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9 信息来源:教师工作部
柴宝峰,男,汉族,1967年生。中国科学院遗传学博士,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山西省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民革山西省委委员。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三晋英才”,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原生动物学会理事,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负责人。2018年获“山西省高校杰出学术成就奖”。分别于2017年度和2020年度山西大学教学科研考核为优秀。
柴宝峰同志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很强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注重提升政治理论素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坚持立德树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加强教育理念创新,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新方法与新载体,多年来带领团队扎实开展学科建设,促进团队均衡发展,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多年来致力于生态环境治理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2000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丹麦留学,从事分子生态学的学习与研究;2007年赴美国阿拉巴马大学医学院进行访问研究;20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研究。与国内外同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求真为芽,他是潜心科研的实践者。本着严谨创新的精神,致力每一项科学研究,注重以研促教,并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密切结合。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 (31172078;30470239;30770294;30940043;31540054)。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2450)、山西省“百人计划”项目等。近年来,在Water Research、Applied and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Frontier in Microbiology、Total of the Environment Science等国际主流学术刊物以及《生态学报》《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林业科学》等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SCI论文60余篇。获山西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二等奖3项,专利5项。
德育为花,他是学生努力成才的助力者。主要承担研究生《分子细胞生物学》(英文)、《分子遗传学》和《植被生态学》的课程课堂教学。为上好每节课,他认真备课,深入学习课标要求,查阅相关参考资料,刻苦钻研教材,针对不同专业,确立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不断改进完善教学方法,始终坚持育人为本,悉心做好教学工作,体现研究性理念,加强教学互动和讨论,受到学生的一致肯定。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博士研究生15名,博士后5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多人获国家奖学金。
践行为枝,他是产学研合作建设的带头人。作为山西大学生态学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围绕黄土高原及我省面临的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开展攻关研究,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发出的“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的号召。依托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成功申报了“山西省高等学校产业创新学科群——土壤污染生态修复学科群”“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研究观测站”三个重要的生态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平台。为山西大学生态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与山西大地环境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全方位合作,为培养我省生态环境治理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创新为叶,他是新高地发展的坚守者。武乡县地处太行山脉,气候宜人,生态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短缺,多为山地,土壤贫瘠。若要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准确了解和把握区域生态系统的特点和运行规律,深入探究本地生物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种植业。柴宝峰有针对性地提出该地区脱贫思路:首先要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小杂粮种植,形成小杂粮生产基地,如武乡小米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当地的一些中药材,如党参、远志、柴胡等品质优良,加之水土洁净无污染,是建立中药材基地的理想区域。武乡以山地为主,在一些不适合农业种植的山地,适合经济林的发展,引进推广核桃、连翘新品种,加快培育新型生态林,不仅可以提高经济收入,而且能够形成一定的特色景观,利于生态养生旅游的发展。将这些农业产品在农家乐中经过食品加工,转化为特色养生食品,让游客愿意留下来,享受美食和美景。不断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为农民提供特色农业种植信息和技术服务。
务实为果,他是面向三晋大地的建言者。柴宝峰积极开展调研活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山西的规划实施建言献策。围绕黄河流域中游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矿区生态修复和生态产业化等问题,积极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团队成员调研了延安梁家河淤地坝建设和土地整治工程;黄河流域上游甘肃省、陕西省、山西省沿黄深度贫困地区生态产业的发展及扶困脱贫机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生态保护和经济协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汾河流域水资源、水污染和植被建设现状等。在深入研讨的基础上,撰写了《黄河流域(山西片)生态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治理对策》报告,得到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委书记、副省长的批示,作为山西省“十四五”规划生态环境治理重要的参考内容。《规划建设汾河入黄口湿地生态文化公园的建议》刊登在2020年《政协社情民意》,得到省长的批示。《关于推进沿黄生态梯田建设的建议》刊登在2020年《直言简讯》。《山西亚高山草地保护刻不容缓》等近10条建议被省级有关部门采纳。在省政协“加强吕梁山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题议政会上发言,就黄土高原水资源利用、植被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矿区生态修复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
以党为根,他是乡村振兴的践行者。作为一名政协委员,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投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主战场。革命老区武乡县石圪垤村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三农”问题突出。另一方面,这里曾经是抗战的前沿阵地,有许多可歌可泣永载史册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成为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促进老区旅游经济发展,是山西省旅游发展战略中太行旅游板块的重要内容。柴宝峰先后多次赴武乡县石圪垤村开展调研和宣讲活动。针对如何利用革命老区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悠久的历史和“绿色”生态资源开展“双色旅游”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路径。其间宣讲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意见》的精神,让群众更好地了解党和政府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的原则、目的、部署、模式、路径和方案等,提高了群众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主动意识。
多年来,柴宝峰一直坚持把学问写在民间的大地上,以赤诚之心为学校、为学生、为社会服务,从初出茅庐的知识青年到独当一面的学科带头人,他始终秉承着用专业回馈社会的初心,无愧于己,无悔于人。