优越,203省道绕村而过。关帝庙、地道、烽火台,百年历史的古槐和土窑,见证了二岭村悠久的历史。在抗日战争时期,二岭村为反抗日本侵略者而挖掘了地道,至今仍保存完整,长度达3000米,有8处出口。这形成了进可攻、退可守的“地下长城”,使得家家户户紧密相连。

地道里小而狭窄,由于地势所限高低不平,最高也只有1.6米左右。到处都需要弯腰低头才能通过,陡峭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宽度足够一人行走,但两人并排就必须侧身了。地道内比较黑暗、湿漉漉的,基本上需要打着手电筒前行。每隔十几米会有一个放置煤油灯的小洞,不时会出现猫耳洞、通风口、枪眼、暗洞等“景点”。沿着地道行进150米,我们来到了作战室,似乎能想象到八路军带领人民队伍在这里研究作战方案,一次又一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和袭击,泛黄的地图似乎言述英勇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墙上那面亮丽的五星红旗让整个作战室充满了胜利的光芒。作战室不大,却处处可以感受到百折不挠的信念;作战室不亮,却遍布希望的曙光。八路军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把握自身优势,由地上作战转为地下作战,构建了牢固的“地下长城”,彰显了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

地道从村中进,最终从烽火台脚下钻出。沿着革命先烈们的足迹,我们亲身体验了他们艰苦奋斗、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在徒步于地道中传承红色基因的同时,愿无数个像二岭村一样的红色基因都能继续发扬光大。追寻红色记忆,历史的革命足迹不容磨灭;感怀峥嵘岁月,先烈的精神熠熠生辉。跨越悠悠几十载,我们似与先烈隔空相望,唤醒红色记忆,穿越地道几百米,我们身临其境感悟革命之艰险。吾辈应继传星火,不负先贤望白头。


图为二岭村地道作战室


图为实践队员在二岭村地道口开展实践活动的合照


“奋斗以恒 心系社会”——立体化践行青春誓言

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展示经管学子风采。近年来,经济与管理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和“知行”育人品牌建设,通过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引导学生将专业实践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为理论学习及专业实践赋予社会价值,进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将继续优化实践育人体系,引领更多经管学子寻访乡村,问路青山,自觉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大潮,让青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需要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干劲、有能力的青年学生为之奋斗。2023年“笃行计划”正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围绕“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的实践主题,聚焦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现代乡村治理、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农业农村科技支持等5个方面,依托科技小院、乡村振兴工作站、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等社会实践载体,深入开展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实践。经济与管理学院颐养之家乡村治理团队深入大同市“颐养之家”,展现经管学子使命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淬炼青春、茁壮成长。


图为实践队员与颐养之家老人交谈照片


图为实践队员在云冈区西韩岭乡太善村与颐养之家工作人员和入住老人的合照

新闻导航

山大要闻
图片新闻
教学科研
基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